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汉服吧 关注:258贴子:978
  • 13回复贴,共1

【书籍】60件首饰铭刻着的古时爱情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书籍】60件首饰铭刻着的古时爱情
转载 出自古韵遗风吧


1楼2012-07-20 12:04回复
    60件首饰,60场情事,60个微故事。每个故事都铭刻着一个女子的对爱情和幸福的憧憬和期许。
    这些从旧时走来的首饰,抖落了历史的风尘,静伫在妆奁之中,盛开出一朵朵历久弥新的花。或含蓄,或张扬;或清丽脱俗,或妖艳风尘 顾盼生姿。一如她们的主人。
    古代女子梳妆,是一场盛世。她们精心妆点自己,不止为悦己者容,更期许着美好的爱情!
    


    2楼2012-07-20 12:04
    回复
      2.离魂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当你拥有她的同时,我也就失去她了。”
      簪子的前主人如是说。
      这话听得我心中有别样感觉,于是按她的定价如数付款,把这簪子收入了我的奁盒。
      我此前犹豫了许久,倒不是因为她的报价——这价虽然不低,但也不离谱,是个合理价格——而是因为,看了包浆和土咬的情况就知道这个簪子是出土的,也就是说,她曾随她某位主人长眠于地下许多年。
      我原本只收藏传世的首饰,对出土的多少有点敬畏之心,不敢擅自出手,但看见这簪子之后却总惦记着,时不时就去看一下。
      簪子镂雕平嵌,是明代的风格,最晚到明末清初,再晚就没有这样的了。簪头嵌的是一粒玛瑙,每当我看簪子时,那粒玛瑙就像一只美丽的眼,总在安静地注视着我。
      我终于接她回家。相信我们是有缘的,每次面对她,感觉熟悉而安宁,并没有恐惧,仿佛面对的是一件旧物、一位朋友。
      其实她应该是个步摇,簪头下方有两个活动的环,可以看出以前下方应垂有流苏吊坠,但长眠于地下很多年,珠玉离散,簪子质地也变得较脆,头尾经过碰触,都有残损。簪柄是银的,簪头我原本以为是银质鎏金,但细看之下发现簪头有一处小小的断裂,裂口的色泽是金色的,不是黄铜紫铜那样偏青偏红或发乌,就是类似于黄金的色泽,因此我猜簪头部分含金。
      她很美,当年的精致并不曾被光阴减损,数百年的沉寂削弱的只是外表夺目的荣光,精良工艺历历在目,依旧见证着属于她那时代的南都繁会、六朝金粉。
      爱戴这种精致首饰的女子一定不是会忙于生计的妇人,可能是闺阁小姐,也可能是章台美人。那粒玛瑙上有血丝,不知是宝石本身纹理,还是由佳人血气浸润而成。
      看着她,我常常会想起李贺咏苏小小的名句:“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我喜欢一篇写苏小小的小说——《烟花不堪剪》。已逝多年的苏小小听见李贺在她墓前吟这首诗,于是离开墓穴枯骨,随他一同走过千山万水,却未曾现身,直到他临终前才与他有少许对话。李贺说:“这几年,你一直陪着我,我虽然从来没有问过你,但我知道你一直在我的身边。我不知道你是谁,可是我很开心,因为有你陪伴,我便不再是那么寂寞。”
      泉下长眠梦不成,一生余得许多情。梨花春影,红粉黄泥,大抵如此。如今我这个簪子上,不知是否也附着一个寂寞的灵魂。如果有,我相信她也是良善而温柔的,沉默地安处于我身边,看着我,就像看着她每次遇到的簪子的主人,在一次次悲欣歌哭中任流年滑过。
      


