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通讯社吧 关注:118贴子:2,327
  • 10回复贴,共1

写作技巧三十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作技巧之一:随身带着纸和笔... 1
写作技巧之二:如何捕捉灵感... 1
写作技巧之三:你是夜猫子吗?... 2
写作技巧之四:开篇之前先立提纲... 2
写作技巧之五:用“说”来构思... 3
写作技巧之六:先打腹稿后落笔(写好文章才是根本))... 4
写作技巧之七:题目定得小些... 4



IP属地:海南1楼2012-11-07 10:14回复
    写作技巧之八:冷静的选材... 5
    写作技巧之九:“扑克牌”组合法... 5
    写作技巧之十:不妨从结尾写起... 6
    写作技巧之十一:怎样制定写作计划... 6
    写作技巧之十二:写完文章掐头去尾... 7
    写作技巧之十三:从兴趣出发... 7
    写作技巧之十四:要有个良好的写作环境... 8
    


    IP属地:海南2楼2012-11-07 10:14
    回复
      写作技巧之十五:扔掉重写... 8
      写作技巧之十六:话说道具... 9
      写作技巧之十七:不妨躺着构思... 9
      写作技巧之十八:不做诗人也学诗... 10
      写作技巧之十九:怎样用旧瓶装新酒... 10
      写作技巧之二十:当你写不下去的时候... 11
      写作技巧之二十一:写作就象在演戏,关键在于得入戏。... 11
      


      IP属地:海南3楼2012-11-07 10:14
      回复
        写作技巧之二十二:快速阅读和筛选精读... 12
        写作技巧之二十三: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地位... 12
        写作技巧之二十四:写作也有辩证法... 13
        写作技巧之二十五:点睛之笔-谈谈提纲和标题... 14
        写作技巧之二十六:随性而为方可著妙手文章-任意起草法... 19
        写作技巧之二十七:千古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 21
        写作技巧之二十八: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 28
        写作技巧之二十九:纪实特稿的写作技巧... 30
        写作技巧之三十:一路走来,我用文字造就自己理想的事业... 32


        IP属地:海南4楼2012-11-07 10:14
        回复

          各位社员:
          根据以往经验,在入社一段时间后,总会有同学说“找不到灵感,写不出东西”。入社之初,大家就已经知道,要想以文立身,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苦练写作本领是通讯社员的本分,毕竟,大部分能写点东西的人靠的是艰苦磨练,而不是灵光突现。写东西光靠灵感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指望灵感带来福音,与其说是幻想,不如说是懒惰。
          鉴于同学们在写作经验、人生阅历、文字水平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确存在着参差不齐的问题,为帮助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特意在网上搜集到此文,此文叙述极为详细,可操作性强,相信有志者据此操练,一定会能有所成就。


