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国吧 关注:7,346贴子:360,118

舌尖上的朱重八——各种和明太祖有关的美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意是“八”不是“十”


IP属地:江苏1楼2013-03-05 21:42回复
    虎皮毛豆腐

    虎皮毛豆腐是安徽驰名中外的素食佳肴。系以本省屯奚、休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因其豆腐两面色黄,呈现虎皮条纹,故名。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贫困,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每在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来与长工们一起帮磨豆腐,他年纪虽小,但做事很勤快,颇得长工们喜欢,因此,长工们尽量照顾不让他干重活。后被财主知道很不满意,便将他辞退回家了。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庙跟前的小乞丐们混在一起。长工们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的干扰草堆里,到时朱元璋就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不久,父母兄相继亡故,朱元璋更孤无所依,便入寺当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时,长工们仍照样送来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长工们见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动就没有再送了,当庙会结束,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发现豆腐上已长满了一层白毛,他就拿回庙中,偷偷地弄来油煎食之,觉得味道更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义军,几年后他升任红巾军左副元帅,时为吴王。1357年, 一次,他率领大军到徽州地方驻营时,特命随军炊厨就在当地被流传下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现今起名为“虎皮毛豆腐”,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外名菜。


    IP属地:江苏6楼2013-03-05 21:47
    收起回复
      凤阳酿豆腐

      “凤阳酿豆腐”是安徽沿淮地区的传统名菜。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凤阳,他年幼时家境贫寒,靠乞讨度日。一天,朱元璋在凤阳城内的黄家小饭店讨得一碗酿豆腐,吃后深感滋味极佳。以后,他经常去这家饭店讨吃。后来他当上了皇帝,便将凤阳城内那家黄家小饭店的厨师召进了皇宫,专门为他烹制“凤阳酿豆腐”,从此,这道菜身价百倍,驰名于世,一直流传至今。今天的“凤阳酿豆腐”具有色泽奶黄、外脆里嫩、酸甜可口等特色


      IP属地:江苏7楼2013-03-05 21:48
      收起回复
        南京小吃回卤干

        南京历史悠久,南京人也愿意把各种小吃和历史沾上边。就拿这普普通通的回卤干来说,还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联系。
          传说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后,吃腻了宫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宫,在街头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泽金黄,不禁食欲大增。他取出一锭银子要店主将豆腐果加工一碗给他享用。店主见他是个有钱的绅士,立即将豆腐果放入鸡汤汤锅,配以少量的黄豆芽与调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软绵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后连连称赞。从此油豆腐风靡一时,流传至今。因南京人在烧制中时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称为如意回卤干。


        IP属地:江苏8楼2013-03-05 21:50
        回复
          宫廷御鸭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后,命令明宫御厨,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来制作烤鸭。为了增加此道御鸭菜肴的风味,御厨采用炭火烘烤,使鸭子吃口更加酥香,肥而不腻。当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朱重八,看到儿时就梦想能吃个够的心头爱---烤鸭,闻此绝香美鸭,龙颜大喜称赞不已,亲自御封为“宫廷御鸭”。烤上来的这第一只宫廷御鸭,太祖也仅用嘴咬了一小口,便命令封存供奉天坛孝敬天神。也许是被皇帝咬过一口,或许是御厨保存有秘方,此只宫廷御鸭居然肉化成了黄蜡石。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3-05 21:54
          收起回复
            烧酒鸡

            有一年,朱元璋带兵打到锦州,由于粮草接应不上,军士们断了炊。此时的北国,正是寒风呼啸、冰天雪地。朱元璋和士兵们几天来尽喝些野菜粥,肚子饿得咕噜噜直叫,再加上连日征战的疲劳,朱元璋身体虚弱下来,时常冷得手脚冰凉,浑身打颤。军师刘伯温急中献计,让朱元璋下令全军将士上山打猎,以解燃眉之急。这天,兵士们打了不少山鸡,刘伯温便叫随军厨师做了一道香嫩鲜美的烧酒鸡菜。朱元璋一见,心中大喜,一口气就把碗里的鸡肉吃了个精光。据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后,还时常回味起烧酒鸡的滋味。他在宴请文武百官的庆功宴上就做了不少的烧酒鸡。


            IP属地:江苏10楼2013-03-05 21:56
            收起回复
              香菇

              相传,明代建都金陵(今南京)时,正遇天下大旱,灾情严重。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祈佛求雨,带头戒荤吃素数月,胃口日益不佳。这时,军师刘怕温正好从浙江龙泉回到金陵,特地从家乡带来著名特产香菇,浸泡好后,加上调料,做成一道“烧香菇”献给朱元璋品尝,朱元璋还未下筷,就闻到阵阵香味,吃后更感到香味浓郁,软熟适口,异常鲜美,连连称赞是一道少见的好菜。问军师刘伯温:“此菜滋味为何这样鲜美,此物生在何处?”刘伯温军师便将浙江龙泉县香菇的特点,以及古时浙江庆元地方传说的一位名叫“香菇”的姑娘,为躲避财主的迫害逃往山区,饿昏在地,醒来后吃了这里生长的香菇后,不仅恢复、还活到百岁以上的故事,一一告诉了朱元璋。
              从此朱元璋在宫中经常食用此菜,无论在国宴还是日常用膳中,都称它为“长寿菜”。传至清代,清宫御膳房也将它作为席上珍馐。在乾隆时代的“满汉全席”中就有“香蕈鸭”、“炒香菇”等菜肴,但制法与配料有所不同,是将冬菇和鸡等荤素食物一起食用。


