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书苑吧 关注:1,770贴子:214,924

【原创盘点】金庸武侠人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日晚上更 三贴吧同时进行!
先行占贴


1楼2013-02-24 00:35回复
    十大僧道
    无尘道长

    《书剑恩仇录》中,剑术第一的是“追风快剑”无尘道长。无尘道长的剑术随心所欲,很是高明,特别是与乾隆的御前侍卫“一苇渡江”褚圆比剑一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无尘道长戏弄褚圆,将褚圆全身衣服割成碎片,七零八落,不成模样,甚至将褚圆的辫子、头发、眉毛全部剃得干干净净,最后将褚圆的裤带也给割断了。 红花会群雄黄河边救文泰来,陈家洛不敌张召重,无尘道长接上大战张召重一段,在此极紧要关头,忽插以闲笔介绍无尘道长来历,无尘道长原来也有一段伤心苦情的畸恋。无尘道长缺了左臂,因此腿上功夫练得出神入化,以补手臂不足。 知道了无尘道长的来历,他的形象顿时生动了许多,不再是呆板的配角人物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2-24 21:19
    回复
      全真七子
      马钰
      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汉扶波将军援之后,本扶风人,五代兵乱迁宁海。世业儒,祖觉,字翠叟,至孝,通五经,父师扬,字希贤。仪观修伟,沉静有度量,以孝义称。母孕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生。师儿时常颂乘云驾鹤之语, 马钰及长为儒而不思进取。大定十年七月马丹阳祖师与乡人战师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师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后重阳师自终南来,径入怡老亭,战师问:“布袍竹笠冒暑东来何勤如焉。”曰:“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既食瓜即从蒂而食,问其故曰:“甘从苦中来。”问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马祖默念言:“予从前所有醉中人扶之语,何以得知。”因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后马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后来马祖居东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师从环汲水以沃之复活。因作异术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其过情。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以移植,不时枝叶皆黄萎。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遂令门人于知一,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甘泉润物,变朽回春)。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皇帝封号:丹阳抱一无为真人。武宗皇帝加封:丹阳抱一无为善化真君。
      谭处端
      谭处端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祖师所授之也。世为宁海人,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生,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安坐乃上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后谭祖东游抵阳武县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及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久之复故,师念圣号甚勤。卫州淇门镇石孔里问师持念之故。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水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皇帝封号:长真云水蕴德真人。武宗皇帝加封: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 谭处端所创的拳法——“南无拳”至今仍流传,并在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刘处玄
      名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七年七月十二日生于东莱之武官庄。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朝廷旌其门闾特免本郡诸役……母王氏夜梦白衣翁平出西南指之,有玉树而四枝各有一金叶。令取其一曰:“他日异人,意将取之。”叶自坠于手,刘处玄视之则金蝉飞起而复投于口中,翁失所在。十月三日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人所不及处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又言王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是年刘二十三岁(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后刘师居洛阳市中土地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以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四十年后园之松柏死,炁水西流其地,当不售而得之。”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皇帝封号: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武宗皇帝加封: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11楼2013-02-24 21:43
      回复
        鸠摩智

        鸠摩智为人高傲自负,狂热追求至高武功。表面上,鸠摩智祥和友善,其实,内心阴险奸诈,工于心计,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且屡次施以偷袭暗算。在最后,鸠摩智尝尽武功尽失的苦痛后,才豁然明白佛家真理,大彻大悟,从此改邪归正,宣传佛法。