          IP属地:海南5楼2012-11-07 10:31
          回复
            写作技巧之一:随身带着纸和笔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某人的一句话,路上碰到的一件小事,电影里的一个细节,书本上的一张插图,等等,会突然跃动在你的心头。你忽然觉得可以从某人的那句话,路上碰到的那件小事,电影里的那个细节,书本上的那张插图里,引发出一个故事来。
            我经常有这佯的冲动。有关理论书上把这种冲动称为“瞬间突发式冲动”。这是在没有明确地准备和打算创作某一部作品,却在偶然的机遇之下,触发了创作某部作品的欲望而产生的冲动。它有时起因于直接感受,有时是偶然得到一个间接材料,当即受到吸引,预感到它可以孕育成一部作品,于是产生了紧张的情绪体验。
            但是,如果你当时没有及时抓住这个“瞬间突发式冲动”,那么,这种冲动很可能稍纵即逝,变得无影无踪。
            如何及时抓住这个“瞬间突发式冲动”,只有用笔及时记录下来。
            我平时口袋里总是带着小本和笔,遇上什么值得记录的事,我一般当场就记下,有时不方便,就简单地记上几个能帮助联想的词汇。我常常骑车骑到一半,突然停下来,掏出小本,记上几句;看电影时,受了某种启发,便掏出小本子(有时嫌小本子面积太小,摸黑在上面涂鸦不方便,还常常掏出报纸),记在上面;甚至半夜里从梦中醒来,突有所感,也顺手在纸上记下。
            我试过好多回,由于当初懒得作笔录,到了晚上整理笔记时(我几乎天天晚上要整理笔记,把素材分门别类),常常想不起当初引起我冲动的某人的某句话,路上碰到的某件小事,电影里的某个细节,书本上的某张插图.即使记起来了,也常常会失去当时的那种冲动,实在可惜。
            要保留住“第一印象”,只有用笔及时记录它。
            很多作家都有出门带着笔和笔记本的习惯。这里我给你讲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故事。有一次,果戈理请一位朋友到饭馆吃饭,他看到-份菜单,觉得很有趣。于是他立刻拿出随身带着的笔和笔记本,专心致志地抄起菜单来,饭莱上齐了,他还在那里埋头抄。朋友看见他只顾抄莱单,心里很不高兴,不耐烦地说:“你是请我来吃饭,还是让我来陪你抄莱单?”说完,气呼呼地离开了饭馆。果戈理完全忘记了自己请朋友吃饭这件事;头也不抬地一直抄着,连朋友走了也不知道,一边抄一边高兴地说:“真是太好了!太有用了!”
            为什么果戈理要抄莱单呢?原来,他有个习惯,不管什么时候,去什么地方,总是随身带着笔和笔记本。如果听到看到什么传闻趣事、谚语警句。或有什么心得体会等等,他都会立刻记录下来。这些笔记本,成了果戈理写作的“材料仓库”。他写文章时,在这些“仓库”里看看翻翻,找出有用的写作材料。上面提到的那份菜单,果戈理在创作一篇小说时,就把它用上了。
            果戈理说:“一个作家,应该像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钢笔和纸张。”
            为了写好你的文章,你也随身带着纸和笔吧。


            IP属地:海南6楼2012-11-07 10:31
            回复
              写作技巧之三:你是夜猫子吗?
              科学地安排好时间,掌握好合理的节奏,能够减少疲劳,提高效率,写作自然也不例外。
              我写作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
              构思作品时,如有整块的时间,我喜欢带着个小本子,上公园或是比较偏僻的小马路去散步。一边散步,一边构思,不时地停下步来,把一些想法及时记在小本子上。而我大部份作品的构思是利用边角料时间完成的。我常常利用坐车、排队、等人的时间,进行构思,拼接素材。我口袋里的小本子(或纸片)上,总是装着至少一个准备构思写作的选题(或框架)。我常常利用一天里的边角料时间,完成一个短篇的构思。
              而写作,除了要有良好的写作环境和写作心境(如上篇所述)外,没有相对一块比较完整的写作时间(至少一个小时以上),我是不坐下来动笔的。因为我觉得,写作的启动如同汽车的发动一样,汽车发动时是非常耗油的,一旦发动起来进入正常行驶状态,就不太耗油了,甚至驾驭员可以利用汽车的惯性,关掉油门滑行。写作的启动,要进入一种写作状态之中,也是很费“油”的(如上篇所述,需要整理桌面,把脑子里的“杂念”排除干净,等等)。如果写上一小段,又得放下来去做其他的事情,这样写写停停的,启动的次数多,自然格外耗“油”。所以,我一般是没有大块的时间不写稿的。我认为有大块时间用来写稿,写稿时更容易情绪联贯,作品常常能达到一气呵成之感。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节律,这也是需要自我了解的。有的人早上的情绪特别好,有的人在晚上思维会变得特别的活跃,也有的人利用下午写稿效果特别好。这需要你自己根据自己的许可条件进行摸索与调整(比如除休息天外,白天我要上班,你要上学,这就难以在大白天安排写作)。
              此外,在写作内容的安排上,我尽量考虑有些变化,以减少长时间单一的写作所带来的疲劳,提高自己的写作兴趣。比如,当我写了一个阶段的小说之后,便换个样式,写几篇童话。或是在写一个长篇的时候,利用某个章节的间隙时间,抽时间写上一二篇散文、随笔之类的短稿,用以调节。
              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写作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科学地安排好写作时间,却是都能够产生高效率,这是必定的。


