羊派老生吧 关注:152贴子:12,747
  • 11回复贴,共1

京剧《济世秋声·李世济专辑》中国京剧晚霞工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3-24 22:29回复
    真惊着我了, 看到@点绛台 说李老改整归鞭那段为乘车, 是因为缺少幼功做不来挥马鞭的优美身段, 我就好奇, 我就想去看看是什么高难度动作, 连一个12岁就开始练功的人都做不来, 还为此改成乘车, 太可笑了.
    如果身段真这么差, 还会放弃同济大学的医学专业改行去做京剧演员? 还会成为当时最红的程派青衣? 当时的观众有那么差劲?
    这一看不要紧, 真的把我给惊着了, 连张火丁给程先生的音配像都是乘车, 这是为什么? 我这个大棒槌真的想不明白呀, 烦请@春梦无痕 @点绛台 等资深的极其专业的京剧票友戏迷给解释一下, 万分感谢. (我突然不敢相信我的眼睛了, 这位是张火丁吧?)



    10楼2013-03-25 19:19
    收起回复
      搜了一下《文姬归汉》。因时间有限,也没看完整:
      迟小秋的,我是跳跃地看的,“整归鞭”那段是挥马鞭,拜昭君墓那段又成了坐车,我没看明白,呵呵。
      找到一段张火丁“整归鞭”挥马鞭的这段(贴于下),也没看到什么高难动作啊。按理说火丁的身段应该没的说,不会有缺少幼功做不来而改动的嫌疑吧? 但在网上看到说,李佩红因有刀马旦的基础,所以这段将按照程先生的一套动作来演,那这么说火丁这段也不是程先生的原动作? 火丁也因为做不来而给改成简易版了?还是说又是李老给改的并强制推行的?我迷茫了。。。

      哪位高手给说说?谢谢先


      12楼2013-03-26 16:33
      收起回复

        好奇害死猫!
        我居然没管住自己的手又去搜了一把,就看到了这幅范增的文姬归汉图,郭沫若还题了字。上面又有马,又有骆驼,居然还有 ------------- 车,哈哈,滑头啊滑头。
        内个谁来着,哦对,是CMWH说的:“沙漠里走“千山万里”您那车即使能做,您准备走到什么时候?走到1997年香港回归吗?”
        呵呵,不是我说你,您的算术有点差哦。别说是坐车,就是抬着车走,哈哈,也不会走到1997年滴。
        郭沫若的题字让我想起来,郭还写了个剧本《蔡文姬》,说是为曹操翻案的。有机会的话我会去看看。


        13楼2013-03-27 12:50
        收起回复

          唉,记性确实越来越差了,忘了把图给贴上了,不好意思哈,这就给补上:






          14楼2013-03-27 12:56
          回复
            呦,
            呵呵, 我希望是因为你记性不好, 也不愿相信你是 故意 倒打一耙.
            让我来梳理一下吧, 主要是我也想让大家了解一下, 我一直希望我的帖子不仅可以让我学到知识, 最好能让大家也有所收获:
            1. 你 认为<文姬归汉>中”整归鞭”由原来的挥马鞭变成”坐车”是李老”糟改”的, 因为文姬归汉千山万水那么远不可能坐车, 只能骑马(你自己的比喻是如果坐车要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才能回来). 李老违背常理这样改是因为身段太差做不来挥马鞭的动作;
            2. 我说我也认为在舞台上挥马鞭更好些, 但我认为如果是李老改的, 一定有原因, 我不相信是因为做不来挥马鞭的动作. 我要去搜搜看是什么原因;
            3. 在查找原因的过程中, 本人发现张火丁给程先生的音配像也是坐车而非挥马鞭, 所以有点怀疑”坐车”是否李老改的? 还是程先生的另一个版本?(就像锁麟囊在特殊时期下也有另一个版本)
            4. 你认为音配像中, 李老是顾问, 很可能是李老按照自己的意愿硬给改成”坐车”的;
            5. 因为好奇是什么高难度的挥马鞭动作李老做不来, 非要改成坐车, 就搜到了张火丁(因为火丁没有身段不好的问题)的挥马鞭的唱段, 发现张的挥马鞭动作并无比坐车高难的动作;
            6. 然后又看到范增的”文姬归汉图”中 是有"车"的, 改”坐车”并非像你说的那么不合常理.
            我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来发帖的. 同时也是看不惯总有人往李老身上泼脏水, 想看看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 替李老打抱不平一下.
            你觉得烦你别看呀, 难道大家都要按照你的喜好来发帖吗? 是否太霸道了?
            还分析说我是双重性格, 还同情我老公. 哈哈, 我告诉你吧, 我不止双重哦. 哈哈, 太好笑了, 太快乐了.


