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308年,萨莫奈人的形式愈发困苦起来。最后一个支持他们的希腊城市努凯里亚在遭到罗马人的围攻后宣布投降并得到了宽大。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人在此战中首次动用了海军力量,配合陆军的攻势,封锁了该城的出海口。这是罗马人在军事方面的新变化。
不过,萨莫奈人也得到了新的增援。然而这种增援却为时已晚,如果提前1年,配合伊特鲁利亚的攻势,则可能扭转战局,如今罗马人却已经有了足够的力量来应对新的敌人。第一个增援者是翁不利人,他们向罗马发起进军,试图牵制罗马人,减轻萨莫奈人的压力。但是,他们在台伯河边遇到了从伊特鲁利亚凯旋归来的昆图斯大军的阻击,惨遭败绩。接下来,一系列残酷的战争在意大利中部展开,公开支持萨莫奈人的萨贝尔同盟之中的佩里尼人和马塞尔人相继被罗马人击败并征服。
公元前306年,罗马人在萨莫奈战俘中发现了大批的赫尼克人,足以证明这位盟友已经在暗中支持敌人了。面对罗马人的问罪使者,赫尼克人便宣战了。但是他们的内部意见也并不统一,最具实力的3个城市没有出战,另外一个较有实力的城市阿那尼亚成为反罗马联军的领导者。同盟背叛,祸起萧墙,对罗马人来说是个意外,也造成了一定的麻烦。罗马人不得不暂时从索拉和阿凯尼亚等地撤退,听任萨莫奈人重新夺取这些城市。不过,罗马人的撤退换来了更大的胜利,他们迅速击溃了赫尼克人联军,彻底攻陷了挑头的阿那尼亚城,然后反攻萨莫奈人,迫使他们又退回到原来的位置。萨莫奈人求和,罗马人不允,并在305年组织了新的攻势。
这一年的两位执政官分兵深入萨莫奈境内,一路由提比略·米努基乌斯(不是后来那个著名的提比略,他意外阵亡后由马库斯·福尔维乌斯继任)率领,从坎佩尼亚方向进攻;另一路由卢基乌斯·波斯图米乌斯指挥,沿亚得里亚海滨进攻。两军转斗前行,在公元前304年会师于博维阿浓城下,在决战中大破萨莫奈军,俘获了敌军总指挥斯塔提乌·盖乌斯并攻陷该城。随着这座中心城市的陷落,萨莫奈人彻底战败,历时22年的萨莫奈战争终以罗马的全面胜利而走向尾声。萨莫奈人割地求和,交出了里里斯河一带全部土地,退入山中故地。萨贝尔同盟步其后尘,纷纷向罗马投诚。对多数部落,罗马人采取了宽大的处断,只割取了其中几个部落的部分土地,便签订了一个和平条约。赫尼克人因其主动背盟,受到了严厉的惩处,除了3个恪守盟约的城市之外,其他城市一律被剥夺了土地,并入拉丁姆。从此,赫尼克人在意大利消失了。罗马人无疑是在向新老盟友们宣告,任何背叛者将遭受怎样的下场。宽宏大量与雷霆手段的区别对待,无疑体现了罗马人卓越的政治智慧,而严密的组织,坚定的意志也使得罗马人在以寡敌众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反观其对手,虽然人数众多并从不同方向包围了罗马,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行动,甚至其个体组织内部也缺乏协同的步调,导致被罗马各个击破,成为罗马霸业的垫脚石。
⑴李维《建城以来史》,Ⅶ,32-37.
⑵尤特罗庇乌斯《罗马国史大纲》,Ⅱ,8.
⑶科瓦列夫《古代罗马史》,第一卷,第十章,P144.
⑷涅图喜里
⑸特奥多尔·蒙森《罗马史》,第二卷,第六章,P113-114.
⑹李维《建城以来史》,Ⅸ,29。
⑺酒神节:希腊人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秘仪式。
⑻柏拉图《理想国》,Ⅵ,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