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吧 关注:232,606贴子:5,375,145

回复:【图文】 那些古代女子美不胜收的发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拉翅(旗头)

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5楼2012-10-03 00:32
回复
    牡丹头
    “牡丹头”明代妇女发式。
    牡丹头是一种高髻,苏州盛行此式,后逐渐流行北方。
    《坚瓠集》:“我苏(苏州)妇人梳头有‘牡丹’、‘钵盂’之名, 鬓有‘闹花’、‘如意’之号”。
    尤侗诗:“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
    有人说其重者几至不能举首,形容其式高大,实际高约七寸左右,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发尾。这种髻当系假发衬垫,加以黏汁光润之。


    感觉一般是朝鲜族的风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6楼2012-10-03 00:37
    回复
      十字髻
      “十字髻”因其发髻呈“十”字形而得名的一种髻式。
      编盘方法是:先将头发盘成一个“十”字行的发髻,再将余发在头的两侧各盘一鬟直垂至肩,上用簪、钗固定即可。
      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之后各朝均很少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7楼2012-10-03 00:39
      收起回复
        灵蛇髻

        “灵蛇髻”古代妇女发式,始自魏、晋时期。髻式变化无常态,盖随时随形而梳绕之。
        《采兰杂志》:“甄后既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吐赤珠,若梧子大,不伤人,人欲害之。则不见矣。每日后梳妆,则盘结一髻形于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宫人拟之,十不得一二也”。视蛇之盘形而得到启发,因而仿之为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8楼2012-10-03 00:41
        回复
          双环望仙髻
          古代妇女发式,当是一种高状作双环形的发髻。
          其形将头发分成两股,用丝绦束缚成环形,高耸于头顶或头之两侧,有瞻然望仙之状,谓“双环望仙髻”。
          据唐段成式《髻环品》载,唐玄宗时,宫中盛行双环望仙髻,后为贵族妇女所喜尚,宋时仍流行。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9楼2012-10-03 00:45
          回复
            乌蛮髻
            古代妇女发式。青衣红线即梳此髻,并攒金凤钗(一作贯金雀钗),见《唐人小说》及《绿窗新语》。
            《苗俗纪闻》:“妇人髻高一尺,婀娜及额,类叠而锐,倘所谓乌蛮耶。”
            因发鬂虽高叠而却作主锐状,则不致有倾倒之虑,即此髻的特点。
            又红线为剑侠女,梳此髻式亦符合其身份和性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0楼2012-10-03 00:47
            回复
              流苏髻
              发髻名。
              元伊世珍《琅嬛记》:“轻云鬒发甚长,每梳头,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带,垂手两肩,以珠翠饰之,谓之流苏髻”。
              意思是:有个叫轻云的人,头发很长,每次梳头的时候都要站在床上,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会垂到地上。挽了发髻之后,左右剩下的头发,每绺都有一指粗,然后结束作同心带,垂在两肩,饰以珠翠,这就叫流苏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2楼2012-10-03 00:54
              回复
                哎哟喂,我要去睡觉了~~~亲们都晚安了~~~~


                53楼2012-10-03 00:56
                回复
                  晚上回来再更吧~~~~亲们,偶去爬山啦~~~


                  58楼2012-10-03 11:02
                  回复
                    半翻髻
                    古代妇女发式。
                    唐段成式《髻鬟品》:“高祖宫中有半翻髻。”
                    半翻髻,在唐初时,流行于宫中。
                    (日)原田淑人《中国唐代的服装》认为,“半翻髻,似相当于新疆发掘‘树下美人图’的头发。”
                    孙机《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年5期)文中认为:“如西安乾封二年(667)段伯阳墓陶女俑的髻,既颇高,顶部又向下半翻,似即半翻髻;这种髻在永泰公主墓石椁线雕中亦可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2楼2012-10-03 21:28
                    回复
                      蝶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4楼2012-10-03 21:43
                      回复
                        披散版 螺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5楼2012-10-03 21:45
                        回复
                          义髻(假髻)
                          古代贵妇人以假髻为饰,即古之假髻,唐代称“义髻”。
                          据传,杨贵妃常以义髻为首饰,以铁丝加发编织成。
                          另有一种义髻以薄木制成髻式,上面缀以珠宝或放以彩画,称为“木髻”。
                          由汉代的帼发展而来,用木或纸制作的,用时往头上一戴就行。
                          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一顶糊纸、加以彩漆绘画的假髻,类似于峨髻。
                          阿斯塔那张雄墓出土一顶类似半翻髻的假髻,以木为骨、外加黑漆,再绘画白色忍冬花纹,底部有小孔,孔内还有铜锈,显然是张雄的妻子生前使用的,以铜钗固定。

                          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假发~~~~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7楼2012-10-03 21:47
                          回复
                            缬子髻
                            古代妇女发式,或名“撷子髻”。始自两晋。
                            此髻式,在晋惠帝元康中(291—300),有妇人结发,髻既成,以缯急束其环,名曰“撷子髻”,始自宫中,天下化之。
                            缬子髻,为晋惠帝宫中所创,后流传于民间。、
                            日文版《服饰辞典》作环状髻,亦合,但较为笼统。此髻既有环,而又急束其髻根处然后作环,似乎较合撷子髻的梳妆法。
                            这个没找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8楼2012-10-03 21:52
                            回复
                              挑心髻
                              古代妇女发式。明代嘉靖以后,妇女喜将头髻梳成扁圆形状,并在发髻顶部,饰以宝石制成的花朵,时称“挑心髻”。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9楼2012-10-03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