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允礼:这次虽然去的时间很久,但也算有所收获,中间转道去了一趟宁古塔。这封信给娘子。——
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你是有多“顺”路啊。
甄嬛:这是我父亲的信。
信——“嬛儿,我与你母亲俱好,安心即可,闻得儿与浣碧同在甘露寺修行,亦好,大局已定,莫做徒劳之工,各自天涯,各自珍重。切莫过于挂怀。父亲草,乙丑年初春。”——
这里有个bug,胧月生日是8月,两人相隔87天,应该到了11月。信上写初春,下一节还有阿晋送端午节粽子,都是时间混乱的。原著是出宫四年,两人默默唧唧的暧昧就横跨两年,现在缩减成一年,时间有些乱套。自动忽略吧~~~
允礼:从信上可以看出,甄伯父笔力犹健,身子没有大碍。甄伯父自己也说,远离朝廷,纷争既淡,过得反而舒心些。
甄嬛:宁古塔终年苦寒,父亲与母亲年事已高,叫我如何放心。——
看着甄嬛的泪,好心疼。
允礼:宁古塔虽苦寒,但是人却可以得一夕自在,今番与甄伯父一聚,听他言语之间,颇有随遇而安的欣慰之意,朝廷中纷争内斗无数,纵然风光繁华,然而甄伯父年事已高,能有一方安乐清净之处,他亦能自足。
甄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多谢王爷了。
允礼:我与娘子知交一场,何苦说这样见外的话。(甄嬛依旧伤心,允礼转换话题)
-------------------------------------
允礼稍来的家书,又戳中甄嬛的心脉了。家书抵万金!!!而且,允礼可不是光拿了家书噢,还和甄嬛的父亲恳谈过,喝过酒,拜过交情了。他要给甄嬛最真实的父母的生活资料。这份心意总是难得。我只是好奇,他堂堂王爷,“顺道”去看一个罪臣,还要给罪臣的带发修行的“女儿”捎信,他是如何交代两人的关系的?或者甄远道会如何揣测两人的关系呢?
允礼:这次虽然去的时间很久,但也算有所收获,中间转道去了一趟宁古塔。这封信给娘子。——

甄嬛:这是我父亲的信。
信——“嬛儿,我与你母亲俱好,安心即可,闻得儿与浣碧同在甘露寺修行,亦好,大局已定,莫做徒劳之工,各自天涯,各自珍重。切莫过于挂怀。父亲草,乙丑年初春。”——

允礼:从信上可以看出,甄伯父笔力犹健,身子没有大碍。甄伯父自己也说,远离朝廷,纷争既淡,过得反而舒心些。
甄嬛:宁古塔终年苦寒,父亲与母亲年事已高,叫我如何放心。——

允礼:宁古塔虽苦寒,但是人却可以得一夕自在,今番与甄伯父一聚,听他言语之间,颇有随遇而安的欣慰之意,朝廷中纷争内斗无数,纵然风光繁华,然而甄伯父年事已高,能有一方安乐清净之处,他亦能自足。
甄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多谢王爷了。
允礼:我与娘子知交一场,何苦说这样见外的话。(甄嬛依旧伤心,允礼转换话题)
-------------------------------------
允礼稍来的家书,又戳中甄嬛的心脉了。家书抵万金!!!而且,允礼可不是光拿了家书噢,还和甄嬛的父亲恳谈过,喝过酒,拜过交情了。他要给甄嬛最真实的父母的生活资料。这份心意总是难得。我只是好奇,他堂堂王爷,“顺道”去看一个罪臣,还要给罪臣的带发修行的“女儿”捎信,他是如何交代两人的关系的?或者甄远道会如何揣测两人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