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吧 关注:327,171贴子:1,101,922

回复:◆中药对联妙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联:稚子牵牛耕熟地
下联:将军打马过常山
上联:想当年,辞知母,别莲子,走了几个月季,过了多少生地,到了沙苑,一路上斩荆芥,披蒺藜,满道桔梗;
下联:到如今,心甘遂,酬远志,经历千离百合,赢来万家合欢,又茴香里,半途中赏红花,走熟地,路路皆通。
上联: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下联: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上联:烦暑最宜淡竹叶
下联:伤寒尤妙小柴胡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3-01-22 14:32
收起回复
    上联:风月前湖夜
    下联:轩窗半夏凉
    上联:玫瑰花开,香闻七八九里
    下联: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上联:当归方寸地
    下联:独活世人间
    上联:海龙海马通四海
    下联:红花红藤映山红。
    上联:琥珀青黛将军府
    下联:玉竹重楼国老家
    上联:金钗布裙过半夏
    下联:栀子轻粉迎天冬
    上联:红娘合欢一见喜
    下联:紫苑迎春广木香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01-22 14:33
    回复
      喜欢就说,高兴就做。不要让自己难受,不要让别人难过。当需要我付出时,一定要不吝惜。当我能得到时就决不要错过。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每天都按计划办事,每年都要制定计划!
      中药对联
      在丰富多采的中药宝库里,那些含意精深又稀奇古怪的中药药名及中成药名,其中有不少可以搭配编撰成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中药对联,读来朗朗上口,使人既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又能增进不少中药、成药知识。现将搜集到的有关中药对联,以飨读者。
      熟地迎白头益母红娘一见喜;淮山送牵牛国老使君千年健。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3-01-22 14:35
      回复
        此联巧妙地精选出熟地、白头翁、益母草、
        红娘子(又称灰蝉)、一见喜(穿心莲)、淮山、牵牛子、国老(甘草)、使君子、千年健十味中药名,用“迎”、“送”两字串联起来,对仗工整,颇为得体。
        携老,喜箱子背母过边桥;扶幼,白头翁拾子到常山。
        此联共嵌六味中药:喜箱子、白头翁、常山三味是原名,贝母、连翘、时子三味各著一字谐音。整联潜指医生要有救死扶伤、普济疾苦的高尚医德。
        或作中医世家喜庆楹联,展现府第合家欢乐,如: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天仙子相思配红娘。
        琥珀青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
        天山弹琵琶高奏神曲;雷公吹铁笛惊醒云母。


        来自手机贴吧25楼2013-01-22 14:38
        回复
          或以示学识渊博,医道精深,如:
          南参北芪,匣内丸散延年益寿;藏花川贝,架上膏丹返老还童。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去常山,来斩草寇;
          小红娘,坐荷车,头戴金银花,到熟地,接见槟郎。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来自手机贴吧26楼2013-01-22 14:38
          回复
            1) 清 代 诗 人 袁 枚 任 江 宁 知 县 时 , 一 天 信 步 出 游 至 一 座 古 寺 前, 老 和 尚 将 其 请 至 禅 房 , 让 座 敬 茶 后 , 邀 袁 枚 到 天 井 边 去 看 一 面 半 掩 半 露 于 尘 土 瓦 砾 之 间 的堂 鼓 , 并 请 他 为 老 祖 师 留 下 的 一 阕 上 联 续 对 。


            来自手机贴吧28楼2013-01-22 14:40
            回复
              原 来 , 这 枚 堂 鼓 为 宋 代 民 族 英雄 岳 飞 帐 中 用 物 , 岳 飞 被 迫 害 后 有 人 暗 中 收 藏 堂 鼓 以 表 怀 念 。 当 堂 鼓 传 到 老 和 尚 手 中 时 , 他携 鼓 回 故 乡 江 宁 出 家 当 了 和 尚 。 有 一 天 深 夜 风 雨 雷 电 交 加 , 藏 鼓 楼 坍 塌 , 鼓 架 断 损 , 堂 鼓 半埋 , 极 度 伤 感 的 老 祖 师 不 竟 惋 叹 : “ 鼓 架 鼓 架 , 陈皮 不 能 敲 半 下 ( 夏 ) ” 。 这 是 一 阕 嵌 两 味 中 药 名 的 上 联 。 时 过不 久 , 老 祖 师 便 去 世 了 , 临 终 前 嘱 咐 : 务 必 求 人 对 出 下 联 , 方 能 取 出 堂 鼓 , 修 复 藏 鼓 楼 “


              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3-01-22 14:41
              回复
                老 和 尚 多 年 苦 苦 寻 觅 , 末能 了 却 老 祖 师 的 遗 愿 , 今 知 袁 枚 乃 天 下 奇 才 , 料 能 续 对 , 故 特 细 告 往 事 。 袁 枚 听 罢 述 说 , 感概 嗟 叹 之 余 , 正 为 老 祖 师 所 遗 下 联 的 奇 特 难 对 而 沉 吟 , 忽 见 家 人 及 衙 役 提 灯 笼 来 找 他 , 不 禁豁 然 开 郎 , 脱 口 续 出 下 联 : “ 灯 笼 灯 笼 , 纸(枳 ) 壳 原 来 只 防 风 ” 。 这 副 对 联 仅 2 2 字 , 不 但 工 整 准 确 , 琅 琅 上 口 , 还 ( 连 同 谐 音 ) 嵌 入了 陈 皮 、 半 夏 、 枳 壳 、 防 风 4 味 中 药 名 , 由 此 而 成 了 传 颂 千 古 的 佳 作 。