      5楼2012-07-20 12:05
      回复
        4.佳佩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这个小东东,原主人也说不清是什么。清代的累丝工艺,做成插满花枝的花瓶的样子,正中镶了颗红色碧玺,顶端有挂环,应为坠饰,但清代是没有类似现代形制的金属花式项链的。那时的颈上挂饰一般是项圈和锁链,上面的坠饰除了锁片就是一些吉祥纹样的小饰物和铃铛,这累丝花瓶并非颈上坠饰的形制,还有些分量,更不适合做腕上手镯等饰品的吊坠。我想来想去,觉得以她的尺寸和重量看来,可能是用于女子团扇上的扇坠。
        扇坠盛行于明清,文人仕女扇柄之下悬一玲珑坠饰,手势款款,扇坠摇曳生姿,很是动人。做扇坠的质材,据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的记载,“宜用伽南、沉香为之,或汉玉小块及琥珀眼掠皆可。香串、缅茄之属,断不可用”。此外用其余珍贵木材和核雕的也不少,传世古物中也有不少金银扇坠。我找了根银链把花瓶吊坠穿上,不时取出把玩,但这种用法毕竟不如当年丝绦相系的扇底风情。
        孔尚任在剧本《桃花扇》里描写了扇坠的一种香艳用途:侯方域初次寻访李香君那日,香君随养母往卞玉京家赴“盒子会”。所谓盒子会是秦淮名妓的雅集,每人各携一副盒子,里面盛着海错、江瑶、玉液浆等鲜物异品,在聚会之处波琴阮、吹笙箫,比较技艺。锁住楼门,不让公子哥儿进入,只许其在楼下赏鉴。若公子对献艺者有意,便把一定情物事抛上楼去,名妓有接纳之心,也会从楼上抛下果子来,再约欢会佳期。侯方域驻足卞家暖翠楼下,听见李香君吹箫,心驰神往之下取扇坠抛上楼,“要打着美人心上痒”。
        看到这里,我很现实地想,那扇坠大概不是玉制的,否则这一抛不怕摔坏么?多半是沉香紫檀,抑或金银之类。若是金银所制,一定累丝嵌宝,精美非常了。
        楼上香君对侯郎也一见倾心,旋即用白汗巾包了樱桃抛下,并下楼相见。此后众人相聚行酒令,侯方域掷色令为“香扇坠”,便作诗一首:“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香君温柔纤小,浑名便叫“香扇坠”。此后侯方域梳拢香君,杨龙友送来一首催妆诗,亦用扇坠之喻:“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缘何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
        江苏省昆剧院的小生、昆曲大戏《1699·桃花扇》的男主角施夏明同学是我所见最鲜活的侯方域扮演者。他生活中的香君蔡晨成姑娘也是个温柔纤小、香扇坠儿般的美人。犹记09年4月省昆初演南京版《牡丹亭》,这一对佳偶搭档主演,施同学身高米,加上厚底靴,高出蔡姑娘一个头。其中有场戏两人相拥,小蔡依于小明胸前,头上珠钗不知不觉中挂在了小明领襟上。随后小蔡先下场,小明则淡定地、诚恳地继续演完他所余戏份,穿着一袭巾生飘逸长褶子,一任珠钗亮晶晶地在胸前闪烁而不摘下。我含笑看着,觉得这一幕真是温柔旖旎。


        7楼2012-07-20 12:06
        回复

          6.偷香
          这只大蝴蝶有些脱翠,花花大少形象难免受到了一点损害,看起来略显狼狈,像是偷香失手,被姑娘的家人撕破衣服,棒打出门了。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以上是元代散曲家王和卿的曲子《醉中天·咏大蝴蝶》。据说王和卿“为人滑稽佻达”,玩世不恭,作品有俳优气,言辞生动活泼,戏谑调笑,易传播于市井。他与关汉卿同时代,二人是朋友,常说笑耍嘴皮,但若论讥谑功夫,关汉卿总胜不过他。《南村辍耕录》记载:“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和卿)赋《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这支小令语言俗俚,诙谐幽默,咏的虽是大蝴蝶,但显然令有深意。一说是作者自况风流之作,一说此曲暗讽当时走马章台、偷香窃玉、肆意妄为的豪门浪子。窃以为后一说法更靠谱。这《醉中天》读起来颇有趣致,我中学时粗看一遍,便铭记至今。
          当见到这点翠蝴蝶银簪时,便想起了那首曲子,因为这只大蝴蝶姿态太坦然,身段也丰美,没有国画中蝴蝶惯常表现的纤细翩跹,翅膀看起来相当有力,“把卖花人搧过桥东”对它来说一定不是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我在为这一节取名时还颇为犹豫,觉得这只剽悍蝴蝶的寻芳事件和王和卿讥讽的花花太岁们一样,其实不能用“偷香”来形容,说“抢香”似乎更贴切些。
          簪子身上的蓝色不是颜料,而是翠鸟的羽毛。这种将翠鸟羽毛贴在首饰上作装饰的工艺叫“点翠”,汉代已出现,珐琅工艺出现得较晚,对明代以前的古人来说,要在金银首饰上添颜色,除了镶嵌宝石珠贝,贴翠羽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翠鸟羽毛永不褪色。
          古人诗词中有许多咏点翠头饰的句子,例如孟浩然的“骨刺红罗被,香黏翠羽簪”,沈佺期的“玉钗翠羽饰,罗袖郁金香”,至于“翠钿”,“翠翘”就更多了,后两者也有指翠玉镶嵌的花钿簪钗的时候,但多数情况下应该就是指点翠头饰。点翠也是宫廷首饰常用的工艺,博物馆中的明清后妃凤冠头饰就使用了大量翠羽。
          翠羽虽永不褪色,却颇难保存。点翠首饰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到今天还能保存完整的不太多。除了碰触造成的脱翠现象外,天气,湿度也会对它的保存产生影响,另外,虫蛀也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个蝴蝶簪的前主人教了我一个防止虫蛀的方法:在首饰盒里放一小段檀香。
          回头再看我的蝴蝶簪。它在我初见时就已经是这样子,有点脱翠,也蒙上了一些尘埃,因此,这只大蝴蝶的花花大少形象难免受到了一点损害,看起来略显狼狈,像是偷香失手,被姑娘的家人撕破衣服,棒打出门了。
          