            19楼2013-03-27 19:42
            回复
              唉, 残垣断壁, 哈哈, 无奈呀.


              20楼2013-03-27 20:53
              收起回复

                程派是个敏感话题,李世济更是敏感中的敏感。我希望在讨论中增长知识,又不想引起无谓的吵骂或者摔盘子摔碗,所以我没敢把这个帖子发到那里。呵呵,。。。。
                谢谢楼上三位。
                少春吧主鼓励娱乐精神。
                G先生希望继续探讨。
                恋上春晖认为纸上谈兵容易而又有趣。
                我和三位的观点挺一致。本人也喜欢看热闹,喜欢开玩笑,喜欢纸上谈兵(也许票友看不上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棒槌。但其实票友又何尝不是纸上谈兵呢,哦,不对,人家那应该叫沙盘谈兵,确实比纸上谈兵高级多了,呵呵,仰慕ing),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还可以学到京剧知识,多好,这也是我常来帖吧的原因。
                俺会继续常回吧看看,贫贫,玩玩的。


                31楼2013-03-31 10:48
                收起回复
                  小囚小: 不会吧,许是误会了,他真不是挑事,我这个喜欢热闹的“看客”还是能分清的。
                  ----------------------------------
                  回复 小囚小 :呵呵, 善意提醒一句, 重要评论最好重起一层,有些楼层不安全哦. 虽说拆掉自己的发言是百度赋予的权力, 但捎带脚把别人的众多评论也一起强拆, 你找谁说理去, 呵呵.


                  35楼2013-03-31 18:44
                  回复

                    greatneworld
                    铁杆会员 8 天不足西北对此贴怎会生出去意?我倒觉得你恰要“整归鞭”,把你在别的贴吧里关于程派,尤其李世济的议论都满载而归。不管你是徒步、骑马、坐车、乘轿、乘机等都可用“整归鞭”来描述。
                    -----------------------------------------
                    回复@greatneworld :
                    呵呵,今晚出去了,以为会刮多大的风呢,一想到刮风过后就是蓝天,所以刮刮风也不是什么坏事。
                    好,俺就把之前没发完的关于《文姬归汉》的“整归鞭”的部分发完:
                    我之前说了,本人虽然认为挥马鞭更好看,但并不等于认为当初文姬归汉时没乘马车。
                    本人在13,14楼放上了范曾的《文姬归汉图》,里面有马,有骆驼,有马车。但有人说:单凭现代人的一副画,就说当初有马车,简直就是笑话。还口口声声质问我:你说到底是骑马快还是坐车快?
                    我之前没想继续这个帖子,怕气着人家,但大家都这么希望继续,俺就先把这个问题 回答一下,其实也不用回答,我也问问你,是博尔特跑得快还是柯柏德(2012年巴黎马拉松冠军)跑得快?
                    还是不明白?唉,我也别费劲扒拉地普及常识了,还是让蔡文姬告诉你有没有车吧:
                    


                    45楼2013-03-31 23:39
                    收起回复

                      greatneworld: 即使如此,成为戏曲时仍可按需要更改,正如那无限穿越的服饰,别忘了戏曲是写意的艺术。不过面对极端,倒确实只有你的考据能应付裕如。
                      ---------------------
                      回复 @greatneworld :
                      从上述提到的画和文字来看,漫漫归乡路上是既有马又有车的,所以无论是挥马鞭还是乘车,都不算不合情理。当然从艺术处理角度上看,挥马鞭更有表现力。
                      我前面列举那么多所谓证据,无非是因为有人认为在文姬归汉途中是不可能坐车的,坐车就是违背常理滑稽可笑的。我本想好心好意告诉人家说乘车是可能的。 呵呵,我错了。


                      51楼2013-04-01 14:52
                      回复

                        看到一位台湾同胞(半山看戏)提到了李老八十年代的<锁麟囊>,我当时在电视上也看到过, 特把此文章贴于下面, 李老的锁麟囊真是受欢迎啊!
                        “大陆改革开放, 恢复唱传统戏. 有人送了我一卷李世济的锁麟囊录像. 於是好几年间,家里宴客, 饭后节目一定是看锁麟囊. 这出戏很有意思, 从来不看京剧的人也能喜欢. 同事里有个年轻时在东海票黑头的, 说: 原来嗓子这麼好的也能唱程派, 结论是,... 结论不能写出来. 台湾的戏曲演员很不容易了,不能打击他们 .
                        我有好些台湾名角的锁麟囊录像, 却只有李世济这卷, 大家排著队借来借去, 还要我去催讨. 后来当然不知所终. 再后来 - 网上有了视频.”


                        54楼2013-04-01 19: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