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和允礼】
雍正和允礼在下棋,年羹尧在外坐等:
雍正:你这次去川蜀,一路上可还好吗?
允礼:风光虽好,人情却冷,臣弟一路向西,尤其到了陕甘一带,都以年大将军为尊,无有违逆,偶尔有一二不服之人,也很快被压了下来。并没有什么异议。——

允礼:皇兄胜了。——

雍正:胜得好险。
允礼:臣弟苦战良久,最后还是落得满盘皆输,早知道就不苟延残喘了。
雍正:若是轻而易举取胜,那还有什么意思?非得苦心经营,大功告成,方才有兴味。
允礼:棋艺之道,臣弟不如皇兄。
雍正:治棋局如治朝政,讲究制衡之术。——

允礼:臣弟只知道进退,不懂得制衡,难怪会输给皇兄。这局就先到这儿了,臣弟下回再向皇兄讨教。——

————----------------------------
这盘棋,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在皇帝眼中,没有是非黑白,只有为我所用与否。年羹尧再坏,只要他有用就可以留着。“制衡”——制衡的是他的兄弟和外戚。在皇上能干的兄弟还没死光,隆科多还没收拾的情况下。他可以纵容年羹尧作恶,危害一方,以保他皇位的安全。这种没有公平只为利益的方式,一直都被君权至上的王朝奉为宝典。
允礼推崇的是法理和公平。他说他只知进退,不懂制衡。他要的是惩戒坏人,而不是利用坏人去保帝位,还冠冕堂皇的冠“大局为重”的大帽子。他对“制衡”是不屑一顾的。可惜,他这样的思想,不仅不见容于那样一个皇权公然大于法权的年代。同样也不见容与今天这样一个看起来讲“法权”,其实还是君权为大的伪法权时代——所以,他不仅会在甄嬛传中杯具掉,也会世俗的眼中杯具掉,因为这种“理想”会被大部分人认为是“虚妄”“不切实际”“好得不真实”。
此时此刻的他,仍抱有希望,努力的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用棋局试探着皇帝的心思。当然,结果他是失望的。年羹尧还会是雍正放出去的狗,继续坐大,继续汪汪,因为雍正要“玩”的是“苦心经营”。允礼知道不可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只要求婚姻上的自由、干净、平等和忠贞。
允礼的政见和他的爱情观,是难得的一股清流,如同乌云中唯一的金色阳光。可惜,这缕阳光,终究会被吞没在无边无际的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