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8d吧 关注:19贴子:293

【原创】关于“电车难题”的个人解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南1楼2012-11-13 23:33回复

    现在,你点开了这篇文章,那么,先不去管我说什么,来做几个选择吧。

    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而你就是这辆失控电车的驾驶员,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在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工人正在工作,车如果换道,这个无辜的工人必然会被撞死。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好吧,显然,你应该拉拉杆,撞死一个好过撞死五个人,不是么。


    IP属地:河南2楼2012-11-13 23:34
    回复

      那么,你换做一个旁观者在桥上看到电车将要撞到五个人,并意识到你可以通过把一个胖子推下去,拦住电车,从而制止那五个人的死亡,你会这么做么。

      好的,那如果你是一位医生,现在有六位伤者在等待治疗,一位伤势严重,不能紧急医治的话就会身亡,另五位伤势较轻,可以分别治疗,可是,如果医治那个重伤患者的话,由于时间较长,另五位就会死亡,那么,你会救谁呢,五个还是一个。


      IP属地:河南3楼2012-11-13 23:34
      回复

        这似乎又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并且似乎更好选择了,或者说直白一点,在你选择救治那五名轻伤患者的时候,并不会比搬动一下拉杆更难过。


        IP属地:河南4楼2012-11-13 23:34
        回复

          那么,你仍然扮演医生,你这里有五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他们都需要接受器官移植否则就会死去,不幸的是医院没有器官可供移植了,
          这时,你看到一个前来体检的人正在酣睡,你是否会把他拉去手术室取下他的器官,移植到那五个患者身上来救活他们(当然,你知道的,如果这么做,那个前来体检的人就会死掉。)


          IP属地:河南5楼2012-11-14 12:20
          回复

            以上就是所谓的“电车难题”及其衍生版,这也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

            好了,当你已经被“一和五”搞得晕头转向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告诉我这四个问题有多无聊。不妨去切一杯茶,点一支烟,解个手之后,耐心把它看完。


            IP属地:河南6楼2012-11-14 12:21
            回复

              从一个功利主义者(比如边沁)的观点来看,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也就是列公式计算——把所有的收益、快乐,相加,减去所有的损耗、痛苦。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对功利主义者来说,所有的道德争论,实际上都是讨论如何使快乐最大化。他们的选择无疑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显然比饶恕一个人更划算,因为五大于一。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比如康德)认为,道德的准则不可能在经验中找到,只能在纯粹理性中寻求。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你愿意每个人都这么做吗;你把别人当做达到目的的手段了吗。就如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那么他们是绝对不会拉拉杆的,当然也不会把胖子推下桥去。


              IP属地:河南7楼2012-11-14 12:21
              回复

                豪瑟尔通过对电车难题网络调查后,发现结果是这样的:
                答案一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扳动铁路的道岔。与其让五个人丧命,不如牺牲一个人的生命。
                答案二大多数的人是不会推下胖子。只有六分之一的人会这样做。


                IP属地:河南12楼2012-11-14 12:28
                收起回复

                  于是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都会有一种类似的、对道德和公平进行评估的行为在现实情境中,我们既不会像边沁那样计算,也不会像康德那样纯粹理性,更多的时候往往不假思索就采取了行动。


                  IP属地:河南14楼2012-11-14 12:29
                  回复

                    每个人生来就有一个对善和恶的固定定义一个“道德本性”。


                    IP属地:河南16楼2012-11-14 12:29
                    回复

                      道德规律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IP属地:河南17楼2012-11-14 12:30
                      回复

                        就像纳姆•乔姆斯基说的,


                        IP属地:河南19楼2012-11-14 12:30
                        回复


                          就像纳姆•乔姆斯基说的,人类大脑中有一个固定语法区域一样,人类人生来就有一个“道德本性”。
                          面对电车难题,
                          这部分人认为:只要是一个正常人,他自然会做出正确选择——他会扳动第一个困境中的开关,而不会去推第二个困境中的胖子。虽然从“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标准来说,这两个困境是伦理等价的,但人类天性自有主张


                          IP属地:河南24楼2012-11-14 12:36
                          回复

                            每类人似乎都说的很有道理,而你也一定心有所属,那么,这些观点都真的禁得起推敲么。

                            首先是第一类,也就是边沁代表的功利主义。他们虽然公式严谨,但这些公式并非总能管用。假如,碰到了问题二或四呢。 调查证明大部分人不会那样去做。但是边沁也许会,因为按照功利主义的原则:5 > 1,显然应该牺牲一个人去拯救五个人。 假如还有一小部分人会和边沁做出一样的选择。太好了,问题又来了,假如你恰好站在桥上,而且只有你一个人站在桥上,不幸的是,你就是那个可怜的胖子,你会自己主动跳下去阻止电车继续前行吗,谁愿意以自杀的方式去换取另外五个人的生命呢,那么说好的5 > 1呢。


                            IP属地:河南25楼2012-11-14 12:37
                            回复

                              再说说第二类以康德为代表的人吧,你不希望别人把你卷入这场电车困境,于是你什么也不做,你眼睁睁看着五个人因为你的不作为而丧命。为了达到自己的理性,这难道不是目的么;你有选择但你什么都不做,这不是手段么;那五个被压死的人难道希望自己被压死么,这难道不是另外一种自私么。

                              第三类即豪瑟尔为代表的观点也许看似最无懈可击。遵从人们的自然选择,这点我也是认同的。但,仅仅是这点的话,就失去了讨论这个问题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上升到伦理学的层面讨论。那么,豪瑟尔所谓的道德本性就值得推敲了。所谓道德,也并非天性,人并非生来就有道德感,只是长期生活在这样一个道德社会,所得到的道德同化。如同法律一样,当报纸上说某某持枪杀死了某某,中国人自然会想到此人应当判处死刑,而美国人可能会说,他应当被判无期徒刑。道德只是长久的约定俗成,以及长久的深入人心,那么说你拿道德美其名,这本身就错了。大众的自然选择(即第一反应)并非就是道德标准。也许我们只是不想弄脏自己的手

                              事实上这道题也许怎么样选都会有反驳的借口和诸多的舆论。但这正说明,其实我们并非处在电车困境中,而是身处道德困境。


                              IP属地:河南26楼2012-11-14 1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