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莫非爆吧号?算了,不纠结了,反正这里庙小,没啥好担心的。
继续继续,还是不推荐的鼠标。
微软:微软之于CS,个中关联无非两上古神器IE3.0和IO1.1。
关于IE和IO,真的纠结了半天,到底是推荐呢还是不推荐呢?最后还是决定不推荐了。就鼠标本身来说,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鼠标能像IE、IO这样被玩家“封神”了。倒不是说鼠标本身技术上有多么完美(事实上IE和IO设计上有不少缺陷),但是在21世纪初,CS风靡全球,偏巧外设行业刚刚起步玩家选择较少,微软的这两大产品以其在CS中的完美表现和极致经典的外形设计,性能上完爆当时所有的鼠标,于是乎IE和IO被那个年代的CSer奉为无上神器。
现如今各大厂商技术更加先进,产品日趋成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反而没有一款鼠标能达到像当年的IE和IO那样凌驾于所有鼠标之上的地位了。
IE3.0,即Microsoft IntelliMouse Explorer 3.0“光学银光鲨”;IO1.1,即Microsoft IntelliMouse Optical 1.1“光学红光鲨”。有点讽刺的是,IE和IO上市之初并不是为了游戏而设计的,两个都是面向办公需求的鼠标,却意外的成为了CS鼠标的王者。
IE和IO采用同样的芯片和引擎,它们上市之时,适逢光电鼠标开始取代机械鼠标,和当时其他光电鼠标相对不成熟的技术相比,IE和IO在其工作的400DPI下定位之精准令人赞叹。欧姆龙微动和出色的分体式按键设计则带来了出众的按键手感。外型上,IE采用右手人体工学设计,IO则采用对称造型。IE的人体工学设计即使拿到现在来看依旧完美,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位的设计完爆现在不少人体工学鼠标。IO虽然是对称鼠,但是它的设计同样堪称经典,不像其他对称鼠从腰部往下就越来越细,IO腰部窄,尾部却向外隆起,加上高高隆起的背部,IO的抓握感堪称完美。一度在回答适合CS的鼠标的时候有这么种万能回答“手大用IE,手小用IO”。其实IE和IO经典的外形设计几乎都是大小手通吃的。
一个时代的王者 IE3.0 VS IO1.1


继续继续,还是不推荐的鼠标。
微软:微软之于CS,个中关联无非两上古神器IE3.0和IO1.1。
关于IE和IO,真的纠结了半天,到底是推荐呢还是不推荐呢?最后还是决定不推荐了。就鼠标本身来说,可能以后再也不会有鼠标能像IE、IO这样被玩家“封神”了。倒不是说鼠标本身技术上有多么完美(事实上IE和IO设计上有不少缺陷),但是在21世纪初,CS风靡全球,偏巧外设行业刚刚起步玩家选择较少,微软的这两大产品以其在CS中的完美表现和极致经典的外形设计,性能上完爆当时所有的鼠标,于是乎IE和IO被那个年代的CSer奉为无上神器。
现如今各大厂商技术更加先进,产品日趋成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却反而没有一款鼠标能达到像当年的IE和IO那样凌驾于所有鼠标之上的地位了。
IE3.0,即Microsoft IntelliMouse Explorer 3.0“光学银光鲨”;IO1.1,即Microsoft IntelliMouse Optical 1.1“光学红光鲨”。有点讽刺的是,IE和IO上市之初并不是为了游戏而设计的,两个都是面向办公需求的鼠标,却意外的成为了CS鼠标的王者。
IE和IO采用同样的芯片和引擎,它们上市之时,适逢光电鼠标开始取代机械鼠标,和当时其他光电鼠标相对不成熟的技术相比,IE和IO在其工作的400DPI下定位之精准令人赞叹。欧姆龙微动和出色的分体式按键设计则带来了出众的按键手感。外型上,IE采用右手人体工学设计,IO则采用对称造型。IE的人体工学设计即使拿到现在来看依旧完美,尤其是无名指和小指位的设计完爆现在不少人体工学鼠标。IO虽然是对称鼠,但是它的设计同样堪称经典,不像其他对称鼠从腰部往下就越来越细,IO腰部窄,尾部却向外隆起,加上高高隆起的背部,IO的抓握感堪称完美。一度在回答适合CS的鼠标的时候有这么种万能回答“手大用IE,手小用IO”。其实IE和IO经典的外形设计几乎都是大小手通吃的。
一个时代的王者 IE3.0 VS IO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