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姜吧 关注:49贴子:1,206

回复:【转帖·图解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猜猜87版红楼梦里女子是哪种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抓髻:
古代的一种发式,多为未婚女子所用,借以标明身份。
其式上拢头发,绾于头顶或顶两旁,形如握拳。

低鬟:
亦称“低髻”。古代发式的一类。
一种梳在额前,一种梳在后脑,因其式低卑,故称。
唐宋时较为流行。

杭州攒: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式样。因其流行于杭州一带,故名。大致在宋元时期较为流行。
其式为将发高绾于脑后,并呈蓬松飞动貌。

拔丛髻: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髻式样。
其式为将髻梳于额间,使发障掩额前。
流行于唐末。

垂髾:
指后垂的发髻。一说燕尾髻。

卷发:
亦称“虿发”。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即卷曲头发作为装饰。
其制创始于先秦。

前刘海:
古代的一种发式,其式为于额上留一排一二寸长的短发垂下,或平剪如横抹一线,或微作弧形,或似月牙形等。
此种发形原为幼女所用,清光绪庚子后,不分男女老幼,多有用者。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49楼2012-11-24 16:28
回复
    扬州攒: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流行于宋元时期。
    其式为将发低绾于脑后,常掺以假发,以求其蓬勃。

    闹扫妆:
    省称“闹扫”。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为散乱而从下往上扬起的髻式,形如夏风吹散状。
    流行于唐贞元以后。

    凤髻:
    古代的一种髻式,其髻高耸于头顶,作凤立状,故称。
    相传此发式为周文王所创,后世女子于髻上饰以凤类钗环,亦称。

    新兴髻:
    古代女子的一种髻式。
    相传为汉成帝妃子赵飞燕姐妹所创制;至宋元时犹有为之者。

    慵来:
    亦称“慵妆髻”。古代妇女髻式的一种。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1楼2012-11-24 16:28
    回复
      髽:
      古代妇人的丧髻。其式以麻与发合结,不用发簪。

      髽髻:
      亦称“乌蛮髻”。古代的一种发式。本为少数民族男子所梳之髻,后逐渐为汉族女子与贫士所采用。至明清犹传不绝。
      其式盘发成把,高叠于头顶,髻尾作尖锐状,与椎髻相似。

      缕鹿:
      古代妇女的一种髻式,其式发髻呈螺旋式高高盘起,下大上小,髻中以柱支撑,髻上饰以羽毛或其他饰物。
      流行于汉代,唐宋以来的大盘髻,小盘髻,当是这种髻式之余形。

      鬈首:
      亦称“鬈笄”。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其式左右分发为两部分,结束后垂余两侧。

      鬃角:
      指高耸之髻。

      蝉髻:
      亦称“蝉翼髻”,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因发髻缥缈如蝉翼,故称。
      始于汉魏时,唐宋犹有为之者。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2楼2012-11-24 16:29
      回复
        绳发:
        一种少数民族的发式,即将发编成条条绳索似的发辫。

        双鬟:
        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
        其式于头顶两侧梳发髻,故称。

        蠃髻:
        亦作“罗髻”。古代的一种发式,因其似蚌,螺之壳,故称。或谓似蜗牛之壳,故亦称蜗髻。流行于唐宋时。

        蠃鬟:
        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与蠃髻相似。,外形似螺壳状,故称。
        流行于宋元之时。

        辫髻:
        古代的一种发式,即编发为辫盘于头顶或脑后。
        缬子髻:
        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古人之发多以笄挽住,以纚网起,男女所用无异。至晋代妇女始用印花的丝织品束发髻。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4楼2012-11-24 16:30
        回复
          莲花冠:
          此图录于《太原晋祠女塑》之莲花冠。其冠似莲花,以金翠妆饰,束戴于顶髻上。唐宋妇女多好用。
          花冠:
          冠小仅束髻,冠上多有花饰,在明代仕女多好用。此图录自唐寅〈孟蜀宫妓图〉之花冠。
          凤冠:
          此图录自〈唐懿德太子墓石刻〉之凤冠,为古代后妃及诰命夫人之礼冠,冠上饰以凤鸾,真珠玉翠,多于大礼时戴用。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5楼2012-11-24 16:30
          回复
            巾帼:
            巾帼是一种丝织品的头巾,多束结在顶髻上,再用簪钗贯定,宋梁红玉喜戴巾帼,故常把女中豪杰称巾帼英雄。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6楼2012-11-24 16:30
            回复
              华胜
              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暠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唐颜师古注;“胜,妇人之首饰也,汉代谓之华胜。”汉时在华胜上贴金叶或贴上翡翠鸟毛,使之呈现闪光的翠绿色,这种工艺称为贴翠。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7楼2012-11-24 16:31
              回复
                冠子、纂:
                清代老年妇女多在髻上加罩一硬纸和黑色绸缎制成的饰物,绣以吉祥纹样、寿字等,用簪扦于髻上。中年妇女则多戴用鬃麻编成、再裱以绸缎的“纂”,然后饰以鲜花等,更显其秀美与华丽之色。纂的形状象一只鞋帮,仅有二壁,以后又演变为不直接用纂,谓之“真纂”,实际就是在头上盘一元髻而已。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8楼2012-11-24 16:31
                回复
                  簪子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59楼2012-11-24 16:31
                  回复
                    步摇

                    金钗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60楼2012-11-24 16:32
                    回复
                      补充说明:
                      反绾式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61楼2012-11-24 16:32
                      回复
                        结椎式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62楼2012-11-24 16:32
                        回复
                          盘叠式、对称式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63楼2012-11-24 16:33
                          回复
                            抹额
                            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为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抹额最早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创的避寒之物,《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新唐书·娄师德传》:“戴红抹额。”《席上腐谈》:“以绡缚其头,即今之抹额也。”在宋代的仪卫中,如教官服幞头红绣抹额,招箭班的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就是用红紫等色的纱绢,裹在头上的抹额。

                            清代,贵族妇女和百姓人家都流行这种服饰,在戏曲和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抹额的装束。比较典型的是在《红楼梦》的电视剧中,宁荣二府的老夫人和少奶奶们都有各种不同材质的抹额。在戏曲中也能处处见到这种装束。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64楼2012-11-24 16:33
                            回复
                              凤姐的堕马髻



                              IP属地:福建来自贴吧神器65楼2012-11-24 16: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