                来自手机贴吧30楼2013-01-22 14:41
                回复
                  2) 明 末 清 初 名 医 傅 青 主 也 有 一 段 药 联 趣 话。 一 日 , 有 位 老 中 医 慕 名 来 访 , 傅 氏 设 宴 招 待 , 酒 过 三 巡 , 这 位 老 中 医 起 身 浏 览 药 架 上 的 药物 后 , 信 口 说 道 : “ 红 娘 子 生 天 仙 子 , 一 副 生 化 汤 ” 。 傅 氏 笑 着 回 答 : “ 妇 贞 子 产 刘 寄 奴 , 二 包 止 迷 散 ” 。 老 中 医 拉 开 抽 斗 说 道 : “ 白 头 翁 骑 海 马 , 赴 常 山 挥 大 戟 , 怒 战 草 蔻 百 合 , 不 愧将 军 国 老 ” 。 傅 氏 尾 随 而 至 : “ 何 首 乌 架 河 豚 , 入 大 海 操 仙 茅 , 逼 杀 木 贼 千 年 , 堪 称长 卿 仙 人 ” 。


                  来自手机贴吧31楼2013-01-22 14:44
                  回复
                    老 先 生 听 完 , 知 傅 氏 医 文 符 实 , 名 不虚 传 , 乃 拍 案 叫 绝 。 傍 晚 , 宴 毕 送 客 上 路 , 傅 氏 说 道 :“ 生 地 变 熟 地 望 常 合 欢 ” , 老 中 医 拉 著傅 氏 的 手 , 依 依 不 舍 :“ 望 月 乘 夜 明 定 来 夜 交 ” 。
                    3) 在 民 间 , 也 有 不 少 用 中 药 名 嵌 成 的 药 联, 如 “ 郁 李 仁 行 百 步 与 红 花 重 楼 相 会 , 山 木 通别 云 母 同 菊 花 海 南 成 亲 ”、“ 稚 子 牵 牛 耕 熟 地 ,将 军 打 马 过 常 山 ” 等 , 给 死 物 以 活 力 , 赋 草 木 以 生 机 , 民 族 特 色 浓 郁 。


                    来自手机贴吧32楼2013-01-22 14:45
                    回复
                      4) 最 有 名 的 药 联 要 数 “ 起 病 六 君 子 , 送 命 二 陈 汤 ” 这 副 了 。
                      袁 世 凯 称 帝 前 , 自 称 “ 筹 安 会 六 君 子 ” 的 扬 度 、 刘 师 培 等 6 人 积 极 拥 戴 袁 做 皇 帝 , 袁 也 漂 漂 然 , 做 起 了 当 皇 帝 的 美 梦 , 上 联即 指 此 事 。 陈 树 藩 、 陈 宦 、 汤 芝 铭 ( 二 陈 汤 ) 都 是 袁 的 亲 信 , 为 袁 称 帝 出 了 不 少 力 , 后 来 ,各 省 相 继 独 立 , “ 二 陈 汤 ” 见 大 势 已 去 , 也 反 戈 一 击 , 宣 布 独 立 , 成 了 袁 的 催 命 鬼 。 有 人 用 中 药 方 剂 中 的 汤 头 名, 写 了 这 副 对 联 , 予 以 辛 辣 的 讽 刺 , 用 语 双 关 , 堪 称 中 药 联 中 的 上 乘 之 作 。


                      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3-01-22 14:46
                      回复
                        红药红豆红孩子;白梅白果白头翁。
                        琥珀表黛将军府;玉竹重楼国老家。
                        金钗布裙过半夏;栀子轻粉迎天冬。
                        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
                        大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小红娘坐河东头戴金银花。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天山弹枇杷高奏神曲;雷公吹铁笛惊醒云母。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天仙子相思配红娘。
                        海龙海马通大海;红花红藤映山红。


                        来自手机贴吧34楼2013-01-22 14:47
                        回复
                          这个是三国时候的一个典故。
                          原文:
                          杏林三月景 药圃无凡草
                          桔井四时春 松窗有秘方
                          杏林春意暖 独活灵芝草
                          桔井活人多 当归何首乌
                          典故是:
                          据说,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很有名气的民间医师叫董奉。此人具有高明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乐做善事,施恩从不图回报。他在庐山南麓定居后,守着大片山地不种田,为人治病,不收分文。病人及亲属过意不去,总要想办法表达一下感激之情。


                          来自手机贴吧35楼2013-01-22 14:48
                          回复
                            董医师就提出,病治好了,让患者在山地栽杏树:病重治愈者,种五棵;轻病治好者,栽一棵。病愈者感激不尽,积极栽植。如此多年,共栽下杏树十万多株,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杏林。从此,山中的飞禽走兽都到杏林中游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董奉不图报酬的博大胸襟和慈善心肠,实在是那些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者所不能理解的。


                            来自手机贴吧36楼2013-01-22 14:48
                            回复
                              杏林规模宏大,每年杏熟季节,硕果累累。为处理这些杏子,董奉就在杏林中建了一个粮仓,告诉人们,有想买杏子的,不必告诉我,可以以谷物换杏,只要把带来的谷子倒入粮仓,自己取回与盛谷容器相当的杏子即可。董医师每年用杏子换来许多谷子。他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把谷子用来救济周围的贫苦百姓,接济来庐山旅行而断了盘缠的人。据说,每年经他救济的人在两万以上。看到这些神奇的事,人们就认定董奉是上天派来下凡的神仙,专门来救死扶伤、除危济困的。从此,“杏林”一词,也就流传衍变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


                              来自手机贴吧37楼2013-01-22 14: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