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学院吧 关注:95,366贴子:2,258,589

回复:【美人儿图图】56个民族56朵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黎族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1957年曾创制拉丁字母形式的黎文方案。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0楼2013-03-13 19:05
回复
    傣族
    傣族(The Dai ethnic group/ The shan ethnic group),在民族识别以前又被称作摆夷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通常喜欢聚居在大河流域、坝区和热带地区。根据2006年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傣族人口有126万。傣族历史悠久,与属壮洞语族的壮族、侗族、水族、布依族、黎族、毛南族、仡佬族等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都是“百越”“骆越”民族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分部区域、经济生活、文化习俗和民族特点,语言方面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同源词和相同的语法结构。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1楼2013-03-13 19:06
    回复
      畲族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She),意为刀耕火种。解放后,改称为“畲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数为709592。畲族极少部分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0%的畲族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也有部分操闽南语。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2楼2013-03-13 19:07
      回复
        傈僳族
        傈僳族 (英文名称Lisu Li-Su Lisaw)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中心在中国原来的西康省(即现今云南省、四川省、西藏之间的州县)和古代云南腾越州的坎底地区、江心坡地区(即现今缅北克钦邦的葡萄县。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3楼2013-03-13 19:08
        回复
          仡佬族
          仡(ge)佬(lao)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579,744人(2000年人口普查)。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其余各省份都有分 布,以杂居为主。贵州聚居地主要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余分布于贵阳、六盘水、遵义和铜仁、毕节、安顺、黔西南等4个地区,少 数散居于云南和广西。仡佬族(越南语:Cờ lao)也是越南54个民族之一,有1845人(1999年人口普查)。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4楼2013-03-13 19:09
          回复
            高山族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秦淮、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6楼2013-03-13 19:11
            回复
              拉祜族
              拉祜(hu)族与彝族、哈尼族、傈僳族、纳西族、基诺族等属于同一族源。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其服饰也反映了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既具有早期北方游牧文化的特征,也体现了近现代南方农耕文化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思茅、临沧两地区,相邻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区也有分布。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拉祜族自治县是最主要的聚居区。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7楼2013-03-13 19:12
              回复
                水族
                从中原南迁的远古贵族——水族   水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南部及东南部地区的三都水族自治县、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榕江县、雷山县、从江县、丹寨县、福泉县等,仅这九个县市就有水族人口369723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86%。(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此之外,广西省的融安、南丹、宜山、环江、河池、都安、来宾,云南省的富水县古敢水族乡、江西省吉安、吉水等均有少量水族人居住。并有零星散居于国内外的其他地方,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重庆、贵阳、越南等地。不过这些散居于都市里的水族人口总数却仅为4000人左右。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8楼2013-03-13 19:13
                回复
                  佤族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佤族老太[1]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居。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9楼2013-03-13 19:14
                  回复
                    纳西族
                    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8,725人,占2.8%,西藏有1,223人,占0.4%;其余省市区均有散居,共有4,065人,占1.3%。纳西族也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0楼2013-03-13 19:15
                    回复
                      羌族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地。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1楼2013-03-13 19:18
                      回复
                        土族
                        主要聚居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以北、黄河两岸及其毗连地区,其中大多住在青海省,过去各地土族有多种自称,互助、大通、天祝一带的自称“蒙古尔”(蒙古人)、“察罕蒙古”(白蒙古),民和县的多自称“土昆”(意即土人,吐浑音转),乐都县自称“大夏人”(西夏人)、其他地区的自称“土户家”。附近藏族称土族为“霍尔”(对藏北游牧民的泛称,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鹘或蒙古族;另说即吐谷浑),汉、回等民族称之“土人”、“土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据本民族意愿,统一称为土族。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人口数为241198。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使用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过去通用汉文,近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土族文字,正在试行。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32楼2013-03-13 19:20
                        回复
                          艾玛……好累!!
                          有人看再抡……
                          肿么申精??


                          33楼2013-03-13 1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