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尔维尔吧 关注:34贴子:90
  • 7回复贴,共1

一不做二不休,谈谈我为什么喜欢麦尔维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既然来了,不如多和各位聊一聊,其实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深情,不吐不快呢。


1楼2012-12-08 19:04回复
    如果我说我是因为偶然看到《白鲸》,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就读了,读完就爱上了麦尔维尔,说出来我自己都不相信!我敢肯定,要是没先了解这部鸿篇巨著的背景,不先了解麦尔维尔其人的故事就去看《白鲸》,我不可能喜欢这样冗长的小说。《白鲸》确实很枯燥,长长的精细得不可思议的铺垫,光开头就花了那么多笔墨各种侧面描写展现一个模模糊糊的白鲸的影子,用以实玛利和季奎格的趣事勾起我的好奇心之后,他居然几乎后面整本书都是详细得挠人的叙述,花了那么多纸张(能看出来字字是麦尔维尔的心血)表达一句话:莫比·迪克象征了上帝、自然、人类不可控制的力量等等,人注定要与之抗衡,注定要失败。要是不知道这小说的背景故事,不事先知道它包含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天文地理社科哲学,尤其是捕鲸业的点点滴滴信息和知识,我哪里有耐心看它呀!
    但是我很幸运地先了解了为什么《白鲸》是经典巨作,感谢常耀信,感谢《美国文学简史》!楼下详谈。


    2楼2012-12-08 19:16
    回复
      麦尔维尔之所以伟大,我看来,是因为他在美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现实性。
      【前无古人】:
      为什么说麦尔维尔的现实性前无古人呢?麦尔维尔所处的时代是超验主义盛行的时代(再往前就只有清教徒们的日记啊,超验主义以外的其他浪漫主义者们的歌颂夜莺等的诗歌啊,写西进运动的皮袜子故事集啊,富兰克林的发家史等了)。麦尔维尔身边的超验主义者们的信条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完美主义,即信仰精神(oversoul),信仰个人的力量,崇尚自然之美。超验主义者们天天歌颂自然多么多么好,哪里知道水手和捕鲸者们的人间疾苦。在这样一个环境,四处弥漫着“乐观乐观乐观”之气息的时代,在美国这片暂时相对世界比较孤立比较单纯的土地上,谁会敢站起来嚷嚷“上帝是坏人”?
      霍桑敢?好,霍桑确实算第一个看到人性中普遍的邪恶的作家,这一点非常可贵。霍桑的好多短篇小说,以及红字(算中篇?吧。。。),都涉及到一些共同的现实的主题。但是就拿人性中的邪恶这个主题来讲,霍桑同时也在宣扬惩恶扬善,邪恶终究得报应的观点,可以说总的来说他还是乐观的。
      在这种环境里面,麦尔维尔写出了《白鲸》。。。我还能说什么?
      【后无来者】
      为什么说麦尔维尔的现实性后无来者呢?【注意】这一点是我主观的想法而已,我个人认为美国文学里面麦尔维尔之后再没有比他写得更现实的作家了,但是这不一定是事实哦!
      这个地方是谈麦尔维尔的预见性的好地方啦。我简单拿后来的作家海明威做一下对比:
      海明威是比较流行的现实主义作家了,我本人也比较喜欢他,看永别了武器最后那部分的时候哭个不停(顺便吐槽下,为什么看到好多地方都管麦尔维尔叫浪漫主义作家?他难道不是浪漫主义时代的现实主义作家吗?)。海明威的时代,自然主义早过了,连艾略特这么摩登的人都出来了。他一句经典名言就是: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不能打败他。他似乎总是在说:生活是充满苦难的,你随时可能被它摧毁,但是如果你保持冷静,坚持不懈,你就会“赢”,尽管这种“赢”可能只不过是知道自己在这场游戏很“酷”而已。
      具体来说,咱就看《老人与海》和《白鲸》。《老人与海》里面,老人很傲娇地坚持到底,和鲨鱼斗,结果把鱼骨头带回家;《白鲸》里,阿哈伯明知道莫比迪克玩弄他,引诱他上钩,他却一心要与它决一死战,坚持到底,最后被彻底打败。我想说,海明威看过《白鲸》吗?他注意到这俩题材何其相似了吗?但是看他俩对待同样被刻画得凶神恶煞的自然的力量的态度何其不同啊。——在这里对海明威的粉道歉,在下区区一人怎么喷都改变不了海明威的广大粉丝对他的崇敬之情的。——我不得不说,我一边看《白鲸》就一边琢磨海明威和鲨鱼打架…好吧也不能怪他,他毕竟没有做过捕鲸人,不知道天外有天,鱼外有鱼。
      我这一句后无来者,刚才说过,确实话说得太满,站不住脚,仅仅是在表达我个人对伟大的麦尔维尔的景仰而已。但是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他的作品预见了未来文学作品的走向,除了以上对比中的那种先见之明,《白鲸》中还有一些元素,未来的文学作品经常反复谈的,比如人的alienation(意思是异化或者隔离?)阿哈伯就是alienated的人的典范啊,后来的文学作品好像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各种作家不停地讲它。再比如它庞大的象征体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描写同一件事物,后人也有很多喜欢玩这些的。