              IP属地:江苏14楼2013-03-05 22:06
              收起回复
                锅巴

                朱元璋落难时在一个农家吃过这道菜,当时肚子饿,觉得太好吃了,问是什么菜,农家哪讲究菜名,主人随口说是“铲刀汤”——锅巴不是要用铲刀从锅上“掠”下来的吗?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封这道菜为“天下第一菜”。


                IP属地:江苏15楼2013-03-05 22:08
                回复
                  骨头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勤于朝政的好皇帝。同时,也是一个懂得享受的皇帝。国家已定,朱元璋一边在治理国家,一边也在忙于享受,朱元璋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尝尽天下美食。戎马一生,四十岁才坐上皇帝的宝座,现在做了皇帝,好把以前的一切都给补回来。也许是出身贫苦的原因,以前没得吃,现在一定要好好的吃,而且,要大吃,特吃。朱元璋每餐不少于三十道菜,餐餐如此,不许重复,每道菜必须做到,色,香,味,俱全,如有一样做不到,那么,做这道菜的御厨,就有可能遭到责罚,甚至杀头。似这样,不到三年,朱元璋已经吃遍了天下所有各大菜系名菜,以及民间的各色小吃。再也没人能够想出一道令老皇帝开心,可口的好菜了。御膳房里的御厨们个个唉声叹气,御膳房内一遍死籍,御厨们不知道皇帝如果点菜,灾难会降到那个头上。
                  边关大捷,常遇春奉召进京表功,朱元璋龙心大悦,决定要好好犒劳这位,曾经为大明朝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军。
                  北风瑟瑟,寒气逼人,天空飘着雪花。雪不大,却很冷。
                  王御厨茫然的走在回家的大街上,因为天很冷大街上早没了人影。王御厨茫然的走着,显得异常孤独,此时的王御厨脑内一片空白,心底一片死寂。
                  皇帝传旨;命王御厨,明天上午务必做出一道稀世佳肴,用以犒赏常遇春这位边关归来的丰功伟绩的战将。
                  王御厨是御膳房数一数二的御厨,平时深得朱元璋的欢心,是以这次重任交给了王御厨。
                  王御厨心里苦不堪言,三年了,自己总有天大的本事,碰上这么个好吃皇帝,也是没辙的,这次皇帝可真的是要自己的命了。
                  王御厨失魂落魄的,机械的移动着,一根竹竿挡住了王御厨的去路。
                  紧跟着耳边响起了一种,苍老略带沙哑的声音:官人行行好,给个吃饭的赏钱吧。紧接着一双枯燥的手,伸到了王御厨的面前。
                  王御厨意识到一个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年乞丐,挡住了自己的去路。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行也善。在这个风雪飘零的天气里,王御厨看到了一个老年乞丐在向自己乞讨,怜悯之心油然而生。更何况王御厨平时也是一个,喜欢接济穷人的好人。
                  想到自己将死,钱物对于自己已无用处,于是,尽数的将身上的钱物赠与老乞丐,迤逦着沉重的身体向家的方向走去。 苍老略带沙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官人可是鼎鼎大名的王御厨吗?
                  王御厨内心一片黯然,依然机械的移动着,似乎根本没有听到老乞丐的问话。
                  老乞丐赶了上去,一把拉住王御厨的手,看到的确是王御厨那对含满泪水的眼睛。
                  老乞丐问道:官人可是为了皇帝点菜的事情而烦劳吗?【要知道朱元璋好吃出了名,,天下人早已知道
                  王御厨机械点了点头.这时才注意到,挡住自己的老乞丐长着一张,饱经风霜却充满祥和的脸。
                  老乞丐道:王御厨莫急,我有一道稀世佳肴,可解你今日之忧,可解天下御厨之忧,朱皇帝吃了这道菜,定会龙心大悦,从此不会再为难天下御厨,要知道这道菜其实与朱皇帝有着很深的渊源呢 : 老乞丐于是叫王御医附耳过来,如此如此的说了一番话,确认王御医牢记下来之后,倏忽之间化作一股清风而去,王御医此时才大梦初醒,知道是神仙点化,救了自己,当下五体投地不停的叩拜,俺想自己一定不能辜负仙人的嘱托,于是---------------
                  神仙化丐度凡人,
                  只因有缘才相逢。
                  此煲不独为帝出,
                  也为招待后世人。
                  据说:朱元璋吃了王御厨的【骨头煲】果然龙心大悦,欲大加封赏王御厨。王御厨却辞去御厨职位,寻仙访道去了,再后来,听说王御厨还真的成了神仙的徒弟,再后来骨头煲就成了今人口中的美味佳肴!!!