          9楼2012-07-20 12:07
          回复
            7.鬼才
            玉在庋中求善价,钗在箧中待时飞。一介书生东山起,终极魑魅众芳归。
            她是一只如意云纹化成的蝶,比起“偷香”,多了几分优雅和前身带来的轻盈姿态。它的身形是我的点翠簪子里最小的,实际尺寸要比图片显示的小许多,放在手心也就一点点,但翠羽也保持得最完整,显然拥有一副好命,旧日既未经常承担奉承美人云鬓的任务,也逃过了被迫殉葬的厄运,而一直躺在历代主人的奁盒里,安安稳稳地睡到了现在。
            这簪子是我从“鬼才”那里软硬兼施地“磨”到的。他的网名有几字分别代表不同的鬼,而行事文字又完全是才子的作派,所以我称他“鬼才”。
            闯入鬼兄的领域纯属偶然。有天在网上购物,不知怎样点到了他的店铺的链接,刚打开,一阵熟悉的音乐便响起了——《琵琶语》,恰好是那时我博客的第一首背景音乐,于是就预感到他的店里应该会有我喜欢的东西。
            他的店古色古香,各类宝石银饰琳琅满目,有传世的古旧首饰,更多的是他利用老物残件DIY的时尚配饰,宝贝质素颇佳,而他创意更好,常把不同质材的残件搭配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令人惊艳的完整首饰。
            与首饰一样耀眼的是他的文字。网上卖古物的卖家很少在文字上下工夫,帖子里讲清楚商品的质材特征、尺寸重量即可,最多加两句广告语,而鬼兄则不同。他店里的文字特征也与首饰一致,古典而华丽,行文如同诗词歌赋,首饰的描述里几乎都有一首诗词,有引用古人的,也有自己写的,虽然化用前人名句比较多,但能记住这么多诗词的网上卖家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看他自述的语句,可以得知他出身于古玩世家,毕业于美术学院,商品中有许多家族存货,店中的DIY首饰均出自他的原创设计,他曾傲然题诗曰:“玉在庋中求善价,钗在箧中待时飞。一介书生东山起,终极魑魅众芳归。”
            我逛了一圈,看中了一套点翠簪子,其中一个,即本书中“偷香”那只,被他列为本周特价,性价比较好,我便很快买了下来。簪子寄到时令我十分惊喜:那是厚胎的,翠羽是翠鸟羽毛中质量很好的那部分,从不同角度看去有不同的色泽,而且品相极佳,很干净,唯一的缺点是有少许脱翠现象。
            另外,他用一个精致的小盒子来包装,里面放了一小段印度香,刚一拆开包裹,香味便扑鼻而来,给人的感觉非常好。后来我观察发现,他的古物都清理得很干净,不会出现包浆厚重晦暗、蒙垢落尘的现象,包括包装,都非常洁净,因此我猜,他是个有点洁癖的人。
            我又上网找他,要他把剩下的点翠簪子都卖给我。但剩下一只尺寸比较大(“福临”),而另一只则是这个如意云纹蝶簪,翠毛很完整,因此价格远远超过我此前买的“偷香”,加起来是个颇大的数额。我那段时间胡乱花了许多钱,手头也不甚宽裕,于是与他展开了一场价格拉锯战。
            他反复说明他店里的东西一般不议价的,只有老顾客才有9折或折的优惠。我磨了他许久,他才松口给我打8折,但折下来还比我的心理价位高100元。我继续磨他,这次他却怎样都不答应,我无计可施之下干瞪半天眼,最后忍无可忍地对他大叫一声:“你肯定不会差这100元,哥哥你就从了吧!”
            他听了哈哈一笑,当真从了。
            看来这真是一次特例,以后我无论说要买什么,他都坚持原则,只肯打9折。
            我很喜欢去他店里逛,就算不买东西,看看他的商品和描述都能学到不少知识。我是在他那里才认识到什么是南红,什么是砗磲,什么是天河石,什么是青金石,也知道了沉香的等级,还欣赏了各种血珀金珀、蜜蜡碧玺……
            常有女子在他店里用华丽辞藻留言,他也以同样文风应之,花里胡哨,看得我头晕。后来有一次我在外面买了个疑似新仿的东西,便去找他诉苦,用的全是大白话,他也很好脾气地用大白话劝我,中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吃药是每个收藏者应尽的义务,想开一点。
            我一乐,果然想开了。
            


