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之前把音乐的情感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我就简单补上几句吧。
关于 La音乐中的痛苦是否其在中国受欢迎的理由,我想这个“更”字有两个比较系:
1. “ La音乐中的痛苦使其在中国,相比在其他国家,更受欢迎”
2. “ La音乐中的痛苦使其在中国,相比其他乐队,更受欢迎”
这么进行拆分后,大家应该可以一目了然了吧~
对于1. ,我想大家都能够认同。
观察俄罗斯、中国、墨西哥等国家,尤其关注这些国家的“中间阶层”的生活状态,大概能发现不少共性。或者像中国这样处在城市化大发展中,中间阶层命定地会为社会结构变化成本买单,成为社会中最痛苦的阶层;或者像俄罗斯这样虽然有较好的基础,但是社会再分配不灵,中间阶层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才会和 La的音乐中的哀伤共鸣。
当然,对中国及海外的经济与社会情况我只能是管窥臆测,这也是我谨慎做国内外对比的顾虑……
对于2. ,我想这个结论比较难成立。
似乎 La一直认为自己仍是地下音乐状态,因为他们的音乐仍然游离于主流之外。 La相对于其他暗系乐队在中国是更加受欢迎的,但这并非因他们音乐中的情感,而是其扎实的音乐功底与优秀的作品;而 La相对于任何一支主流乐队或者歌手恐怕都说不上更受欢迎吧,社会的主流仍然是温情脉脉或明快喜悦的, La深沉的一面只是让他们越加相对于其他乐队小众而已。
毕竟大众传播的世界中不欢迎深沉者与痛苦者。
总而言之, La音乐中的痛苦吸引了无论在各个国家的痛苦的人,这个群体相对于全部音乐爱好者而言规模并不大(甚至是很小),但或由于国情特殊、或由于人口基数,在某些国家 La的乐迷数量仍然很雄厚。
再进一步,专注分析以上各国占比例很小的暗系乐迷群体,由于La音乐本身的优秀(而非其音乐情感),相比其他暗系乐队, La分到了这杯“小”蛋糕中很“大”的一块。
以上对于 La音乐情感对其受欢迎程度的影响,不知道这样分析大家是否能接受。
*****
好了,不说这些绕弯子费脑子的话~我就贴前段时间向一个从未接触暗系音乐,没有对 La有任何文字或图像认知之下,第一次听过我推荐的暗系音乐合集后,听到了 La的音乐的感受:
(合集中我只放了 La的 Seele in Not, Die Strasse der Zeit, Fassade.3, Sacrifice, Eine Nacht in Ewigkeit这几首,另外50几首都是其他乐队的歌,贴感想也得到了授权)
——反复把Lacrimosa听了几遍,忽然有一个感触。好的音乐就像一锅滚油,我等肉体凡胎一经接触就被炸得噼啪哭喊。你的心你的灵魂迅速融入其中,只愿在这种痛苦和欣慰中熬炼到永远。很爽很幸福……
——我得承认我是个敏感的悲观主义者,很容易与阴暗的东西起共鸣。听歌听到伤心不能自已也不是什么稀奇事。还好最近处于一种治愈的状态,以这音乐(MD: 我推荐的合集)为火慢慢烤着自己,暂时还不用担心会被烤糊了。
不过Lacrimosa是个例外。它戳到我了。老夫有点招架不住,不敢多听,害怕在它面前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我也不知道啊,听了想哭。刚下下来那会儿你问我我不就一下子把Lacrimosa挑出来了么……一见钟情。刚开始听还感觉很欢乐,越听就越觉得伤感,再听就感到压抑了……
随机播放的时候我总是能一下把Lacrimosa的歌挑出来
不知道这种深入我心的感觉怎么来的
Die Strasse der Zeit的飞扬向上在我看来是路西法坠入地狱那七天七夜的堕落啊……咱们的好天使长路西法同志,怀揣着高傲与荣耀,不得不向黑暗的世界寻求荫蔽,但由于其光明的洁癖,一边掉落一边喟叹,一边回想为之拔剑而起的理想一边感慨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的悲伤……
不知道大家有同感没?能不能回忆起第一次听 La的感受?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