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乡人先辈夏承焘教授的《温飞卿系年》,温庭筠诞生于元和七年(81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采用了夏教授的研究成果。按此说来,今年就是这位杰出的先辈诞辰1200周年。作为后人,谨写一些拙劣的文字权当纪念。
这位先辈名气虽然很大,但生前得罪的人太多,取憎于时,不但终身潦倒,而且身后受累。除了留下了精彩的文学作品以外,有关他的其他资料传世不多。想起两年前在百度百科编辑“温庭筠”时,基本是在原来的词条基础上修改,再增加一些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记得这个词条原版本说除了唐代的温庭筠外,五代十国时期还有一个同名人物,是晋国丞相桓文的门客。说五代时,晋王宣桓文进御花园赏南花,即铁梗海棠。当时晋王命桓文作《南花赋》,桓文奏道:“容臣明日早朝献上。”晋王准奏。辞朝回来,作不出来。却央家中代笔先生温庭筠代作了一篇。桓文看了,大吃一惊,暗想:‘若是晋王知道他有此才华,必然重用,岂不夺了我权柄?’即将温庭筠药死,将《南花赋》钞写献上。”当时我也就按这个说法把这个词条编成两个人物。后来想想,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五代十国那个温庭筠的故事与唐代温庭筠情节类似。上网查了一下,所谓的五代十国温庭筠,来源于《说岳全传》第十一回,说晋国温庭筠代写《南花赋》,反映的是妒贤嫉能的故事。而历史上五代十国中晋国是石敬瑭所建立的,史称后晋。但史书上未见后晋丞相叫桓文的(有必要找一下五代史求证一下),后晋时期也没有见过温庭筠的史料记载。因此我想,《说岳全传》提到的“温庭筠”,很可能就是误把唐代温庭筠当成五代十国人了,因为唐代文学家温庭筠也有为相国代笔并获罪的故事。史载:当时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而且,《说岳全传》中在这段“温庭筠”故事的前面提到商鞅和苏秦的故事,也违背了历史记载。因此说,五代十国的这个“温庭筠”,或许不是历史人物。历史上作为大才子的温庭筠,只有一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温八叉”。
现在写这些文字,主要的依据是网上的资料。先写这些,等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再作考证,另还应分析其文学创作。
这位先辈名气虽然很大,但生前得罪的人太多,取憎于时,不但终身潦倒,而且身后受累。除了留下了精彩的文学作品以外,有关他的其他资料传世不多。想起两年前在百度百科编辑“温庭筠”时,基本是在原来的词条基础上修改,再增加一些网络上找到的资料。记得这个词条原版本说除了唐代的温庭筠外,五代十国时期还有一个同名人物,是晋国丞相桓文的门客。说五代时,晋王宣桓文进御花园赏南花,即铁梗海棠。当时晋王命桓文作《南花赋》,桓文奏道:“容臣明日早朝献上。”晋王准奏。辞朝回来,作不出来。却央家中代笔先生温庭筠代作了一篇。桓文看了,大吃一惊,暗想:‘若是晋王知道他有此才华,必然重用,岂不夺了我权柄?’即将温庭筠药死,将《南花赋》钞写献上。”当时我也就按这个说法把这个词条编成两个人物。后来想想,觉得有点问题,因为五代十国那个温庭筠的故事与唐代温庭筠情节类似。上网查了一下,所谓的五代十国温庭筠,来源于《说岳全传》第十一回,说晋国温庭筠代写《南花赋》,反映的是妒贤嫉能的故事。而历史上五代十国中晋国是石敬瑭所建立的,史称后晋。但史书上未见后晋丞相叫桓文的(有必要找一下五代史求证一下),后晋时期也没有见过温庭筠的史料记载。因此我想,《说岳全传》提到的“温庭筠”,很可能就是误把唐代温庭筠当成五代十国人了,因为唐代文学家温庭筠也有为相国代笔并获罪的故事。史载:当时喜欢曲词《菩萨蛮》,相国令狐绹暗自请温庭筠代己新填《菩萨蛮》词以进,嘱咐温庭筠千万不要泄漏出去,而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令狐绹大为不满。而且,《说岳全传》中在这段“温庭筠”故事的前面提到商鞅和苏秦的故事,也违背了历史记载。因此说,五代十国的这个“温庭筠”,或许不是历史人物。历史上作为大才子的温庭筠,只有一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温八叉”。
现在写这些文字,主要的依据是网上的资料。先写这些,等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再作考证,另还应分析其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