            10楼2012-07-20 12:08
            回复
              9.*
              每次看见那些蓝幽幽的翠羽点缀出的精美簪钗,好容易筑起的防线又会哗啦啦坍塌成一片。
              女友粲然强烈建议我去看TVB的新剧集《宫心计》,原因是里面有许多讲古代首饰的内容,不过“你一定会被雷到”。
              于是我遵命,找了,看了,也果然被雷了一下下。
              第一集中,主管服饰的女官们要为太后设计一款带夜明珠的凤钗,为此征求民间首饰制作高手刘江氏的意见。刘江氏说,夜明珠既然是凤钗重点,就不应该让其他宝石抢去它的彩头,凤尾应该用点翠之法,用翠鸟羽毛点缀凤尾,可起到色彩绚丽的效果,又不会夺明珠风头……我倒听得诧异了:这话靠谱呀,粲然为什么说这剧集对首饰的诠释是天雷?
              当女官为太后簪上刘江氏所说的“点翠”凤钗时,我才明白雷点所在:那支钗的凤尾确实用了羽毛,不过不是翠鸟的蓝色羽毛,而是五彩斑斓的一簇鸡毛;也不是按点翠技法剪成合适的大小填在银托图案中,而是把那一簇直接往凤钗尾部一插,还呈鲜活跳动的雉鸡尾巴状……就好了。
              从台词上看,此剧集的编剧应该还是做过功课的,知道点翠技法,但负责道具的同学就马虎了点,没有仔细查查点翠首饰是什么样,就直接按字面理解做出了一只鸡毛凤钗,真辜负了他们所处的优越环境——民国时有一大批明清首饰流入香港,其中包括大量宫廷级点翠首饰,至今在荷里活道等古董街,偶尔仍能看见一些令人惊艳的点翠簪钗。道具但凡上点心,是不难找到一支漂亮的点翠老银钗来拍戏的。
              点翠所用的翠羽又分硬翠和软翠。硬翠是翠鸟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质地稍硬,纹理较粗;软翠是翠鸟颈部的羽毛,质地轻柔,细腻纤软。一般来说,硬翠是用来装饰首饰银托中面积较大的部分,软翠则用来填精细镂花处。裁剪翠羽须一次成形,越细微对工匠技能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制作软翠首饰的通常是极有经验的高级银匠。
              题图中的簪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点翠饰品。蝶恋花题材,图案优美,线条飘逸。用的是软翠,而且银胎颇厚,金水很足,边缘掐丝纤细精致。簪子保存得也很好,翠毛干净,不像常见的点翠首饰那样藏污纳垢,拈着簪柄轻轻转动,翠羽便会随着光线变化出不同的幻彩光泽。可惜拍照时是阴天,那层幻彩拍不出来。
              但是收到这么漂亮的点翠簪,又让我面临了怎样维护和保存的难题。簪面的翠羽已有脱落,另有几缕翠毛已经浮起,仿佛再碰碰就会飘离银胎。点翠技法中所用的黏合剂是一种不会对翠羽造成腐蚀的植物胶,我不敢擅用现代强力胶去修补,因此也只能把这簪子用密封袋封好高高供起——就像对我其余的点翠首饰那样。
              我已经告诫自己多次,要少买点翠这样华而不实的首饰,多买些实用的。但每次看见那些蓝幽幽的翠羽点缀出的精美簪钗,好容易筑起的防线又会哗啦啦坍塌成一片……翡翠藏友常会面临“种”和“色”的选择,喜欢“色”的常被其他人调侃为“好色之徒”,我就这样嘲笑过一位朋友,但现在看来,唉,其实我也是个“好色之徒”。
              


              12楼2012-07-20 12:09
              回复
                16.妆奁秀——长生
                如团鹤簪这样传世的鎏金首饰可以证明,当年在向饰品的使用者献上长生的祝福之前,银匠们们首先选择了裁剪自己的生命。
                黄金贵重,并非人人用得起,于是古人常以鎏金这种工艺赋予银首饰黄金的色泽,年轻姑娘戴在青幽幽的发际之上,也是喜庆热闹的。
                图片中的首饰也是个经过鎏金的银簪,精工细作,纤毫分明。它的簪柄大概是因为经常插戴碰触的缘故,鎏金脱落很多,后面的款记被磨得模糊了,只能依稀辨出“天水”二字,簪首背面也泛出了一层厚厚的氧化物,但正面经原来的主人清洗过,金水虽然淡了一些,仍显得光亮干净,阳光下的光芒柔和漂亮。簪头上有只展翅飞翔的仙鹤,翅膀与尾羽团成圆形,长颈温婉回旋,姿态十分优美。
                明清首饰图案多有寓意,出现在首饰上的动物通常有代表吉利与好彩头的特殊含义,例如羊是吉祥的象征,猪表示家业兴旺富足,金鱼意喻金玉满堂,大象指代“太平有象”,而鹿与“禄”同音,所以这种动物经常被当作名禄的象征物,与蝙蝠一起,出现在首饰画面中,传递福禄双全的祝福。
                “福”、“禄”双全之后人们自然会有“寿”的需求,而代表“寿”的象征动物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乌龟,令一种则是鹤。
                这个簪子簪头表现的就是团鹤图。鹤在民间俗称仙鹤,自古以来皆被视为长寿仙禽,“鹤寿”、“鹤龄”一直都是寿宴祝辞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历代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刻、瓷器等)中经常会看到它的身影,而数百年来,它的模样也始终备受首饰设计师们青睐,是用来赋予首饰长寿之意的吉祥图案。但是,与这吉祥图案意义相悖的是,这个团鹤簪子和其他千万鎏金首饰一样,在被制作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蚕食过创造它的银匠的健康和生命。
                如前所述,鎏金需要将黄金与水银融合,涂于器物表面,再过火令水银蒸发而令金水留在器物上。在此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严重时可使人中毒,有经验的银匠们虽知道各种避免吸入毒气的办法,但长年累月地做这样的工作,终究逃不过慢性中毒的命运也是可以想见的。
                现在可能很难找到关于清代银匠们的平均寿命的记载,不过如团鹤簪这样传世的鎏金首饰可以证明,当年在向饰品的使用者献上长生的祝福之前,他们首先选择了裁剪自己的生命。
                


