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汉服吧 关注:3,697贴子:10,457

【转】文言常见固定句式资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


IP属地:安徽1楼2012-07-17 23:43回复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IP属地:安徽2楼2012-07-17 23:44
    回复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11.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
      例1: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
      例2: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12.庸……乎,译为“哪……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14.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IP属地:安徽3楼2012-07-17 23:44
      回复

        常见的固定句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有一些固定的词组搭配来体现


        IP属地:安徽5楼2012-07-17 23:45
        回复

          1.推测语气
          ……得无……
          这个词组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也常写作“得勿”、“得亡”。翻译为“莫不是”或“该不会”。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后汉书?庞萌传》)
          翻译为:每日的饮食莫不是减少了吧?(意思就是可能减少了。)
          2.疑问语气
          如……何 奈……何 若……何
          这是三个表示相同的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或“怎么对待……”。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翻译为: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何(胡)以……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表示疑问。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翻译为:国家拿什么来救济(灾民)呢?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孟子?庄暴见孟子》)
          我们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凭什么能够奏乐呢?
          3.反问语气
          不亦……乎
          亦是副词,用来加强反问语气。翻译为“不……吗”或“难道不……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难道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
          何(奚)……为?
          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翻译为“哪儿用得着……呢”或“要……干什么呢”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翻译:还要报答干什么呢?
          


          IP属地:安徽6楼2012-07-17 23:45
          回复

            下面是句型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定语后置
            2.今成皋、陕西大涧中,立土劝及百尺,迥然耸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定语后置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状语后置
            4.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促织》定语后置
            5.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论积贮疏》)宾语前置
            6.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宾语前置
            7.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定语后置
            8.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战》)状语后置
            9.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治平篇》判断句
            10.“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判断句
            11.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被动句
            12.善哉,祁黄之论也!宾语前置
            


            IP属地:安徽7楼2012-07-17 23:47
            回复

              一. 判断句(10种类型)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判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判断)
              


              IP属地:安徽8楼2012-07-17 23:47
              回复

                二.被动句(9种类型)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IP属地:安徽9楼2012-07-17 23:47
                回复

                  三.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定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否定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借疑问词“谁”)
                  


                  IP属地:安徽10楼2012-07-17 23:47
                  回复

                    五.词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情况。
                    


                    IP属地:安徽12楼2012-07-17 23:48
                    回复

                      ①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2)介宾结构。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结构(固定结构)。
                      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
                      ③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④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
                      


                      IP属地:安徽13楼2012-07-17 23:48
                      回复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情况:
                        


                        IP属地:安徽14楼2012-07-17 23:48
                        回复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④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IP属地:安徽15楼2012-07-17 23:48
                          回复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该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IP属地:安徽16楼2012-07-17 23:48
                            回复

                              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 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IP属地:安徽18楼2012-07-17 23: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