              IP属地:海南11楼2012-11-07 10:46
              回复
                写作技巧之五:用“说”来构思
                在心里默默的打腹稿是一种构思的方法,用笔列提纲写梗概是一种构思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构思方法,那就是用嘴巴来“说”的构思方法。
                当然,“说”和“写”都必须以“想”为基础的。有的人不太善于默默的打腹稿,在大脑里“凭空想像”(没有用笔记录)时,想像得不细致,层次也比较凌乱。那么,如果改用“说”的方法来构思,可能会改变思维上的这种弊端。
                用“说”来构思,可以是单独的自言自语式的,也可以邀请一些听众。当你在大脑里基本想好文章的大体框架、提纲后,用嘴巴来说,能够把框架、提纲细化。这比在纸上一一写要来的省力些。我们知道,“说”比“写”来得快。一篇千把字的文章,用三、四分钟的时间就能够说完(广播电台播音员正规的播音速度为每分钟220字),但要写出一千字,用这点时间是肯定不行的。用嘴巴“说”的方法来构思,往往花的时间比较少,而又容易条理清楚。
                我有时也采用“说”的方法来构思。我在心里把大体故事的框架、提纲想好后,就把女儿请来当听众,现编现说。说的过程就在往下编故事。有时,我还特意找来一些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孩子,给他们讲还没有落笔写下来的故事。讲的过程,就是整理、补充情节的过程,使自己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了。而且在动笔创作前,还能预先听到读者对作品的意见。我写的系列童话《老海龟的故事》、《大河马的故事》等,几乎都是用先打腹稿,再讲故事,最后写稿的形式完成的。
                我们知道,会写文章的人不一定口才很好。而口才好的人,他们的文字能力一定比较强。把他们说的话记录下来,往往就是一篇很好读的文章。我们读到的很多名人精彩的演讲稿,好多就是他们的即兴发言。狮城的国际大专辨论会,不但在大学生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也波及到中小学生中间。我曾经观摩过上海的一次小学生辨论会,看到小辨手们一个个口若悬河,或而侃侃而谈,或而唇枪舌战。实在是棒!
                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口才,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素质。一个现代人,在公众场合不会讲话,没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的确不行。要努力锻炼自己的口才,使你的讲话更加动人。在公众场合讲话,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特别是具有一定的演讲水平,是需要锻炼的。这种锻炼,可以结合用嘴来“说”的构思方法一起进行。
                当然,当你在“说”的构思过程中,脑子里冒出的一些新的想法时,别忘了要及时用笔记下。用“说”来构思,一旦构思成熟,你得抓紧写作成文。


                IP属地:海南13楼2012-11-07 10:48
                回复
                  写作技巧之六:先打腹稿后落笔(写好文章才是根本))
                  有些作家构思作品喜欢用先打腹稿、后落笔的方法。我国唐代有个叫王勃的大诗人就喜欢用打腹稿的方法来写诗词。相传一天午后,有人曾怂恿他写一篇檄文来代表沛王的斗鸡向英王的斗鸡下战书。王勃觉得挺有趣的,答应下午交稿。可他回到房里,磨完了墨,喝了一大盅酒,便上床蒙起了被子。
                  当然他并没有睡觉,而是在静心闭目,构思文章。待到打完了腹稿,他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拿笔蘸墨,挥毫作文,一气呵成。打腹稿,是构思作品的一种好方法。大文学家鲁迅写作,也习惯于打腹稿。他说过他的写作过程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他说的“凝神结想”,便是打腹稿。
                  我曾经试着用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过一些作品,觉得有不少好处。比如,平时我有不少时间花费在上下班的公共汽车上,等人,开一些无关紧要的会议等方面。用这些时间来酝酿作品,打腹稿是最好不过的了。我好些作品就是利用这些时段来酝酿构思,打腹稿,然后找一个完整的时间,一挥而就。
                  打腹稿的好处,还在于写出来的文字一般都比较流畅,作品整体性强,有一气呵成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动笔写稿时,在心中经过了仔细地酝酿、构思,一篇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是如何来写,甚至是字斟句酌的揣摩,已经胸有成竹了。当然,在写作时就不大会出现写写停停,时常为寻找某个细节,某段文字的如何表述而中断写作思路,使整个用笔的写作过程变得不联贯,难以一气呵成的情况了。
                  不过用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写作,一般只适用于写作短篇幅的文章。写长文章还是应该先在纸上列好提纲,细细地酝酿、构思,然后再一节一节的往下写。
                  至于有些同学不习惯于用打腹稿的方法来构思、写作,也不必强求一律。因为各人有各人不同的写作习惯,而打腹稿的办法也不是唯一最佳的构思方法。


