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动画的成败主要是看导演而非预算,比如低成本的日常,不愧是动用了两位监督,充满爆发力的分镜,还有个颇为意外的超元气(超齤淫齤荡)三姐妹,镜头的张力与动感极为强悍,搞笑和杀必死桥段很有才华,像魔具少女那种纯无脑的卖肉只会让人觉得作者是个傻X。守护猫娘之流大概只是为了满足死宅一厢情愿的YY心理,这种东西总是有着它们自己的市场,也不愁卖不出去。最为惊讶的是上个世纪的浪客剑心追忆篇,杀人手法之快狠准就像吃胡萝卜一样嘎嘣干脆,男女老幼一刀切,比大剑更直接更野蛮更残酷,惊得在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具体强在哪里自己去看。
新海诚的片子看了十几分钟就想说:请去死!宫崎骏皮克斯一律无视,押井守还有河半仙(绿毛要塞那位)也有够无聊的,虽说绿毛zero也是ところともかず的副导,但音乐弱爆了,一部动画尤其战斗类,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气氛渲染,而渲染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比如古城JJ王(荆棘王)和湿鬼(尸鬼)。
电影方面,很有名的B级导演昆丁,满屏幕的废话和脏话,纯属侮辱观众的人格和智商。个人比较喜欢盖里奇,绝赞的对白和不可预测的无厘头故事线每时每刻都在给观众带来惊喜,动作设计印象最深的是刺客联盟和黑客帝国2,前者在运镜手法上和hellsing有着惊人的相似,快慢镜的瞬间切换,独特的镜头视角、画面细节、演出特效异曲同工。
说起来卡车司机兄弟的黑客帝国也挺文艺的,但演出效果一样是顶级水准,文艺和动作并非不可调和,就说EVA吧,或许它的镜头语言可以专业到秒杀一切,但它的演出效果却平庸到被一切秒杀,一个文艺片就只会文艺,除此之外什么都不会,这是作者能力不足的最好证明。
电视剧,山寨公寓系列到现在还没吃官司真让人惊讶,那蹩脚的演技,都山寨成那样了竟然连台词没变,偶天齤朝导演还真是无所不能啊!
游戏方面,蝙蝠侠二秃子之城两次战翻神海赢得年度最高分这……鬼泣3里的大反派二秃子就叫阿克汉姆,这个名字是有考据有出处的,不知哪位高人给译成了阿甘,甘地?蝙蝠侠和甘地什么关系?
扯远了,自从转战动漫领域后基本就告别游戏界不问江湖了,拉回来,对比一下那个脑残的BD版才发现原导演对每一帧的分镜切入都是用心良苦,真怀疑初代导演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制作态度才能使每一卡分镜演出都精致到那种地步。但凡伟大的作品都有着不可或缺的细节,BD版OVA1和DVD版OVA1的差异就像是把蒙娜丽莎的微笑改成了赵本山的微笑。
虽然爱不曾磨灭,但审视的标准一旦上去就很难再降下来,或许这就叫做曾经烂尾难为水吧!却见巫山不是云……尽管过程中混杂着血与泪与摔键盘的冲动,但看到最终成品的完成度还是非常欣慰的。不过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了了一些细枝末节上,连颜色变化的深浅都要推敲好久,还有各种镜头的过渡与插入和BGM鼓点的重合这些细小误差只有作者自己才能看得出来。
虽然控制面板显示的是快进1帧,但实际数据显示的却是40微秒,1秒等于1000微秒等于60帧,1帧应该是16.7微秒,而同步点的误差一定要掌控在40微秒之内,比如1楼当歌词唱到“ka boom”的时候必须配合“拳头打脸”这个镜头动作,无论镜头提前了或者延迟了都会很不妙,对画面帧的捕捉率最高曾精确到千分之一秒,剪辑师都自带写轮眼。
多点快剪本来就是这样,所有分镜都是随着歌词和旋律的变奏一同切换的,毕竟技术的高低就体现在分镜与歌词、鼓点、旋律变奏的同步率与速度上(以及蒙太奇的应用),当然有些镜头是随便一剪放在那里直接就同步了,没有同步的鼓点部分可以在重叠轨上插分镜来填充画面,不然镜头拉的太长太空会使视觉效果欠缺流畅与饱满性。实际上你看到那些行云流水的东西可都是经过数十数百次的预览测试才最终成型的。你问为了这几秒钟的时间而花掉成百上千倍的时间到底有什么意义?sa~~~this is 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