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16日漏签0天
尼山吧 关注:358贴子:3,00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尼山吧
>0< 加载中...

尼山书院导游词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基门儿迭不里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棂星门
尼山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为棂星门(意与阙里庙之门相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修庙时以高规格建制增建,三间四柱,柱为八角形,前后有石鼓夹抱,底部柱础饰莲花座,柱上出祥云。中二柱顶端雕刻辟邪——神兽“石狮”;傍二柱顶刻宝瓶,寓意高贵吉祥。明间横梁阴刻“棂星门”三字,上端雕有火焰宝珠。坊两侧建有八字墙。
棂星门下西侧有石碑并碑亭一座,采用现代水泥结构,石碑记叙了香港商人郭祯祥,1924年捐款修庙的过程。
◆观川亭
观川亭位于尼山孔庙第一进院落的东南角。亭始建于金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今存清代建筑。观川亭东临沂水,下临悬崖,相传此处为孔子观看五川汇流(五川:智源溪、夫子河、张马河、颜母河、田黄河)、感叹时光变化有常的地方。取《论语•子罕》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语命名为观川亭。孔子观水,已经成为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儒家故事,被后人反复言说,有多种理解与阐述。在此简单介绍历史上荀子、王阳明、顾炎武三人为主流的观点:
《荀子•宥坐》: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意:孔子观赏东流之水。子贡向孔子发问说:“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是为什么?”孔子说:“流水浩大,普遍地施与各种生物而仿佛无为,好象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流动的规律,好象义;它浩浩荡荡无穷尽,好象道;如果掘开堵塞使它通行,它回声应和原来的声响,奔赴百丈深谷也不怕,好象勇;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象法;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刮平,好象正;它温软地可以到达所有细微的地方,好象(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便鲜美洁净,好象善于教化;它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向东流去,好象志。所以君子看见大水一定要观赏它。”


  • 基门儿迭不里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点评:荀子论义,在于以水作为比喻,阐述了孔子大道各种特点。荀子雄辩,从孔子观水,挖掘出“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九种德性。
王守仁《传习录》:“门人黄省曾录”。问:“‘逝者如斯’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顾炎武《日知录》:“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日往月来,月往日来,一日之昼夜也。寒往暑来,暑往寒来,一岁之昼夜也。小往大来,大往小来,一世之昼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终日干干,与时偕行,”而有以尽乎《易》之用矣。
大意:日去月来,月去日来,这是一天的昼夜变化。寒来暑往,寒往暑来,这是一年的昼夜变化。小孩从小到大,老去后又有小孩来临,这是人生一世的昼夜变化。孔子在河上说:“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日夜不停留。”有了通晓昼夜变化的智虑,就明白了《易》所谓“终日干干,与时偕行”的道理,而能够尽达《易》的大用了。
比较三说,我们认为感悟较为透彻且中的,为明顾炎武所论“通昼夜之道”。孔学对积极变化一向积极应对,并不抱残守缺,尤不墨守成规。一日、一年、一世各有其“昼夜”,明白了这个道理,人当尽心尽力地跟从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思想、观念“与时偕进”、“自强不息”,特别需要“不舍昼夜”地像奔腾不息的流水一样。


2025-07-16 07:42:41
广告
  • 基门儿迭不里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昭穆”是古代的宗法礼仪制度,其规定的就是在宗庙或墓地的一辈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于中,二世,四世,六世偶数在始祖左边,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奇数在右边,为穆。)
◆讲堂(东路)
讲堂在庙的东路,原是用来讲授经典的地方,清代随着书院教育功能的逐渐丧失,改为祭祀孔子之前的斋所。堂为三间,前出廊,无斗拱,单檐灰瓦悬山顶。该堂始建于宋天历年间,今存为清代在原址重建。
◆土地祠
讲堂后为土地祠,是用来祭祀尼山土地神的地方。土地祠(庙)在解放前全国各地普遍存在,是用来表示对土地的敬仰与眷恋,为原始的自然崇拜,时至今日仍有大量遗存。因孔子生于尼山,相传得到土地神的保护,使之成为圣人,所以此土地祠便格外引人瞩目。祠为一间单体建筑,灰瓦悬山顶,前有照壁,为清道光年间重修庙宇时修建。
◆毓圣侯祠(西路)
其祠在西路的东南角,三间,前出廊,无斗拱,单檐灰瓦悬山顶。因孔子生于此,曾经得到尼山山神的保佑。能孕育出伟大人物的地方,必是天地造化,地灵人杰。尼山孕育了孔子,尼山神功不可没。故在宋皇佑二年(1050年),仁宗以“兖州泗水县尼丘山崇岗秀阜,云雨所出”,“挺毓睿哲为万代师”,封尼山山神为毓圣侯。后代建祠祭祀,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年间修庙时重建。现毓圣侯祠殿内有神龛,内供尼山神木主。院内还存有石碑两块:《创建尼山书院之记事碑》为元至正二年(1342年)所立,《重建尼山庙记碑》为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所立。
◆启圣王殿
启圣王是奉祀孔子之父叔梁纥的场所,因叔梁纥于元至顺元年(1330年)被加赠为“启圣王”而得名。此殿是尼山孔庙的起始源头,始于北魏时期(原年代不祥),原为叔梁纥庙,也叫尼丘山祠,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年—959年),兖州太守赵候因尼山为孔子发祥地而始建孔子庙。扩建时,改为专祀叔梁纥的大殿。后经历代重修,现存为清初建筑,殿五间,前出廊,无斗拱,单檐绿瓦歇山顶。殿前面有三开间大门,名为启圣门。


