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吧 关注:16,228贴子:239,875

《布局天下》一书中关于关中入汉中道路的记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2-28 21:55回复
    作者:饶胜文
    个人觉得这本书写得其实挺简单,不过作为科普读物是非常好的,毕竟我想没几个人会有心思去探讨由长安入汉中要拐几道弯过几条河的问题


    2楼2013-02-28 21:58
    回复
        散关,又称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五十里。秦岭西端与陇山分界处为嘉陵江上游低谷地带,这是秦岭西部南北往来的一条重要通道。散关即在此通道的北端当道依险而立。散关是关中与汉中、巴蜀之间的咽喉,为南北必争之地。北不得散关,无以图汉中、巴蜀;南不得散关,则无以图关中。


      3楼2013-02-28 21:59
      回复
          汉王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年),刘邦还定三秦,即出散关出陈仓,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据有关中。东汉初,蜀中公孙述欲图关中,遣将李育出散关,被东汉大将冯异击破。东汉末,曹操讨汉中张鲁,大军由散关南出。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率军出散关,进围陈仓。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北魏与刘宋争仇池(今甘肃成县西北洛谷镇),北魏遣占弼督陇右诸军自祁山南进、皮豹子督关中诸军出散关西进,会攻仇池。宋军不敌,北魏遂得仇池之地,控制陇西。梁承圣二年(553年,)萧绎、萧纪兄弟内讧,萧纪从益州攻萧绎,萧绎请求西魏宇文泰出兵益州。字文泰认为“取蜀制梁,在兹一举。”派大将尉迟迥率军出散关攻梁之益州,益州遂为西魏所占。


        4楼2013-02-28 21:59
        回复
            “安史之乱”时,叛军攻入关中,唐玄宗被迫幸蜀,亦取道散关。后唐同光三年(925年),郭崇韬伐蜀,率军由宝鸡入散关。郭崇韬见散关周围地势险要,指着山峰对大军说:“朝廷兴师十万,已入此中,倘不成功,安有归路!”以兵入绝地激励将士。后唐军入蜀后,蜀军望风溃退,蜀王王衍出降。


          5楼2013-02-28 21:59
          回复
              南宋初,张浚在关陕以五路兵攻金失败后,集重兵扼守散关,以阻金人南出;金亦以重兵屯宝鸡,以防南宋再出散关图关中。后来,大散关成为金与南宋的分界线。蒙古攻金时,为避开金人重兵把守的潼关,遣使假道于宋,派拖雷率骑兵三万,入大散关,经汉中、安康东出,趋金汴京。宋蒙对峙时,蒙古攻南宋,攻四川之军每自散关进军。明初,徐达略定关中后,分军取蜀,亦自凤翔出散关。


            6楼2013-02-28 22:00
            回复
                汉中与关中的通道还有子午谷、褒斜谷、傥骆谷(详见汉中部分)。但三条通道都极尽深险,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通行。如曹操在与刘备争汉中不利后多次感叹“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历代兵家轻易不敢出此。这样,作为关中与汉中之间的必经之地,散关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7楼2013-02-28 22:00
              回复
                  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两关详细情况见关中部分),另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可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


                9楼2013-02-28 22:37
                回复
                    褒斜道南口曰褒谷,在今陕西褒城北十里,北口曰斜谷,在今陕西郿县西南三十里,谷道全长四百七十里。战国时,司马错攻蜀,即由此道进兵。东汉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夺占汉中,曹操统兵来争,即由斜谷进临汉中,与刘备相持数月,后以补给困难而退兵。蜀魏在关陇一带对峙,双方都曾由褒斜道进兵。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陇西,而以赵云率偏师,扬言出斜谷取郿,牵制曹魏关中之军;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统大军出斜谷,屯兵渭南。曹魏太和四年(230年),曹真攻蜀,也曾由斜谷进兵;景元四年(263年),钟会统兵伐蜀,大军由褒斜、傥骆、子午诸道并进。后来,北魏攻南齐、唐平四川之叛、后梁攻前蜀,均曾由斜谷进兵。五代以后,斜谷作为一条军事通道渐被废弃,南北往来均以散关为要冲。


                  10楼2013-02-28 22:37
                  回复
                      褒斜道主要是沿褒水和斜水河谷而行。河谷深险,悬崖壁立,通行不易。故历代多治栈道于褒斜道。秦治栈道于褒斜,以通汉中、巴蜀。刘邦就封南郑时曾烧毁;后又予以修复。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退兵时,赵云又烧毁一段;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兵出斜谷,又曾修复;诸葛亮死后,又被魏延烧断。此后或修或毁,增损不定。