      3楼2012-12-08 20:11
      回复
        除了对麦尔维尔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的仰慕,我对他这个悲剧的人物还有着强烈的感性的喜爱。我爱麦尔维尔,因为他是个纯粹的艺术家,一个高贵到无法做出妥协的灵魂;还因为他对霍桑的感情太过于动人,而且我感同身受。(我萌这对cp,但是如果麦尔维尔本人不那么吸引我的话,我也不会这样爱这对cp。)
        我一直以来都很崇拜那些纯粹的人,所谓纯粹的人,就是一生只有一个信念,一个信念信仰终身的人。看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穆迪,看电影就很喜欢《杀手没有假期》里的harry,虽然他很搞笑,看《明朝的那些事儿》我一度成为杨涟的脑残粉,然后我读到了麦尔维尔。。。
        引用常耀信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贴切:The problem with Melville lies in the fact that he was un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insights and artistic standards to cater to popular feeling and demand. (麦尔维尔的难题是他不愿意以牺牲他的洞察力和艺术准则为代价来迎合世俗的口味和需求。)
        麦尔维尔是苦出身,他一生都在为了生计而奔波,那个时代靠笔头吃饭是很难的,何况他还娶了个比他身份高的老婆要养活。想想我们身边那些贫穷的人,就说做买卖吧,有几个做得到只卖最优质的,哪怕赔本,不卖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麦尔维尔,我们可以说,逼他降低艺术准则的因素太多,可他根本下不去手写通俗的东西。(呜呼,所以《白鲸》这么枯燥,多少可怜的美国中学生被逼着读它,麦尔维尔遭了多少骂啊~ )
        上文我说过,麦尔维尔所处的时代是超验主义风靡的时代,他写的那些东西根本得不到理解,没有什么受众。不止《白鲸》,麦尔维尔一生中写的作品都没有通俗大众的,这个我认为跟他与霍桑的断交没关系,尽管断交一事算雪上加霜,即使他和霍桑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也不相信他愿意妥协,可能会写一写生命中万分难得的美好事物吧(这样monody里的shyest grape就成了sweetest grape了 ~O~)。
        他贫困潦倒,狼吞虎咽地读书(想想这个时代的那都是些什么书!尽管如此他还是读爱默生和卢梭),得不到理解,更别提赞赏。不知道亲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在读《白鲸》的时候,读到很多地方都明显感觉到了麦尔维尔的那种“挣扎”,就是很努力很努力地去表达他想表达的东西,搬来好多好多他不知道怎么想到的途径去表达。他不得不用显得含蓄的手法,为了加强效果,但是他花的气力太大了,读得我感觉像被扑面而来的“听我说!听我说!”这样的声音包围到窒息。我越是有这样的感觉,越是感受得到他因为不被理解不被赏识而造成的绝望的,和他绝望的挣扎,他就像是抱着必死之心死死盯着莫比迪克将要出现的方向的阿哈伯啊。
        麦尔维尔什么都知道,谁也不如他本人清楚他这样下去不会有好报,可他一定要和向着梦中的莫比迪克的方向前行,如饥似渴,心无旁骛,直到晚年才安静了点,有“接受现实”的趋势。世上还有谁比麦尔维尔能更好地诠释“纯粹”二字?


        4楼2012-12-08 21:08
        回复
          那么咱在最后继续求勾搭啊求勾搭~ 任何时候我都欢迎热爱麦尔维尔的同好来讨论有关麦尔维尔的任何话题,不论是学术的还是八卦的~ 不论是点个头表示同意我的意见的还是反对我发表不同意见的~ 不过在下其实看不懂《白鲸》里面好多好深奥的哲学(。。。吧)问题,而且那里面谈及的知识面好广,我虽说喜欢这书整体却不懂它大部分细微之处,所以欢迎各位看到的亲们给给指导,或者推荐个好的译本啊,社团或者论坛什么的。(^o^)
          此致。


          6楼2012-12-09 00:28
          回复
            加精!绝对的!可是我不会……
                 ------欢迎访问
            霍桑吧!!http://tieba.baidu.com/f?kw=%BB%F4%C9%A3&fr=itb_favo&fp=favo
            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rne1804~1864)
            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
            也是美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爱伦·坡称他的小说“属于艺术的最高层次,一种服从于非常崇高级别的天才的艺术。”


            IP属地:德国7楼2013-03-22 17: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