                17楼2012-07-20 12:11
                回复
                  18.并蒂
                  命运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对那些与香菱一样被金屋藏娇的女子来说,祝福可与这枝并蒂莲一齐绽放在鬓边,幸福却常随流年光阴自指间滑过。
                  香菱起身低头一瞧,那裙上犹滴滴点点流下绿水来。正恨骂不绝,可巧宝玉见他们斗草,也寻了些花草来凑戏,忽见众人跑了,只剩下香菱一个低头弄裙,因问:“怎么散了?”香菱便说:“我有一枝夫妻蕙,他们不知道,反说我诌,因此闹起来,把我的新裙子也脏了。”宝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这里倒有一枝并蒂莲。”口内说,手内却真个拈着一枝并蒂莲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内。
                  看到这个簪子时,我首先想到的便是《红楼梦》中的这段情节。
                  这簪子出自福建地区。有卖家把这种形状的簪子称为“帽顶簪”,大概是因为它的形状像清朝官帽,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并蒂莲,一箭双生,并头结花,有佛道植物的宝相尊严,又有爱侣和合的美好寓意。它是纯银鎏金的,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有如金饰。
                  它主要用到了花丝工艺,粗细不同的几种丝经过盘曲、掐花、堆垒、编织,才制成了这支绽放在女子青丝云鬓上的并蒂莲。它的尺寸很小,如果使用,最好是用一对,分别插在小女孩的双鬟上,如果当年使用它的是一个清婉剔透如香菱的姑娘,一定会是幅美丽的画面。
                  当初决定买它,是因为它的精细。中间花蕾是由无数细密的银丝编成,而那银丝细得不足发丝的二分之一。这种形制的簪子在清末民初的福建应该是一种常用的固定款式,现存量不算少,但出品的银楼不同,工艺程度也有差异。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在卖造型与图片上这支相当接近的一对并蒂簪子,而价格则比这个便宜很多。我好奇之下就把那对也买了下来,拿来对比后发现,新买的那对细节上还是有几处与我原有这个不同,而且手工粗糙了些,银丝也比原来的粗。虽然那对也是老的,但感觉就像同一时代的盗版作品。
                  花蕾两边的叶形凹槽原来是嵌有翡翠或其他彩色宝石的,现在已经脱落了。如果以后找玉工补上翡翠,那这个簪子肯定会比现在漂亮许多,小巧玲珑而精致纤细,就像香菱那样的南国佳丽、小家碧玉。只是命运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对那些与香菱一样被金屋藏娇的女子来说,祝福可与这枝并蒂莲一齐绽放在鬓边,幸福却常随流年光阴自指间滑过


