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语的确对汉语产生影响,额,确切地说是旗人学汉语学出了一种新的玩意。但是这种被称为北京话的东西的确不能称之为普通话。
现在的普通话是怎么来的呢?
普通话(Standard Chinese/Mandarin/Putonghua)即现代标准汉语,又称国语、华语。其称呼因地而异,但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度娘告诉我的)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罗马字母辨认拼切。
但并不是把北京话一切读法全部照搬,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更不是最早的北京地方话。
就词汇标准来看,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指的是以广大北方话地区普遍通行的说法为准,同时也要从其他方言吸取所需要的词语。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很相近,内部一致性较强,官话方言分为北方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等,在汉语各方言中它在中国大陆分布地域最大,使用人口约占中国总人口很大部分。
普通话的语法标准是“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个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意思:“典范”就是排除不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白话文”就是排除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就是五四时期以来的现代白话书面著作,排除五四以前的早期白话文;“著作”就是指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建立在口语基础上,但又不等于一般的口语,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普通话的语法以鲁迅、茅盾、冰心、叶圣陶等人的著名现代白话作品为规范,并且还必须是这些现代白话文中的“一般的用例”。
~~以上皆度娘
但是有一点度娘没说——普通话中同时运用了不少南方话的词汇。最典型的一个词“尴尬”。
顺便说一下。文中提到的鲁迅他们有多少是南方人大家应该可见一斑
国家确立和推广普通话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了,那个时候早已不是满清入关或者八旗子弟提笼架鸟的时代。前面说过,辛亥以后旗人受到清算,所谓的老北京话迅速没落而城外话逐渐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北京话,,可是后来说的北京话又和城外话不一样。为嘛呢?当北京还叫北平的时候,做了好一段时间北洋政府的首都,而在那一段时间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北上或者南下来到北京,再次改变了其中的口语。对。是北上和
南下。
怎么叫北上呢?这其中既有中原人齐鲁人等北方官话区的人,也有安徽等江淮官话区的,还有浙江这样吴语区的。胡适如是,鲁迅如是。
怎么叫南下呢?河北(唐山的莲花落进京算例子不?

)东北(还是山东人过去的)也到北平讨生活。如果说北上的多是文人,那么南下的就是贩夫走卒了。如果是北上的改变的是汉语言的语法词汇,那么南下的改变的就是语音语调了……
看过一个纪录片,其中就讲后来的普通话实际上是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东北官话共同作用的结果。什么?老北京话?侯宝林那个年代就濒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