        13楼2013-02-24 21:45
        回复
          枯荣长老
          《天龙八部》里金庸塑造的一位大师。北宋时人。年轻时出家为僧,出家于大理国寺天龙寺。大理皇室亲族,武功高强,德高望重,掌有六脉神剑剑谱。 武功高强,以刚练成的少泽剑击伤鸠摩智,但怕鸠摩智引发大理、吐蕃两国战事,毁去剑谱。出场仅一次但不论是为人、武功、还是涵养、禅功都能让人记住。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3-02-24 21:59
          回复
            渡厄渡劫和渡难三大神僧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两番大战少林寺渡厄、渡劫、渡难三大神僧,凭的是真功夫,大本事,十分光彩,总算将平日许多畏首畏尾、不尴不尬的平庸行状补过许多,让读者仰视其气吞山河的大气势。
              渡厄、渡劫、渡难三位少林神僧,不通世事,被圆真(成昆)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付起天下武林高手来。
              渡厄、渡劫、渡难三人为有德高人。其实,武功高是事实,有多少德却不然。世间多有这般所谓德高望重之人,行事完全是自以为是,受人指派,助纣为虐,不识好歹,反而干出许多败德之事。
              成昆毕竟是做贼心虚,张无忌在三位少林神僧面前细说从前,一一指证成昆的阴谋诡计,若是成昆能沉住气,泰然处之,继续圆谎,那三位神僧当然不会神到就此能分出善恶黑白。
              成昆向张无忌下杀手偷袭,是低估了张无忌,不仅一击不中,而且真的让三位神僧产生怀疑。成昆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张无忌一贯好好先生示人以德的做法,也常有收到神效的时候。关键时张无忌不与三位少林高僧为敌,反对他们施以援手,不能不让三位高僧心中生出惭愧。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3-02-24 22:10
            回复
              玄慈
              玄慈方丈在该书中虽然出场次数很少,但在故事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玄慈玄慈出身少林寺,熟练各类少林武功,在四十岁上见猎心喜,练成百多年来未曾有人练成的「大金刚拳」,可见玄慈是百年一遇的天才,内力却纯走刚猛路子,自此练「般若掌」便生窒碍,至今好生后悔。曾听信姑苏慕容氏掌门慕容博的谗言,担当「带头大哥」带着丐帮第五代帮主「剑髯」汪剑通、智光大师、赵钱孙、「万胜刀」王维义老英雄,「地绝剑」黄山鹤云道长、山西大同府「铁塔」方大雄三哥和江西「杜氏三雄」等二十一人名宋朝武林高手攻击去岳父母家的一对夫妻,岂知男子竟是辽属珊大帐亲军总教头萧远山,萧远山只以一己之力就能把二十一人杀剩四人,宋朝武林高手中有人头颅四肢横飞,有人活生生被撕开,玄慈方丈奋力应战萧远山,最后仍不敌被点中穴道。战后只有玄慈和汪剑通、智光和赵钱孙活了下来

              (智光飞到了树上,赵钱孙吓晕了过去,玄慈及汪剑通也被点中穴道),萧远山的妻子却不幸死亡,此役群雄的厮杀,史称「雁门关大战」,后来知道了情况,以为萧远山夫妇都死的玄慈,后悔莫及、万念俱灰,后他将萧峰送到乔三槐夫妇处,让他们养育萧峰长大。后来叶二娘爹爹生了重病,玄慈方师前来为他医治,救了叶二娘爹爹的命,叶二娘对玄慈既感激,又仰慕,贫家女子无以为报,便以身子相许,成为后来虚竹的父亲。 萧峰在知道自己契丹身份后,决意找到当时杀害父母的人。在菩提院与达摩院首座玄难和戒律院首座玄寂发现擅闯少林寺丐帮第六代帮主乔峰和假扮虚清的阿朱,并立刻围捕二人,玄慈方丈深深吸了口气,声音大不寻常,使出金刚劈空神拳「大金刚拳」撃来,乔峰以铜镜挡架,产生的拳压虽未撃中阿朱而且拳压减去十之八九,但这凌厉之极的拳力已间接轰中阿朱,使她半死不活,几乎丧命。曾化名「迟老先生」使佛门最精奥的掌法「般若掌」与乔峯的「降龙廿八掌」对掌,查察他是否杀死玄苦大之师之凶手,其间悟出最后一掌「一空到底」。
              武林人士宁愿各自死在萧峰手下,也不肯供出当年的“带头大哥”是谁,直到萧峰被骗误杀妻子阿朱后,方才痛心罢手,不肯追究。此后,逍遥派第三代掌门灵鹫宫主人虚竹大战吐蕃大轮寺鸠摩智明王时,因使处逍遥派武功,虽护寺成功,但违反戒律,适时丏帮率众上山与少林争取武林盟主之位。时后玄慈须行责打及废除虚竹武功、驱逐出少林寺,而在执行杖责时,掀开虚竹僧衣,露出腰间九点香疤,引发叶二娘大呼“我的儿啊!”而此时,当初自杀未死的萧远山出现,说出虚竹乃是叶二娘、玄慈之子!萧远山在落崖后潜伏少林寺,并报仇偷走虚竹,使其二十四年内不知父母;而叶二娘也因此伤心欲绝,从此行恶专偷他人孩子。事实真相大明后,因果连连相扣,玄慈与叶二娘一同自杀,而刚得知身世父母的虚竹却不得不接受同日父母双亡的事实。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3-02-24 22:14
              回复
                十大皇帝
                保定帝
                在中国的史学研究当中,大理国是一个冷门,然而在世俗社会,大理国却颇为有名,这都是由于金庸先生的著作《天龙八部》的原因。