                  19楼2012-07-20 12:12
                  回复
                    19.双喜
                    这也是个我看了一眼就决定留下的簪子,因为它令我想起了我很喜欢的宋代画家崔白的《双喜图》。
                    这种扁簪名为“双尖”,使用时从女子脑后圆髻中间穿过,中段紧贴头皮,露出两个尖端,起押发和装饰的作用。而清代银匠的才情有很多就是体现在双尖上,这小小一段方寸之地对他们来说已是充分的空间,足以供他们创作出传世的画面。如今这个也不例外。这题材是清代首饰中常见的,喜鹊登梅,意喻“喜上眉梢”,但是一千个银匠有一千种表现法,从构图到梅花与喜鹊的造型都鲜有雷同。这个双尖的创作者便在上面精心錾刻出了一对喜鹊,雄鸟居于右侧,仰首前望,而雌鸟立于左侧梅枝上,正扭头回顾自己的伴侣。这是一幅连贯舒展的画面,与寻常双尖左右对称的构图方式不同。至于如何分辨喜鹊性别,关键看尾羽,身形较大而尾羽长的那只就是雄鸟了。
                    这也是个我看了一眼就决定留下的簪子,因为它令我想起了我很喜欢的宋代画家崔白的《双喜图》。
                    《双喜图》画的是郊野一隅,山坡上立有秋树竹枝几株、衰草数丛,一双山喜鹊斜飞入画面上方,雌鸟已立于残树枯枝上,在对着左下方一只蹲着的野兔鸣叫,而雄鸟尾随着它,正展翅飞来。如果细看《双喜图》,你会发现崔白在描绘鸟羽及兔毛上花了很多工夫,让人有伸手即可触及纤毫皮毛之感。双尖中的细节也有类似特点,从喜鹊的双眼、羽毛,到边框上装饰性的几层细纹,银匠都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并不马虎。这里用到的工艺,是錾刻和剔地。
                    錾刻是在器物成形后于表面进行精加工的一道工序,用不同型号和形状的錾头、錾刀(有尖、圆、平、月牙形、花瓣形等)雕刻出需要的纹样图案。剔地是以刀具削刮勒线以外的表面,使纹饰部分隆起。加工时银匠左手握锤,右手执錾头刀具,雕刻图案,也如画家运笔一样,讲求心手相应,这也是决定银饰做工优劣的关键所在。
                    崔白的花鸟画之所以胜于前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突破了以往花鸟画中的静止状态,让画中景象动起来,表现的是一些有情节、乃至有故事的镜头,例如《双喜图》,从喜鹊与野兔的对峙可以令人感知这个发生在山林间的小小插曲前后经过。经后世学者研究,他的灵感来自于宋仁宗长女兖国公主的悲剧。兖国公主所嫁丈夫平庸丑陋,她因而与相伴多年的近侍梁怀吉产生了感情,为此不惜与驸马闹离婚,引出很大一场风波(详情可参考我的长篇小说《孤城闭》),崔白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应该是心有所指的,两只喜鹊指的是公主与梁怀吉,而那只愣愣的兔子则是暗喻驸马李玮。那么这个双尖的作者呢?不知他在精雕细琢出这属于他的双喜图的时候,心里所想的又是怎样的故事。
                    


                    20楼2012-07-20 12:12
                    回复
                      20.夕颜
                      据说汉族女子是把她插在后髻上,行走间流苏荡漾,别增风情,而一些清末贵族女子的传世照片又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答案。
                      这是一朵开在末世的花。
                      清朝饰品可以说是中国首饰工艺集大成者。清代首饰匠人常用的工艺在这个花饰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尺寸不大,但制作她时运用到的工艺有许多:鎏金、掐丝、填丝、錾花、烧蓝、嵌宝……其中表现得最明显的工艺是掐丝。这种工艺在叶圣陶文章《景泰蓝的制作》里提到过,是把金属丝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在极稠的白芨浆里蘸,粘到工艺品胎体上去,形成各种图案,然后往里面填彩。掐丝常用在点翠和烧蓝的首饰上,为翠羽和珐琅彩的图案画定边缘线条(烧蓝其实也就是景泰蓝工艺),也有不填彩,仅以掐丝作装饰的,图片中的饰品就是这样,点蓝的部分只有两片花瓣。首饰上掐丝用的金属丝通常是先旋成螺旋状的,实际拉成的丝比发丝还细。
                      对于插在头上的发饰来说,单足为簪,双足为钗,有流苏坠子的钗则为步摇。这朵花饰背后有双足,但跟一般的步摇不一样,她短短的双足不能直插入女子发髻,而是弯折而下,与花面平行的,有点像挂钩,而且双足与花面之间的距离有点大,若插在鬓边,那里的头发不厚,从正面看也许能看到钿花与头发之间的空隙。这种造型决定了她只能挂在高髻上,清朝的汉族女子梳高髻的时代是早中期,但从这个步摇的工艺造型来看,她应该是晚清的作品,那她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据说汉族女子是把她插在后髻上,行走间流苏荡漾,别增风情,而一些清末贵族女子的传世照片又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答案:满族女子常梳两把头,先将一个长方形的大扁方横于头上,长发缠绕于其上梳成一字型,两端下垂。而在两把头一端(通常是女子的左方一端),会垂有穗子或带流苏的钿花,形制就跟图片中的这个一样,流苏不长,分为一行排开的几缕,点缀于下垂的翅角左端。
                      清末女子还有种更夸张的假髻——大拉翅。是以黑纱编制成一个状如牌楼的头饰,套在头上后在上面插以绢花或首饰,视觉效果华丽盛大,是贵族女子常用的发式。前不久翻看一些清皇室的资料,发现一张末代皇后婉容与淑妃文绣的合影,上面两人的大拉翅上也用了垂流苏的步摇,大拉翅两端各一个,整体造型雍容华贵、美轮美奂,两位后妃也妆容精致,只是神情一忧郁一呆滞,与装饰之灿烂光鲜有些不协调。
                      这个步摇的图案寓意是福寿,下面的蝴蝶代表“福”,上面的仙鹤则是“寿”的象征。在婉容与文绣的宫廷生活中必然也戴过许多类似的首饰,可是她们的命运都不佳,一个在皇家婚姻的困境中苦苦挣扎,终至疯狂;一个毅然掀起“妃**”,坚决与溥仪离婚,但此后却长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她们既无福也无寿,分别在40岁和44岁时过世,从此,两把头、大拉翅、上面的步摇、她们的工艺,就和末代后妃们所属的时代一起,彻底衰败没落了。
                      


