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泽良将作词的任务交给了国文教授朱再庵。朱再庵国学功底深厚,上课时旁征博引,要言不烦。农学院学生特别喜欢国文课,1943级学生王炎森形容说,朱先生上课时,教室里“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朱再庵还是一个热心的社会活动家,他带领学生创办了抗战时恩施唯一的文艺刊物,深受读者欢迎。回到武汉后,他担任湖北省立农学院通讯的主编,还指导学生文学社团的活动。所以,管泽良认定朱再庵是院歌词作者的最佳人选。
至于院歌的曲作者,则非管泽良之妻喻宜萱莫属。喻宜萱是中国最早学习西洋唱法的歌唱家,早年从国立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后来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音乐和教育硕士学位,是《康定情歌》的首唱者。1940年,喻宜萱随丈夫管泽良从四川辗转来到湖北鄂西的恩施,担任湖北省立农学院的音乐指导,对农学院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有深切体悟。此时,喻宜萱已辞去教职,专心致力于音乐普及的社会活动。
1946年4月,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喻宜萱在湖北省立农学院的操场举行露天演唱会。这场面向民众普及音乐的露天演唱会不收门票,连基本的扩音条件都没有。湖北省立农学院的大操场被从武汉三镇赶来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演唱会上,喻宜萱声惊四座,光彩照人。演唱会最后,为答谢热情的观众,也为表达对这所与全民共赴国难、坚守“耕读”、历经艰辛而不殆的大学的敬意,喻宜萱特别加唱了新创作完成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院歌》。在场数千名听众彻底陶醉在这美妙的歌声中,一曲终结,广场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晚是喻宜萱第一次将院歌献给全体师生。院歌采用的是舞曲常用的三拍子节奏,却全然没有舞曲的缠绵柔曼之气,相反,由于多处使用全休止符,并运用上行音程的行进式旋律,形成了明快跳跃的节奏,又全然没有一般校歌的呆板凝重。朱再庵写的歌词,句式典雅整饬,音韵铿锵有力,既有浓厚的传统意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后,由朱再庵和喻宜萱合作创作的院歌不断在各种场合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