                作为西南白族政权,大理国版图与西夏相仿,是一个佛教国家,存在了300多年,几乎是两宋同始终,其继承了唐末的南诏与后继的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三个短命王朝,至北宋开国时,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东方乌蛮三十七部贵族起兵推翻杨干贞的大义宁国,登基夺位,改国号‘理’,号称‘大理’。
                由于不是‘铁打的江山’,故而从先天基因上,就决定了大理是一个靠贵族联合统治的王国。帮助夺位的李、高、董等姓贵族成了段姓皇族不得不借重的依靠。段姓皇族的统治是在这些贵族之间纵横周旋而取得的。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段正明在位时。在段正明执政后期,高姓贵族已战胜其他诸姓,成为大权在手的一派,段正明遂避位为僧,禅位於高升泰,升泰改国号大中,升泰在位两年,卒时瞩其子泰明将帝位还於段氏,泰明遵其遗命,将位还於段正淳,正淳复国号大理,史称“后理国”。
                后理国时期大权已由高氏掌控,此后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政大权,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有点类似于日本的天皇和幕府。段正淳后亦避位为僧,在位12年,传位于段正严(又名段誉)。段誉在位时勤于政事,思揽权,政局为之一新。但最后成效不大,更因诸子的内争(主因是高家各派各拥一子夺帝位与相位),终心灰意冷,终亦避位为僧,传位于段正兴。段正兴后来又传位于段智兴(也就是射雕中的南帝)。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3-02-26 12:53
                收起回复
                  耶律洪基
                  萧峰和女真朋友打猎时遇到一队契丹人,交战起来萧峰自是所向披靡,擒得其首脑。后来萧峰见其人颇有英雄豪杰慷慨大气的风度,遂起惺惺相惜之意,平白就要放了那人。那人感激之余,对萧峰甚为佩服,两人就此结为兄弟。萧峰此一善意侠义之举,带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大际遇。此真所谓好人有好报。

                  萧峰结拜的兄弟竟是大辽国契丹皇帝耶律洪基。萧峰这次落叶归根,真正做了契丹人,而且还是官位很大的契丹人,这是命运的讽刺,亦是命运的恩赐。
                    萧峰结交耶律洪基,反倒是耶律洪基的福气。
                    萧峰本不想做官,要带阿紫不辞而去,却见耶律洪基变生肘腋,面临危险,这才留下来,为耶律洪基助一臂之力。
                    萧峰自有大丈夫大英雄的豪气,与段誉这等书生论交,对耶律洪基这等皇帝也一般看待。只认兄弟,不管其他。同甘共苦,而非趋炎附势。这才是真正义之所在。
                    挽危澜于既倒,萧峰再次成为耶律洪基的救命恩人。在极危险紧急的情况下,萧峰为大局着想接受了耶律洪基南院大王的封号。
                    耶律洪基不仅封以萧峰高官,还指望他领兵南下,进攻中原。
                    耶律洪基跃马立丘,顾盼自豪,颇有几分王霸之气象。
                    萧峰不接受耶律洪基宋王之封号,带辽兵攻打大宋,耶律洪基因此恶念顿起,全然忘记当年萧峰是如何救他性命。
                    政治官场,多此忘恩负义之徒。任是英雄好汉纯良本质,也会被权力的毒剂腐蚀扭曲。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2-26 12:57
                  回复
                    宋哲宗
                    《天龙八部》气派极大,如千山竟秀,如百川归海,如此浩荡的局面,必要有一惊天动地之大结局才能压得住、撑得起。