                      21楼2012-07-20 12:12
                      回复
                        26.天香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因花形盛大、丰美娇艳,牡丹历来被誉为百花之王,所谓国色天香。在老银中,雕刻有牡丹图案的首饰也往往显得格外精致美观,又有荣华富贵的寓意,故此也成了非常受藏家欢迎的一个品种。而众人追捧,精品也越来越难觅。我收老银以来,觉得略微看得上眼的牡丹图案自藏品,也就是这一支簪子。
                        簪子用蝶恋花题材,蝴蝶恋的花便是两朵牡丹,镂空錾刻刀法精妙,花瓣与叶片上的脉络纤细入微,最特别的是,两簇花蕊是立体的,每一根皆为顶端呈圆球状的银丝,分别列成平行的两排,焊入花心中,整个花形由此愈发栩栩如生。
                        收这簪子是在写上一部小说的间隙。每当我开始写一部长篇小说时,我的购物欲和玩乐欲就会锐减,只要不上班就整天宅在家里,过着清心寡欲很省钱的生活,除了写作和与写作相关的事外什么也不干。上次动笔前曾立志要收一个漂亮的牡丹题材首饰,但开始写作后便没顾上,直到小说写得差不多了才又开始在各老银卖家处晃悠。而今的老银市场已被开发得差不多了,所有藏友都在哀叹东西越来越少,我远离数月,觉得错过不少时机,原本也没指望一回来就能发现好物件,却没料到竟能于这时令看到这开得秾艳的两朵牡丹。
                        这种情形大概与苏轼在密州赏秋季牡丹有那么一点点异曲同工处。北宋熙宁年间,苏轼因政见问题被外放杭州,随后又移知密州。也是运势不佳,刚到密州便遇见蝗灾,苏轼便斋戒数月,终日素食,不沾酒水,因此是年春密州牡丹盛开也没顾得上设宴一赏。原以为错过花期,不想到了九月城西龙兴寺竟有一千叶牡丹奇迹般绽放一枝。苏轼大喜,遂邀友人,于雨中置酒赏花,并即兴填下一阙《雨中花慢》:
                        今岁花时深院,尽日东风,荡飏茶烟。
                        但有绿苔芳草,柳絮榆钱。
                        闻道城西,长廊古寺,甲第名园。
                        有国艳带酒,天香染袂,为我留连。
                        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泪洒尊前。
                        秋向晚,一枝何事,向我依然。
                        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暇余妍。
                        不如留取,十分春态,付与明年。
                        至于现实中鲜活的牡丹,倒是很久未见了。惟记得2009年春曾在好友小焉家见其先生陈史军所作国画一幅,画的是小庭深院,槛外有牡丹一丛。画面布局错落有致,屋宇人物各尽其态,而牡丹之旁有一隅空白。同去的小田姑娘不解,指着空白处问陈氏夫妇:“这里为什么不画满?”小焉大笑:“你知不知道有个词叫留白?”
                        那也是“尽日东风,荡飏茶烟”的时代。


                        26楼2012-07-20 12:14
                        回复
                          27.倚栏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流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栏。
                          遇见这个簪子,是在刚看完台湾汉唐乐府剧社的南音乐舞《韩熙载夜宴图》的时候。
                          这出舞剧是根据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改编的。虽说此图对我来说不算陌生,常在美术史书籍中看到,但我对其背景介绍却不甚上心,只依稀记得画中主角韩熙载是南唐大臣,位高权重,养有许多歌姬舞伎,夜夜笙歌,腐朽**——最后这点主要拜画中一细节所赐:主人所坐之床后面有一绣幔香榻,可见其中被褥凌乱,有画评说,这是宾客与歌舞伎借醉云雨的暗示——因此,当我听说汉唐乐府要将这幅画以舞剧形式演绎时,以为他们不过是欲重现那场奢华夜宴中衣香鬓影、歌舞升平的景象而已,也就抱着看一场华丽歌舞的心态去了,而结果在我意料之外:歌舞自然是有的,但这更是一出完整的、有情节的戏剧,将这幅名画背后的故事很细致地表述了出来。
                          韩熙载受南唐后主李煜猜忌,李煜欲将其贬谪。韩郁郁寡欢之下夜夜笙歌,宴请宾客刻意行乐。席间高朋满座,众人行令畅饮,观赏歌舞,间或与歌姬舞女调笑。正如剧中李姬所唱李后主《阮郎归》:“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面对满目欢欣景象,韩熙载黯然神伤,悄然隐至幕后。众乐伎发现后主将其贬官流放的诏书才意识到盛宴将散,此刻歌舞的美人们不知又会各自飘入谁家。宾客中有位贵人看中了韩熙载的宠姬王屋山,夜宴中舞姿最妖娆的女子,有意带她离去,王屋山却断然拒绝,坚持留在了韩熙载身边……
                          原画中景象分为五幕: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舞剧改编成了六幕:沉吟、清吹、听乐、歇息、观舞、散宴。与我同去的小玉哥拍了几张剧照,后来发给我两张,我一看即忍俊不禁:那是两张电子屏幕上的字幕。一张显示着“第四幕:歇息”——小玉快乐地告诉我,她把这张设为了电脑桌面,以后若再有人让她干更多额外的活她就指着这桌面给他们看——另一张则是剧中唱词《阮郎归》中的一句:“流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栏。”
                          我默诵着此词,想起乐舞后半段王屋山曼妙而感伤的舞姿,前所未有地,觉得这句子优美之极。
                          不久后便看见了题图中的簪子。簪子出自福建。福建首饰原本给我的感觉是很带人间烟火气的,设计实用,文饰繁复,但稍欠灵动,而这镂空银簪子却令我眼前一亮:簪面主体是一位足踩祥云的女子,身形线条圆润柔和,既像顾闳中笔下仕女,又像汉唐乐府舞剧中身穿南唐舞衣的美人。剧中服装是叶锦添设计的,用的衣料大多为丝质,轻薄柔软,又有很好的垂坠感——有如簪中女子衣裙流露的质感。
                          虽然足踏祥云应说明她的身份是仙女,但这并不妨碍我把簪中女子想象成《韩熙载夜宴图》中的王屋山。她举袖凝眸,似在起舞,也似倚门回首,望向芳心所系处。足下花开富贵,头上福从天降,而她目光却流落于遥远彼方,执着地寻觅着那清欢夜宴后的断肠人。
                          