  • 基门儿迭不里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启圣王寝殿
祭祀孔子母亲颜征在的专祠。颜征在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被追封为鲁国夫人,与齐国公同殿祭祀。庆历八年(1048年)四十五代孙孔彦辅受旨监修祖庙,奏准“迁于后殿奉安”,始有专祠,3间,单檐。元至顺元年被追封为启圣王夫人,改称启圣王夫人殿。明天顺四年(1460年),殿圮毁,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撤旧而新之”,仿启圣王殿重建,“五间,高一丈七尺,深视高杀二尺,广袤称是,穿心有廊,以通前后,歇山转角,规模壮丽。”明弘治十七年庙工后,寝殿3间,曾移过,不知何时移建于今处。清雍正二年免于火灾,重修时没有更换大构件,只揭瓦彩画,枋桁大木为雅伍墨,斗栱烟琢墨。今存建筑与清雍正时记载相同,灰瓦绿边单檐歇山顶,七檩四柱前后廊式木架,檐下施五踩重昂斗栱。
◆神庖
神庖,即祭祀神灵时宰杀牺牲的场所,位于庙的最后部。始建年代已不可考,金代已经存在。今存为清道光年间建筑,正房三间,西厢房二间,均为灰瓦硬山顶。
◆尼山书院
书院是儒家学者主讲的地方,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其制度形成于宋代。书院主持人称为洞主、山长、堂长、院长、教授等职名,各个朝代不同。书院设学长管理,为正八品,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为地域性教育中心,同时也是著名学者研讨学问的胜地。
因孔子是历代尊崇的文化圣人,在此设书院最有意义。于是宋庆历三年(1043年),便在尼山正式设立书院,当时整个尼山孔庙亦称尼山书院,时为庙学合一的管理体系,其品序级别、确切院址没有史料佐证,不得而知。金明昌五年(1194年)修建庙宇时,在《孔氏祖庭广记•图本》中现于今处,后弃之不用,自然坍塌。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王懋德率同列执政者白丞相,重置尼山书院,以彭璠为山长。后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充任山长,元末明初曾一度衰败荒废。明永乐以后多次重修扩建,明正德二年(1507年)改“山长”称“学录”,秩视国子监,从九品。清代又称“国子监学录”,多次重修扩建。顺治九年(1652年)吏部复准由衍圣公咨送弟侄递补;乾隆元年(1736年)改定为正八品。


  • 基门儿迭不里
  • 白丁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中和壑
位于尼山孔庙之后,取名源于儒家“中和”思想。此地出尼山砚石,石质细腻,色泽优美,适宜制作砚台,为曲阜三宝之一。故又称“尼山砚沟”。
◆文德林
沿智源溪西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柏,金代即名文德林。现有古柏1530余株。柏生石间,挺拔直立,多无大冠,身叶浓密,其特点突出,状似笔翰之形,故又称文柏、笔柏。
◆红草坡
在与尼山隔沂水相望的颜母山下,有片一亩地左右的山坡上,山石表面红斑点点,每逢秋季,石上所生之草也会变成红色。民间相传,孔子母亲于母家临产,急忙赶回婆家,走至此处已经见红,山石经血染后变成红色。故名红草坡。

尼山以其降诞中国第一圣人而成为人杰地灵之荦荦大者,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学士、达官文豪、乃至于莘莘学子崇文明智、采风沾气的最佳胜地。历史的积蕴、人文的关怀,使风景秀美的尼山折射出神秘而传奇的色彩。1992年9月公布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4回复贴,共1页
<<返回尼山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