                      《天龙八部》之大结局,使人耳目一新,境界一阔,故事倏然被拉开到极高极远,高屋建瓴的历史之上。
                      写武侠江湖的文笔,忽转作写历史,一种厚重凝实的气氛,力透纸背。
                      金大侠以史笔写宋哲宗,这一段约七千字左右,为文虽短,却写出了宋哲宗这个悲剧皇帝的神韵,此确是一等文章高手。
                      宋哲宗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宣仁高太后对宋哲宗从策立之初,到临终嘱托,都可以说是相当尽心尽责,努力爱护和教育着这个小皇帝。宋哲宗呢,却因这种过分周到的呵护而感到窒息和束缚,所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便要急不可待地改弦易辙,去实行他所崇敬的父皇宋神宗的变法之政策。
                      宋哲宗虽仰慕其父的敢作敢为,却比其父的经验和素质都要差,结果急功近利,适得其反。其事业心和实绩,其理想和现实能力,真的反差太大,陷入悲剧而不能自拔。
                      金大侠就史实上宋哲宗亲政这一段,契入辽国对大宋的蠢动,契入萧峰面临胡汉恩仇的重大抉择,非常的巧妙而又让人信服。以此展开全书波澜壮阔的落幕式,极具观念上的冲击力量。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3-02-26 13:01
                    回复
                      铁木真
                      铁木真,排兵布阵,调度得法,指挥有序,勇谋皆备,权术精妙,真有过人之能,有王者之相,一代天骄,绝非浪得虚名。铁木真英雄,实已近奸雄。

                        写哲别,英姿飒爽,箭术百步穿杨,血性汉子,一片赤子之心,心口如一,全无机谋,敢作敢当。哲别英雄,乃真心英雄,但同样是英雄,境界的高低却大不相同。他与铁木真相比,终究是气魄不够,模样见小,他终为铁木真收用,实是相宜。“哲别望着铁木真威风凛凛的神态,不禁折服倾倒”,此一句写得极为传神如画。
                        王罕,却是过时的英雄,偏偏有一个不争气的活宝儿子桑昆,没有本事,却又不能容人。哲别受桑昆之辱后,铁木真亲自给哲别敬酒,胸怀真是大极。面临桑昆侮辱性的挑衅,众人都愤愤不平,铁木真却神色自若,气魄又是大极。铁木真乃人中龙凤,出头自是指日间事。
                        桑昆与札木合安排诡计要害铁木真,铁木真蒙在鼓里,幸有郭靖急驰小红马追上去报信。场面已经拉开,双方短兵相接,就要有一番大厮杀,但力量的对比,却太过悬殊。铁木真这边的随从只有数百人,桑昆一方的追兵却有数千人,千钧一发,危如累卵,虽有郭靖哲别等人箭术神奇,但追兵势大,如潮水般涌来,哪里抵挡得住!
                        射雕英雄再立奇功,再展神勇!郭靖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敌阵,生擒桑昆之子都史回来,暂时稳住局面。铁木真言“要是肯抛下朋友部将,一人怕死逃走,那便不是你们的大汗”。好言辞!好汉子!难怪日后能成一番大事业!
                        救兵终于来了。铁木真脱困,不仅未加追究,反而厚礼卑辞送走都史,并且假装胸口中箭,受了重伤。八日之后,铁木真大兵忽如天降,杀得王罕、札木合溃不成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铁木真终于成为了“成吉思汗”,事业向巅峰走去。
                        《射雕英雄传》的大背景中,最后金国之败已成定局。成吉思汗战绩赫赫,事业如日中天,蒙古军已挥师直捣金人老巢,千军席卷,势如破竹,情缘孽缘,又摆到了桌面上。
                        成吉思汗的战书,六字真言,“你要战,便作战”。好!一代天骄,形象栩栩如生,读此,恍惚如读历史,浑然忘了这是金大侠在写武侠小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3-02-26 13:05
                      回复
                        忽必烈
                        《神雕侠侣》中写忽必烈,不同一般枭雄,竟是儒雅气质,不过,渐渐看其用权术,用智谋,谦和平易的背后,另有一种雄才大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7楼2013-02-26 13:08
                        回复
                          崇祯
                          崇祯皇帝是袁承志的杀父仇人,是个刚愎自用的特级混蛋。但当袁承志亲眼看见崇祯皇帝时,袁承志的观感又要复杂得多。