                          27楼2012-07-20 12:15
                          回复
                            28.无愧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能伤害到你的东西,不是别人的灵魂,也不是伴随过亡人的物件,而是你心中的那只鬼。
                            在我对黑暗和死亡怀有深切恐惧的童年时代,我丝毫不曾想到,有一天我敢直接拿着一支支生坑出土的簪钗,平静镇定地清理附在上面的泥垢、锈斑和一些说出来会令人不安的痕迹。
                            这支福建填丝三足钗也是出土的。纤细的扁丝在交织的花框中盘旋成精致的图案,是我喜欢的工艺,所以把她请回了家,虽然那时她周身蒙尘,锈迹斑斑,土咬严重,一看就知道是重见天日的。
                            清理她花费了我很多时间,又泡又刷,终于令她露出了原来的银质,但还是有很多痕迹去不掉,例如那些“增生”的铁锈——那是被棺木中的铁器锈水腐蚀,洗不掉了。
                            很多人说,收藏出土物品不好,阴气重,乃至会为鬼神所扰。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藏品的增加,这些说法能对我造成的心理影响也越来越淡。我相信,如果每个出土饰品上都附着一个女子的灵魂,她也不会伤害那些像当年的她那样喜欢她所遗爱物的人。我把老首饰放在我的卧室,让她们见证我对她们保持透明的人生。
                            “妆奁秀”在报纸上的专栏名叫“紫钗记”,是编辑所赐,来源于汤显祖的一出戏剧名字。这出戏说的是唐代才子李益偶拾霍王小女小玉的紫玉钗,继而与寻钗的小玉相见,两人一见钟情。李益请人说合,娶了小玉。但卢太尉之女恋慕李益,卢太尉便屡使奸计,企图拆散李益与小玉。经过一番生死周折,一对佳偶在侠客相助下终于得以团聚,奸邪恶人卢太尉也受罚革职。
                            像粉饰过原型故事《莺莺传》的《西厢记》一样,《紫钗记》也有着观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而其实在它的原始版本,唐传奇《霍小玉传》里,结局则截然不同,要阴冷残酷得多:李益对霍小玉就是纯粹的始乱终弃,不顾小玉要他相守八年再另娶的请求,与表妹卢氏成婚。此后李益对小玉避而不见,直到小于病至膏肓时,有侠客出手,把李益骗到小玉居所,二人才再次相逢。小玉一恸而亡,临终时对李益发下了怨咒:“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于是李益的后半生都在惶惶不可终日中渡过,整天怀疑妻妾偷情,动辄暴怒打骂,精神分裂到了变态的程度。
                            这个传奇故事的男主角很有可能像写《莺莺传》的元稹一样,有真实的原型,对一个女子的始乱终弃最终导致了心理的扭曲。那个含怨离世的姑娘也许曾对他说出了怨恨的诅咒,但真正对他此后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的,不是那姑娘的灵魂,也不是诅咒的威力,而是他残存良知和卑劣行径矛盾冲突之下形成的心魔。
                            “惭愧”与“愧疚”的“愧”,是由“心”和“鬼”组成。所以人贵在说真话,行正事,问心无愧。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能伤害到你的东西,不是别人的灵魂,也不是伴随过亡人的物件,而是你心中的那只鬼。


                            28楼2012-07-20 1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