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孝亲好少年——记溆浦油洋中学学生向立华
怀化新闻网讯 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好少年:面对父母突遭意外先后离世、年近八旬的奶奶哭瞎双眼,他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与磨难,选择了自强自立,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用瘦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
他是一个尊老孝亲的好少年:在年迈的奶奶绝望时,他暗下决心,不仅要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地活下去。
这个好少年叫向立华,是溆浦县油洋中学八年级学生。
“不仅要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活下去。”
6月14日,记者来到溆浦县油洋乡址坊村采访,向立华的家单独地立在半山坡上,是一栋用土坯砌成的矮小平房。屋顶既盖有青瓦,又盖有杉木皮,屋墙粉的石灰已脱落,门窗破烂,化肥袋子钉在窗子上用来挡风避寒。六间小屋,西头是立华奶奶的房间,一架旧木床,一床分不出黑白的土布被子,一个旧方凳和上面摆着的一个旧木箱子是全部家当。东头是立华的卧室,床上是政府救济的军用被子,床前有一张简易的桌子,是立华学习的地方。
在向立华那简陋的小屋前,倚在椿树边,向立华讲述了当年刻下“生”字激励自己自立自强的故事。
向立华曾经有个温暖幸福的家。他爸爸是老实忠厚的农民,妈妈是个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家里还有长自己5岁的姐姐和年迈的奶奶。生活是清苦的,但其乐融融。
2000年,爸爸拉着他的手迈入了小学大门。临行前,妈妈一边将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书包,一边咿咿呀呀比划,要他听老师的话。早上姐弟相伴同行,晚上又结伴而归,一路欢歌笑语;回到家里,虽然妈妈听不见,但他总要用最大的声音背诵老师教过的唐诗。每当这个时候,爸爸那爽朗的笑声就会透过破旧墙壁传递到大山的深处。
然而,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的短暂。向立华7岁那年的一天,妈妈不慎跌落在屋门前的高坎下,生命垂危。当姐弟俩从学校狂奔回家,看到的已是妈妈冰冷的身体。来不及再听一声那熟悉的咿呀声,再感受那温暖入骨的抚摸,妈妈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在爸爸和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姐弟俩逐渐从失去母爱的阴霾中走出来,一家人生活恢复了宁静。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2004年,爸爸在屋顶捡瓦时,失足摔下,当场去世。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在失去了爸爸的支撑后,再也无力供姐弟俩都上学,小学还没毕业的姐姐伤心地藏好心爱的书本,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相隔不到4年,儿子儿媳相继罹难,孙女背井离乡,78岁的奶奶终因悲伤过度而双眼失明。她整日不吃不喝,神智恍惚,不停地唠叨“白发人不死,黑发人先死,留着有什么用”。看到这个情形,向立华跪倒在奶奶身前,大声呼喊:“奶奶,不要这么想,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安慰好奶奶后,他烧热水给奶奶洗头发,帮奶奶梳头。但当他揭开米缸准备做饭时,却发现里面已经空了。爸爸的离去,让这个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依靠。
这一刹那,年幼的立华刚强的内心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大哭一场后,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为奶奶去讨饭。那个晚上,当他把讨来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到奶奶嘴里时,奶奶的泪水滑落碗里。奶奶睡着后,他借着朦胧的月光,拿着菜刀在屋前的椿树上刻下一个“生”字,激励自己:“不仅要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活下去。”
[NextPage]
“天冷了,要给奶奶买双保暖棉鞋。”
小小年纪的向立华,皮肤黝黑,笑容透着淳朴,粗看一眼与普通农家小孩并无不同,可是一握他的手,记者的心不由为之一震:每个手指的关节处都长着已经干死的老茧,就连平时摩擦很少的手掌中心,也结着一层厚厚的老皮。
