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吧 关注:4,319,624贴子:27,807,587

回复:【心理学】--166种心理效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留名站位


33楼2013-03-06 15:31
回复
    继续


    34楼2013-03-06 15:43
    回复
      21、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来自手机贴吧35楼2013-03-06 15:46
      回复
        22、詹森效应 有一名运动员叫詹森,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人们借此把那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竞技场上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来自手机贴吧36楼2013-03-06 15:46
        回复
          23、鲶鱼效应 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它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②要充分利用好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些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鱼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来自手机贴吧37楼2013-03-06 15:48
          收起回复
            24、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 “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 (Tip Of the Tongue)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来自手机贴吧38楼2013-03-06 15:48
            回复
              25、月曜(yao)效应(星期一效应)——(休息使人后退)由于星期日的休息,扰乱了学生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学习秩序,学习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果,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来自手机贴吧39楼2013-03-06 15:49
              收起回复
                26、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来自手机贴吧40楼2013-03-06 15:50
                回复
                  27、外溢效应:FDI(外资直接投资商)公司对东道国相关产业/企业的各方面的影响.东道国的各方面能力要足 以与FDI公司进行竞争才能引起外溢效应.


                  来自手机贴吧41楼2013-03-06 15:50
                  回复
                    28、认知地图效应:即老马识途.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来自手机贴吧42楼2013-03-06 15:50
                    回复
                      29、棘轮效应:也称制轮效应,指人们在消费时的一种习惯。当工资收入达到某个水平后,此时的消费习惯,如爱消费高档次的衣服和食品,会稳定在某一个水平;而当工资再一次提高时,消费习惯可能会上调,但是不会随着收入的降低而减低自己的消费水平.


                      来自手机贴吧43楼2013-03-06 15:51
                      回复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集锦
                        30.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 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 “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 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 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来自手机贴吧44楼2013-03-06 15:53
                        收起回复
                          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13-03-06 15:57
                          回复
                            马克


                            46楼2013-03-06 15:58
                            回复
                              上面更的都是理论~有人说看不懂!汗~我把事例带上,帮助大家理解。。。


                              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3-03-06 16: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