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伞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象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只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工业文明的猛烈冲击,油纸伞退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国内仅余有十家左右的工厂还在生产: 若水堂油纸伞

若水堂古典双环油纸伞 作为千年帝都的北京,自古不乏制作精良的油纸伞,但传承并保留下来的老字号已为数不多。 发源于北京、至今尚存的若水堂油纸伞坊已有100 多年历史,自清代起即在大江南北享有盛誉。相较一般寻常百姓使用的油伞,若水堂制伞工艺更加繁琐讲究,伞骨及伞杆采用多年生紫罗汉竹手工削制并经烟熏处理增其强度,伞面采用韧性极好的皮纸,手工绘画后反复涂刷柿子油及桐油,使其防水,坚固耐用。 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高丛希(山西平遥人)在京城珠市口开设若水堂油纸伞坊,店内聘有伙计二十余人、南派及北派画师十余人,做工细致、画工精良,尤以手绘工笔满铺牡丹油纸伞和北宋山水题材油纸伞最为出类拔萃。 一时名噪京城,达官贵人、名媛女子争相抢购,各地业者也纷至沓来,交流切磋,蔚为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