                    11楼2013-02-28 22:37
                    回复


                      IP属地:浙江12楼2013-03-01 13:07
                      回复
                          傥骆道南口曰傥谷,在今陕西洋县北三十里,北口曰骆谷,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一百二十里,谷道全长四百二十里。其中越秦岭主峰一段,盘山路曲折回旋八十余里,共八十四盘,行军不易,易受阻塞。三国后期,魏蜀双方都曾试图由骆谷道进兵,但均为对方守险所扼止。钟会伐蜀时,骆谷是其进兵路线之一。唐武德年间,复开傥骆道,以通汉中、巴蜀。唐后期,关中变故频仍,唐帝每幸汉中、巴蜀以避难,骆谷道是其往来通道之一。五代后,骆谷亦渐荒废。


                        14楼2013-03-01 18:33
                        回复
                          本层为蔷薇补充:
                          傥骆道没什么好说的,与陈仓道、褒斜道一样,因为出于取水的需要,加上秦岭两侧河川众多,这些道路都是沿河谷开辟的,它的命名由来也是两个谷,北口是骆谷,南口是傥谷,它是过秦岭最快的通道,同时也是最不好走的通道,走褒斜道只需要翻一次不算太高的衙岭山,而走傥骆道,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其攀爬难度可想而知了。
                          另外就是,傥骆栈道开辟时间不详,最早的记载在三国时期,考虑到在汉武帝因为陈仓道太远于是重修了褒斜栈道,王莽又给自己当皇后的女儿造势重修子午栈道的情况下,傥骆道虽近却难走,可能是在西汉后修凿的吧


                          15楼2013-03-01 18:44
                          回复
                              子午道南口曰午谷,在今陕西洋县东一百六十里,北口曰子谷,在长安南百里处,谷道全长六百六十里。王莽时修通子午道,东汉时废子午道而通褒斜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自请率奇兵五千出子午谷以袭长安,诸葛亮未准。后来钟会攻蜀,子午谷是其进兵路线之一。东晋永和十年(354年),桓温入武关伐前秦,另遣司马勋出子午道袭长安。宋金对峙时,南宋除了在散关屯戍重兵外,还在子午谷口置立堡塞,以备金人进袭。


                            16楼2013-03-01 18:45
                            回复
                              蔷薇时间:
                              子午道的名字来历,据我所知,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南北走向的大道就被称为子午道。根据今人考证,最早子午道北口在杜南,南口在当时的汉中郡治西城,两地连接的直线大体合乎子午线,而汉以后,郡治西迁,于是子午道的北段未变,而南段一路延伸西折,走向已经跟子午线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当年刘邦入汉中,走的就是子午道。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另外,《水经注·沔水》里记载:汉水又东合直水,水北出子午谷崖岭下,又南枝分东注洵水。又南迳蓰阁下,山上有戍,置于崇阜之上,下临深渊,张子房烧绝栈阁,示无还也。
                              按这两段话的记载,刘邦入汉中烧得是子午道,而且是边走边烧,可是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则记载: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张良既送至褒中,也就是褒斜道南口附近的褒城,还绕回去走较为难行的子午道不太可能,那么他走的要么是近一点的褒斜道,那么是远一些的陈仓道,不管走的是那条道,张良走的时候都是把那条栈道烧了,汉武帝时期,有人因为故道多阪回远上书劝说皇帝重修褒斜道,那么,当时烧的应当就是褒斜道了。
                              只是这样一来,刘邦进汉中烧了子午道,张良回韩国烧了褒斜道,只剩下一条陈仓道,想从汉中出来,除了费老大的经翻越秦岭,不就只有一条陈仓道可走了。
                              “三条谷道连通关中与汉中。但以秦岭之高峻,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曹操在争汉中而未得后多次感叹‘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 利用这些谷道出奇兵还可以,大规模进兵则不利。”,曹操争汉中时,褒斜道子午道都已重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要感慨道路难行,何况还定三秦时仅剩一条陈仓道,傥骆道那时若已有,以其险阻,只怕还不如曹操争汉中的时候,章邯若要防守,更是容易得很。真正的南北交争之时,只有陈仓道才能大规模进军,这也是古汉水分为东西汉水后没有人能成功从汉中反攻关中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谈及还定三秦之战,总是有人津津乐道“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还有现在的“明出陇西,暗度陈仓”之说,可是查一下地图就知道,即使真的明出陇西了,也只是让章邯把军队往西调,关中至陇西,照样要经过陈仓,真搞这种计谋,是找堵呢还是找堵呢???何况根据功臣年表,赵衍,“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这招“暗度陈仓”,还是被章邯堵了个正着。如上所猜测的话,汉中入关中就一条路,章邯会不堵等着刘邦跑出来?
                              元曲搞出来个陈仓古道以支持声东击西之计,则完全是杜撰。
                              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石门颂》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东汉时期在郦道元之前,也许更接近历史,道由子午。高祖出汉中,走的难道是子午道?
                              《史记·曹相国世家》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辩、故道、雍、斄。击章平军於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因击赵贲、内史保军,破之。东取咸阳,更名曰新城。参将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参,参出击,大破之……参以将军引兵围章邯於废丘。
                              曹参从还定三秦,经过下辩——故道——雍,经过的就是故道,也与《高祖本纪》的“从故道还”一致。


                              17楼2013-03-03 13: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