                  IP属地:海南14楼2012-11-07 10:49
                  回复
                    写作技巧之十:不妨从结尾写起

                    一般讲,文章是按着从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依次写下来的。
                    然而,有时如果你从文章的结果着笔,用倒过来构思的办法来写,可能会别有一种新鲜感,写起来很顺。对此,我曾经有过一番体验。
                    我曾经读过一则小幽默,说的是一个笨**去追捕窃贼,窃贼跑了。长官见笨**一无所获的回来,便狠狠地训斥他。笨**慌忙辩解说,他并没有“一无所获”,他的腮邦子上留下了窃贼的指纹(他挨过窃贼的耳光)。我觉得这个笨**挨窃贼耳光还自以为很有功劳的细节很有趣,很有这个特定人物的特定个性。
                    我以此为作品的结尾,倒过来构思,往上编织这个笨**的故事,先是编成了一个五千字的短篇幽默故事。后来又在这个基础上写成了一部八万字的《塌鼻子**》的长篇幽默故事。《动画大王》、《卡通王》等杂志将它画成了连载卡通画发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把它拍成了多集美术片。现在回想起来,这部幽默作品的创作成功,得益于从结尾写起,倒过来构思的创作方法。
                    由此我想起,在你做数学应用题时,有时你按着已知条件的顺序进行分析行不通,或比较复杂烦难时,你也许会换一种思考的办法,根据题意,从要解答的问题入手,对所需要满足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倒着推理,逐步向已知条件逼近,直至问题获解。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倒推法。
                    在写作不妨也可用用这种“倒推法”。
                    一般讲,文章的结尾要比开头重要些。一件艺术作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一篇文章好的结尾,往往是整篇文章的最精彩之处,是一曲交响乐最华美的乐章。把握住了这最精彩之处,倒过来构思情节,层层铺垫、渲染,编织故事,会有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
                    剧作家李果夫有他的独特写作方法:“你问我怎样写戏,回答是从结尾开始。”
                    作家惠尔特也是这样写作:“在结尾处开始,再回溯到开场处,然后动笔。”
                    当然,倒过来构思,从结尾写起仅是一种写作方法。好多少年朋友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一种写作方法。当然一般来讲,我们写文章还是应该依照从开头、发展、结尾的顺序来写。但是,执笔前必须考虑到结尾,这样写起来才有底,思路才会顺。这是不可忽视的。想到一个好的开头,提起笔来就写,信马由缰,往往使文章写得虎头蛇尾,或是主题分散,情节凌乱。这是写作的大忌。
                    有机会你可试试,从结尾写起。先把结尾写好。


                    IP属地:海南18楼2012-11-07 10:53
                    回复
                      写作技巧之十二:写完文章掐头去尾

                      写完文章掐头去尾
                      曾经被文坛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以精粹耐读著称。他曾经说:“写完小说,应当把开头和结尾删掉。在这类地方,我们的小说家最容易说假话。”
                      他的这个观点虽然有点偏激,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人们写文章在写开头时,往往容易过于罗嗦地交代这交代那;而在写结尾时,为了追求文章的“完整性”,又容易面面俱到。我们修改文章,就是要把“多余”的文字删去。我们不妨用契诃夫的方法,写好文章后给文章来个掐头去尾。
                      如何来掐头去尾?可以把文章的开头部份(第一自然段)的稿纸折去(注意:不必撕掉),再往下看看,能看得下去吗?如果可以,或只需添几个字或一二句话就能看得下去,说明你的文章的开头部份(第一自然段)是多余的,可以掐去。你甚至还可以将第二自然段的稿纸折去,再看看可否继续掐头。
                      去尾,同样如此。把文章的结尾部份(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稿纸折去(注意:不必撕掉)。
                      最后,你找出一篇你写的文章来,来个掐头去尾,看看,你的文章是不是更精练,更好读了。


                      IP属地:海南20楼2012-11-07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