面对生活的困境,好强的立华要用自己的双手养活奶奶和自己。他白天挎着书包在课堂上学习,放学后就煮饭、洗衣服,经常是活还没干完天就黑了。每到假期是他最累的时候,天不亮就要去砍柴,背柴回家后马上要去果园地头忙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除草,天旱蓄水、雨天打藤,12岁的向立华虚心地向村里的老农请教。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家地里种了玉米、豆角、南瓜、辣椒等。同时还养了几只小鸡。
I
怀化新闻网讯 他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好少年:面对父母突遭意外先后离世、年近八旬的奶奶哭瞎双眼,他经受住了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与磨难,选择了自强自立,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用瘦小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
他是一个尊老孝亲的好少年:在年迈的奶奶绝望时,他暗下决心,不仅要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地活下去。
这个好少年叫向立华,是溆浦县油洋中学八年级学生。
“不仅要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活下去。”
6月14日,记者来到溆浦县油洋乡址坊村采访,向立华的家单独地立在半山坡上,是一栋用土坯砌成的矮小平房。屋顶既盖有青瓦,又盖有杉木皮,屋墙粉的石灰已脱落,门窗破烂,化肥袋子钉在窗子上用来挡风避寒。六间小屋,西头是立华奶奶的房间,一架旧木床,一床分不出黑白的土布被子,一个旧方凳和上面摆着的一个旧木箱子是全部家当。东头是立华的卧室,床上是政府救济的军用被子,床前有一张简易的桌子,是立华学习的地方。
在向立华那简陋的小屋前,倚在椿树边,向立华讲述了当年刻下“生”字激励自己自立自强的故事。
向立华曾经有个温暖幸福的家。他爸爸是老实忠厚的农民,妈妈是个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家里还有长自己5岁的姐姐和年迈的奶奶。生活是清苦的,但其乐融融。
2000年,爸爸拉着他的手迈入了小学大门。临行前,妈妈一边将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书包,一边咿咿呀呀比划,要他听老师的话。早上姐弟相伴同行,晚上又结伴而归,一路欢歌笑语;回到家里,虽然妈妈听不见,但他总要用最大的声音背诵老师教过的唐诗。每当这个时候,爸爸那爽朗的笑声就会透过破旧墙壁传递到大山的深处。
然而,幸福的时光是那么的短暂。向立华7岁那年的一天,妈妈不慎跌落在屋门前的高坎下,生命垂危。当姐弟俩从学校狂奔回家,看到的已是妈妈冰冷的身体。来不及再听一声那熟悉的咿呀声,再感受那温暖入骨的抚摸,妈妈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在爸爸和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姐弟俩逐渐从失去母爱的阴霾中走出来,一家人生活恢复了宁静。谁知屋漏偏逢连阴雨,2004年,爸爸在屋顶捡瓦时,失足摔下,当场去世。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在失去了爸爸的支撑后,再也无力供姐弟俩都上学,小学还没毕业的姐姐伤心地藏好心爱的书本,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相隔不到4年,儿子儿媳相继罹难,孙女背井离乡,78岁的奶奶终因悲伤过度而双眼失明。她整日不吃不喝,神智恍惚,不停地唠叨“白发人不死,黑发人先死,留着有什么用”。看到这个情形,向立华跪倒在奶奶身前,大声呼喊:“奶奶,不要这么想,不要丢下我一个人!”安慰好奶奶后,他烧热水给奶奶洗头发,帮奶奶梳头。但当他揭开米缸准备做饭时,却发现里面已经空了。爸爸的离去,让这个家庭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依靠。
这一刹那,年幼的立华刚强的内心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大哭一场后,他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为奶奶去讨饭。那个晚上,当他把讨来的饭菜一口一口喂到奶奶嘴里时,奶奶的泪水滑落碗里。奶奶睡着后,他借着朦胧的月光,拿着菜刀在屋前的椿树上刻下一个“生”字,激励自己:“不仅要自己活下去,还要让奶奶好好活下去。”
[NextPage]
“天冷了,要给奶奶买双保暖棉鞋。”
小小年纪的向立华,皮肤黝黑,笑容透着淳朴,粗看一眼与普通农家小孩并无不同,可是一握他的手,记者的心不由为之一震:每个手指的关节处都长着已经干死的老茧,就连平时摩擦很少的手掌中心,也结着一层厚厚的老皮。
面对生活的困境,好强的立华要用自己的双手养活奶奶和自己。他白天挎着书包在课堂上学习,放学后就煮饭、洗衣服,经常是活还没干完天就黑了。每到假期是他最累的时候,天不亮就要去砍柴,背柴回家后马上要去果园地头忙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除草,天旱蓄水、雨天打藤,12岁的向立华虚心地向村里的老农请教。他利用课余时间,在自家地里种了玉米、豆角、南瓜、辣椒等。同时还养了几只小鸡。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