                  IP属地:江苏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3-05 22:14
                  收起回复
                    酸梅汤

                    酸梅汤,在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乌梅来自行熬制(也有用杨梅代替乌梅),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十分爽口。据说,是朱元璋发明的。那么,朱元璋作为一个皇帝,是如何发明的呢?
                      元末,湖北荆襄一带闹瘟疫。当时朱元璋以卖乌梅为生,当他卖到襄阳时,正赶上瘟疫流行,朱元璋自己也被传染,病倒在了旅店里。朱元璋去旅店库房取乌梅,闻到了乌梅的酸气,马上就精神了起来。然后朱元璋又煮了些乌梅汁来喝,病竟然好了。朱元璋知道乌梅汁可以治病后便广为销售,迅速富裕起来,为日后起兵反元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民国时期@国军上将刘峙 ,在很多专门卖酸梅汤的小店里还能看到朱元璋的画像,定期都要上供祭拜。


                    IP属地:江苏17楼2013-03-05 22:15
                    收起回复
                      椒盐麻饼

                      相传早在北宋时代,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风味可口。又传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合肥人张德胜,被朱任为先锋,为了筹办干粮,张到合肥,特制一种大“金钱饼”,就叫麻饼,以饷水军,因此士气大振,击败元军,夺取采石天险。朱闻讯后,称之为“得胜饼”,张死后,被追封为蔡国公,故又称“蔡国公饼”。 


                      IP属地:江苏18楼2013-03-05 22:17
                      收起回复
                        酒糟鱼

                        酒糟鱼 赣东北有制作酒糟鱼的传统,但各地制作工艺与风味略有差异。较著名的有余干、婺源、鄱阳县的产品。余干县康山出产的明太祖牌酒糟鱼,根据朱元璋在康山养伤时流传下来的腌鱼工艺精制而成。


                        IP属地:江苏21楼2013-03-05 22:24
                        收起回复
                          流浪鸡

                          传说在公元1363年冬季的一天里,江西鄱阳湖上烽烟滚滚,杀声阵阵。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各所领导的两支农民起义军,在浩瀚的湖面上展开了一场“谁主天下”的死战。由于朱元璋当时的兵马装备等皆比不上陈友谅,因而在这次恶战险拼中大败,带着几名将领弃船登岸,仓惶而逃。而陈友谅则率师围追堵截。朱元璋等只好到处流浪躲藏。一日,人困马乏,腹中空空,跌跌撞撞地来到一间残破的茅屋前。一老妇出迎。朱元璋低三下四地乞求餐食。老妇动了恻隐之心,当即从鸡舍中捉来一只嫩鸡给宰了,去毛开膛,取出内脏。因图快捷,洗净后就投入沸水锅里反复煮烫,后操刀切成条块,临时用大蒜泥、辣椒末、盐巴等一块调匀,再与鸡块拌匀,匆匆端上桌子。朱元璋等尝一口如此草率制作的鸡块,竟觉得鲜香细嫩,味道极美。于是狼吞虎咽,如同“秋风扫落叶”般,一扫而光。食后赞不绝口,连连向老妇作揖道谢。后来朱元璋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终于击败了对手,坐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为了感谢老妇人在他落难时所给予的“特别款待”,还特地重赏了这位老妇人,并给这位老妇人当时所制作的鸡肴赐名为“流浪鸡”。“流浪鸡”之名就由此而得。


                          IP属地:江苏24楼2013-03-06 17:12
                          收起回复
                            风肉

                            朱元璋与风肉的传说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回与劲敌陈友谅在仙霞岭鏖战失利,单枪匹马逃到转轮岩山顶的胡公大帝庙。慌不择地,躲到了胡公大帝的塑像后面。他默默向胡公大帝祈祷,保佑其遇难成祥。追兵到了庙门口,朱元璋眼看就要暴露,忽见庙檐下的一条悬挂着的猪肉缓缓移动而下,突然擦着追兵的头皮飞掠而去。追兵以为是朱元璋搞的鬼名堂,急忙忙离开胡公大帝庙,去追风肉。避过一劫的朱元璋,对惊诧莫名的庙祝说,“庙檐下的猪肉来去如风,真神。如是无名,提议称为‘风肉’。”


                            IP属地:江苏27楼2013-03-06 17:22
                            回复
                              三黄鸡

                              传说这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京城后,天天美酒佳肴,日久,食则无味,品则无香,一日与身边大臣聊起此事,国师刘基几天后送来一碗鸡肉,朱元璋吃后赞不绝口,问:这是何物?刘基想了想,答曰:此鸡产自浙江仙居,冠黄、羽黄、啄黄,体小肉健、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型如元宝,又名元宝鸡。朱元璋笑曰:好一个“冠黄、羽黄、啄黄”,故赐名“三黄鸡”。从此,仙居三黄鸡名扬天下,同时也成了宫廷必用品之一。


                              IP属地:江苏29楼2013-03-06 1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