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路纸伞,以制作灵巧、工艺精湛、风格别致而著称。传说:康熙年间,婺源(隶属安徽)徽戏盛行。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看戏,不巧天下着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石子是击中了雨伞,然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结果:完好无损的是甲路产的,而被击破的那把产自它地。于是,民 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可见当年之盛。也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畅销全国,扬名海外。早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已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甲路一条街制伞作坊达三十六家,产伞25.2万把,其中外销17.6万余把。在1936年的国际产品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金奖,在1936年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

裱伞展览会上、1943年江西省农工产品展览会上展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甲路油纸伞,用料纯正,精选上等竹木、优质丝绸、丝绢、皮纸、桐油、柿油等制成;主要工序有: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 孔-锯葫芦(伞轴)-串葫芦(组合)-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整形)-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伞面书画题款,美观大方,晴雨相宜,是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1990年,全国先进文化站--甲路文化站,“以工养文”,恢复了甲路传统制伞。1999年10月,注册为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传统制伞,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