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bd315c6034a85edf2bdc3cb949540923dc5475dc.jpg?v=tbs)
续
任何作品的产生,背后都有很多辛酸的故事。比如,我对《有人在按喇叭》这本书有特别的感触。现在像这本书的风格已经非常普遍,但当时应该还没有像《有人在按喇叭》那样大量使用英文字和照片的书吧。那时候我非常希望颠覆“单行本”的概念,而尾崎丰是我实现这个理想的最佳人选。现今把那本书拿在手上,我还是觉得很酷。那本书销售了三十万本。当时,我答应尾崎丰“在他二十岁生日之前出版这本书”,幸好最后赶在他生日前一个月上市,总算实现对他的承诺。
这本书的版权页上写着“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 long”,是因为该书比原先预告的日期晚将近一年上市,尾崎要求必须向读者道歉,才会把那句话放进版权页里。书中的图案全自出尾崎的手笔,我觉得那本书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尾崎丰这个人的苦闷特质。
《Harvester》的读者们,你们认识这个“前所未有”的艺术家吗?我当时半年时间为他全心付出,也被他深深吸引,每天都感动得颤抖不已。
我正努力让日本的乐坛经历“前所未有”的感受。
任何作品的产生,背后都有很多辛酸的故事。比如,我对《有人在按喇叭》这本书有特别的感触。现在像这本书的风格已经非常普遍,但当时应该还没有像《有人在按喇叭》那样大量使用英文字和照片的书吧。那时候我非常希望颠覆“单行本”的概念,而尾崎丰是我实现这个理想的最佳人选。现今把那本书拿在手上,我还是觉得很酷。那本书销售了三十万本。当时,我答应尾崎丰“在他二十岁生日之前出版这本书”,幸好最后赶在他生日前一个月上市,总算实现对他的承诺。
这本书的版权页上写着“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so long”,是因为该书比原先预告的日期晚将近一年上市,尾崎要求必须向读者道歉,才会把那句话放进版权页里。书中的图案全自出尾崎的手笔,我觉得那本书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尾崎丰这个人的苦闷特质。
《Harvester》的读者们,你们认识这个“前所未有”的艺术家吗?我当时半年时间为他全心付出,也被他深深吸引,每天都感动得颤抖不已。
我正努力让日本的乐坛经历“前所未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