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rowei2010 :
出现中文没有关系,因为这个意思你还没有掌握,如果对于某个感觉我们只有中文解释和其相连接,那么碰到这种感觉、想法和事务的时候,我们也只能用中文来表述。(甚至中文都无法表述)
比如看到“苹果”的时候,当我们只学习过中文,我们的意识里面会用中文来建立连接,如果我们只学习过某种其它语言,比如英语,那么我们就会用apple来进行连接。(如果看到的是一个你不认识的水果,你无法表达。 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日本特有的产品,而且只有日本发音和日本单词来描述,那么这个时候,你脑袋中只有日文,而没有中文。这就是很多外来词的产生过程。比如MP3,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东西,但“mp3”这个并不是中文,understand?)
我学习了2个月stage 3,会不断有些感悟,现在的感觉是:所谓的Native,就是要建立一个和中文并列的英语语素库,并且让其直接和我们的意识连接。而不是间接地通过中文语素库再去连接意识。
如下:
|我们的大脑 | ------- 中文语素
|所感知的世界 |-------- 英文语素
而不是:
我们大脑感知世界 ----- 中文语素 ---- 英文语素
=========
1、有些人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准确表达其思想,说明其语素库比较大,比较充实。不论中文还是英文。
2、建立这个语素库的过程,就是stage3--stage5的过程,不断的去说(也就是用),通过说和用,而且是代入感情和场景的,
3、stage3 应该是这种建立的第一步,先了解这些语素,后面stage4,5分别是场景,以及话术的锻炼。
4、stage 3 什么时候真正能够结束? 其实根本无法结束,因为总有你无法描述的事物、事务、意识、感觉存在。也就是对应的语素库要不断的扩展。 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对于我,这个度目前就是日常生活场景,商务场景中的用到的相关单词,被我过一遍。为了便于量化,我就简单认为是Collins的高频词。(这个在我的网站上有)
所以,其实当我的stage3 结束的时候,我对医学,农业,军工,建筑领域来说,可能还是哑巴。但是没有关系,这时候我们一旦有了英语自己的语素库,而且和我们的意识进行直接连接,后面的学习就会轻松想母语一样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