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风文学社吧 关注:12贴子:869

—〖木下听风〗—|转载|上下五千年,那些你或者不知道的古典习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古典风韵吧



IP属地:四川1楼2012-09-09 16:54回复
    【周】
    周 (郑国) 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高亨《诗经今注》说:『郑国风俗,每逢春季的一个节日(旧说是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这首诗正是叙写这个集会。』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

    


    IP属地:四川2楼2012-09-09 16:55
    回复
      【汉】
      汉 六博
      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六博在汉代流行。出土汉俑即有二人对坐六博者。鲍宏《博经》:『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掷头,谓之琼。』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间横一空间为水,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后行棋。棋到水处则食鱼,食一鱼得二筹。更多具体玩法,已失传。

      


      IP属地:四川3楼2012-09-09 16:55
      回复
        汉 弄剑与踏杯舞
        壮夫弄剑不弄丸,上下青光慑人寒。长袖应随笙鼓乐,跳踏圆杯舞君前。
        四川出土汉画像砖中百戏部分有『跳丸』或称『弄丸』者,一男子赤上身,双手上举,空中有五个圆球,加其手中一球当为六球。汉代壁画百戏中亦有一人在弄六丸、梳髻着衣,似为妇女。沂南汉墓石刻百戏中一赤上身男子,所弄为四把短剑。:我国的杂技在两千多年前便有了相当高超的水平。

        


        IP属地:四川4楼2012-09-09 16:56
        回复
          【晋】
          晋 流觞赋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荆楚岁时记》:『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叙》。』

          


          IP属地:四川5楼2012-09-09 16:56
          回复
            晋 重阳 饮菊花酒
            九月采菊酿酒香,来年开坛又重阳。畅饮何必陶隐士,难得佳节入醉乡。
            农历九月九日,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汉代已有重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风俗。饮菊花酒的时代,一般认为是从晋代陶渊明赏菊饮酒而来的。

            


            IP属地:四川6楼2012-09-09 16:56
            回复
              晋 斗鸡
              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
              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相随行斗鸡走狗。』寒食斗鸡在魏晋时尤盛。

              


              IP属地:四川7楼2012-09-09 16:57
              回复
                【南北朝】
                北朝 踏青
                北国三月沐春风,香车纷然乐踏青。游人谁顾杨柳绿,竞看佳丽映桃红。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之前已经盛行,《晋书》载: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人们出外踏青。到了唐代更为盛行。如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孟浩然有『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诗句,可见当时踏青之风。宋代在清明时踏青,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IP属地:四川8楼2012-09-09 16:57
                回复
                  【唐】
                  唐 饰梅花妆
                  传说 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
                  此俗传至唐宋 ,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 ,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IP属地:四川9楼2012-09-09 16:58
                  回复
                    唐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9-09 17:00
                    回复
                      唐 走马射箭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IP属地:四川14楼2012-09-09 17:00
                      回复
                        唐 蛛丝乞巧
                        七夕织女赐新妆,挑来蛛丝盒中藏。明朝结成玲珑网,试比阿谁称巧娘
                        《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即指一种小蜘蛛。唐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也写过这种风俗。

                        


                        IP属地:四川15楼2012-09-09 17:00
                        回复
                          唐 浴佛节

                          (度娘泥煤 一直说我有广告 逼的我只能截图了

                          


                          IP属地:四川16楼2012-09-09 17:01
                          回复
                            唐 拜新月
                            妆楼鸾镜拜月明,再乞嫦娥驻美容。蛾眉新月今相似,如水流年叹无情。
                            唐代妇女拜新月,多是祈求青春常驻。常浩《赠卢夫人》:『佳人惜颜色,恐逐芳菲歇。日暮出画堂,下阶拜新月。』中唐大历才子吉中孚之夫人张氏有《拜新月》之诗:『拜新月,拜月汝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

                            


                            IP属地:四川17楼2012-09-09 17:02
                            回复
                              唐 登乐游原
                              乐游原上游人多,重九登高乐如何。留恋夕阳无限好,寸阴难买莫蹉跎。
                              据《续齐谐记》载,东汉桓景跟费长房学道术。一日,费告知桓:九月九日有大灾,可速回家,让全家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即能免灾。从此形成一种风俗。

                              


                              IP属地:四川18楼2012-09-09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