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
与关张赵马黄不同,那几位不是很早就追随先主,要么就是名门之后,再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将。魏延出身行伍,算是贫下中农了,虽出身低微,但是战功显赫“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部曲: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隋唐时期指介于奴婢与良人之间属于低贱的社会阶层)
。先主对魏延也是非常器重的“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包括张飞在内的决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个卫戍区司令应该是张飞的,刘备却给了魏延。
到了北伐的时候,军事战略上诸葛亮与魏延有意见分歧“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一点孰是孰非,现在学术界还在讨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这个问题上两个人有摩擦。加上魏延出身低,又总有怨言,可能直接导致了诸葛亮被杨仪蒙蔽下令如果魏延。“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关于魏延谋反,应该是一起冤假错案,其实魏延并非反叛蜀汉,而仅仅是与杨仪有私人的矛盾,诸葛亮也很清楚:“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其实二人的矛盾是性格使然“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作为武将,性子火爆也是很正常的啊。裴松之引用“魏略曰: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令延摄行己事,密持丧去。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发丧。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诸葛亮临终托付后事给魏延,结果杨仪诬蔑魏延造反,发动军事政变,把他给干掉了。
魏延若真要背叛蜀国,率领亲信,出祁山直接投奔魏国就可以了。魏延身为蜀国大将对本国的军事布防一清二楚,把地图往司马懿面前一摆,以后还不加官进爵?可是魏延没有这么作,他是找杨仪报私仇,甚至很有可能就是被杨仪逼反的。只可惜诸葛亮一死,蜀国再无明臣。“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包括诸葛亮在内的群臣都不愿意相信魏延,我个人估计,与魏延的出身有一定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杨仪是什么东西:“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於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嫉贤妒能,从这一点看杨仪的才能也应该在蒋琬之下。这还不算完,大家看看他是怎么说的:“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请大家来分析看看,诸葛丞相亡故之后究竟是谁要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