                            袁承志甚至还救了崇祯皇帝,表面是因为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大义,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另有两个。
                            一是崇祯皇帝是阿九的父亲,二是崇祯皇帝又是一个颇能让人同情的悲剧人物,袁承志心想“他做皇帝只是受罪,心里一点也不快活”!
                            崇祯是一个可悲可悯的气数已尽的末代君王,他励精图治却又积重难返,他内心后悔却又不肯认错,一句“诸臣误朕”的遗言,证明了他刚愎自用,至死未悟。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3-02-26 13:10
                          收起回复
                            顺治
                            顺治终于被逼露面,小宝命双儿上前动手。双儿出手不凡,先点了巴颜穴道,又将巴颜带来的十几人纷纷解决,皇甫阁最棘手,双儿竟抵挡不住,小宝情急中大把银票砸向皇甫阁,扰乱皇甫阁的视线,使双儿反败为胜。大宝大笑:“见了银票不投降的,天下可没几个。”此乃真言。

                              小宝不学无术,却别有应变大本事,看他在清凉寺中种种智计,出谋划策,绝非寻常武林人物所能。陈近南夸他有胆识,并不是无知之人。连玉林大师都要赞道:“韦施主小小年纪,果然是个厉害角色。”顺治出家的消息已非秘密,喇嘛要来找他,神龙教中人也要来动手,实是情形堪危,但顺治还是学老僧入定,一切随他,小宝只好露出身份,以调遣官兵来守山作逼,此办法也未能奏效。
                              小宝又出主意,想和双儿一起劫走顺治,以免顺治被敌人抢走。玉林却早已作好安排,请来少林十八罗汉护寺,小宝这才放下心来。见到了顺治,小宝懂得攻其致命弱点,激怒顺治,这才使顺治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写顺治,也写其作为真实的人的真情流露。顺治虽然出家,但父子连心,对康熙极为牵挂。说到康熙懂事,以朝廷大事为重,不觉声音哽咽,掉下泪来。小宝瞅准时机,顺杆爬上,连忙将太后的阴谋诡计等等说出,真说动了顺治。
                              顺治要小宝回去告诉康熙“永不加赋”四字,此亦是开明仁君,功德无量。《鹿鼎记》中的顺治,还是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只是性格软弱,胸襟不够,遇事看不开,只有逃避这条悲剧之路。
                              康熙比顺治要高明得多,既是仁君,又有担当,更能忍人所不能忍,终能成就大业。太后虽然狠毒,但顺治还是心慈手软,要小宝告诉康熙,不可对其失了礼数,不可有怨恨之心。顺治却不知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对敌人的仁慈,最后会给自己带来毁灭的悲剧。
                              顺治原来并没有死,而是因董鄂妃逝世,伤情难以自持,看破红尘,去了五台山当了和尚。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几乎所有人都以为顺治死了,连小皇帝康熙也是认为如此。顺治虽然当了和尚,但并未就此诸事全了,他还记挂着爱妃不明不白的死,吩咐了海大富暗中查访,并授权给海大富,要他见机行事,杀了元凶,代他报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3-02-26 13:15
                            回复
                              @南晨郡王


                              34楼2013-02-26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