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九这三位航天员,最糟糕的夸奖方式可能是:你们是条汉子!
这次咱终于有了第一个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当然不止这一个第一次,中国航天员第一次住进了自己的太空之家,还顺便把房子装修了下,要知道太空的房价可是比北京CBD要贵多了。中国航天员还第一次自己驾驶飞船与空间站合体,事实证明手自动来得要踏实。还有一个第一次是诞生了第一个两次飞天的航天员,看着挺绕口,其实就是咱终于二进宫了一把。
不知不觉,中国载人航天也走了有20年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20年足以实现从屌丝到高富帅的进化,但对于高尖端的航天技术来说,这着实算不上一个很长的时间。用“中国速度”来描述这个变化还不够恰当,因为咱不止有速度,还刻画出航天领域“中国精度”。

当然,这三位航天英雄着实在精神和体力上都经受了非常大的考验,不过他们视频通话,唱歌卖萌,全国的人民都盯着呢。其实在这三位英雄背后,他们的亲人同样值得尊敬,还有那些不显山露水的技术专家,他们才是那只杰出的看不见的手。
比如,刘洋的母亲刘喜云,从点火开始,就紧张的闭着眼睛,一手握拳掩住鼻子,最后紧张的离开电视机,卧倒在床上直擦眼泪,“想看不敢看”。不管在外人看来,宇航员是多么光鲜的身份,妈妈心里最牵肠挂肚的一定还是女儿的安危。

再比如刘旺这个农村娃,在14年前航天员选拔时,他的母亲就舍不得让儿子去从事这一充满风险的事业,连神九选中刘旺作为航天员上天的时候,她感受到的也不是荣耀,而是担忧。刘旺家境并不好,这次神九成功上天,刘旺本来可以借此机会改变命运。但母亲首先想到还是儿子的安全,这种舐犊情深的情感,让人感慨。
不过,现在的宇航员,国家规定入选条件之一都是结过婚,有子女的。也算是一种人人性考虑吧。比如1998年刘旺被选为航天员后,妻子也特招入伍,跟随刘旺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两人有一个14岁的女儿。

当然了,**不是请客吃饭。光有一腔热血,家人的牵挂,没有那些牛逼的技术专家也是白搭。这次长征二F遥九火箭是所有载人飞行中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直接从百米量级提高到了十米量级。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就是中国球员射门准头与欧洲球员射门准头的差距。铺上这条精准轨道,飞船与空间站的合体才有可能。
这次精确完成的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也标志中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大家可能都注意到宇航员为了这次手控对接练习了多少多少次,但别忘了在这些练习背后,还有技术专家牵线搭桥。
可以说,神九任务,是一次中国航天和载人航天最富“精度”色彩的太空之旅。

就拿飞船与天宫1号对接来说吧,神州九号入轨以后飞行速度是每秒7.8公里,也就是说在20分钟内能在北京和西藏之间跑个来回。两个飞行器相对速度差是300米/秒,要实现成功对接,必须要把这相对速度差降到20厘米/秒,相当于要把飞机和汽车降到同一速度,而且这些调整必须要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
这次中国航天所用的是联想ThinkServer技术,最后达到的精确度十分碉堡。

我们再看发射神九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它跟发射天宫一号、神八的火箭是同一个批次的。但据火箭的总设计师荆木春说,有30多项进行了改进,这些改进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可靠性。太空航行就像一个穿针的活儿,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次发射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可靠性指标是0.97。
当然,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安全性是0.997,几乎秒杀其他火箭。
更牛逼的地方在于这些技术都是咱中国自己独立自主研发的,不但靠谱,还省钱。
如果按照国外当时用的飞船和飞船对接,看起来简单,但是飞行成本高。做3次交会对接,需要发射6次飞船。这次咱们研制出目标飞行器,如果要进行N次交会对接,只用发射N+1个航天器就行,这种中国独创的技术能够为航天飞行省下一大笔钱。
总而言之吧,搞航天就跟搞微雕一样,在细心、冷静的前提下,把技术搞好搞扎实,这样才能在空空如也的太空里雕出花儿来。

能够在浩渺的天空中完成这种精准工作的,就说明咱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也能为以后的发展和航天安全提供更多信心吧。
这次咱终于有了第一个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当然不止这一个第一次,中国航天员第一次住进了自己的太空之家,还顺便把房子装修了下,要知道太空的房价可是比北京CBD要贵多了。中国航天员还第一次自己驾驶飞船与空间站合体,事实证明手自动来得要踏实。还有一个第一次是诞生了第一个两次飞天的航天员,看着挺绕口,其实就是咱终于二进宫了一把。
不知不觉,中国载人航天也走了有20年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20年足以实现从屌丝到高富帅的进化,但对于高尖端的航天技术来说,这着实算不上一个很长的时间。用“中国速度”来描述这个变化还不够恰当,因为咱不止有速度,还刻画出航天领域“中国精度”。

当然,这三位航天英雄着实在精神和体力上都经受了非常大的考验,不过他们视频通话,唱歌卖萌,全国的人民都盯着呢。其实在这三位英雄背后,他们的亲人同样值得尊敬,还有那些不显山露水的技术专家,他们才是那只杰出的看不见的手。
比如,刘洋的母亲刘喜云,从点火开始,就紧张的闭着眼睛,一手握拳掩住鼻子,最后紧张的离开电视机,卧倒在床上直擦眼泪,“想看不敢看”。不管在外人看来,宇航员是多么光鲜的身份,妈妈心里最牵肠挂肚的一定还是女儿的安危。

再比如刘旺这个农村娃,在14年前航天员选拔时,他的母亲就舍不得让儿子去从事这一充满风险的事业,连神九选中刘旺作为航天员上天的时候,她感受到的也不是荣耀,而是担忧。刘旺家境并不好,这次神九成功上天,刘旺本来可以借此机会改变命运。但母亲首先想到还是儿子的安全,这种舐犊情深的情感,让人感慨。
不过,现在的宇航员,国家规定入选条件之一都是结过婚,有子女的。也算是一种人人性考虑吧。比如1998年刘旺被选为航天员后,妻子也特招入伍,跟随刘旺到了北京工作、生活。两人有一个14岁的女儿。

当然了,**不是请客吃饭。光有一腔热血,家人的牵挂,没有那些牛逼的技术专家也是白搭。这次长征二F遥九火箭是所有载人飞行中入轨精度最高的一次,直接从百米量级提高到了十米量级。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就是中国球员射门准头与欧洲球员射门准头的差距。铺上这条精准轨道,飞船与空间站的合体才有可能。
这次精确完成的手控交会对接任务,也标志中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大家可能都注意到宇航员为了这次手控对接练习了多少多少次,但别忘了在这些练习背后,还有技术专家牵线搭桥。
可以说,神九任务,是一次中国航天和载人航天最富“精度”色彩的太空之旅。

就拿飞船与天宫1号对接来说吧,神州九号入轨以后飞行速度是每秒7.8公里,也就是说在20分钟内能在北京和西藏之间跑个来回。两个飞行器相对速度差是300米/秒,要实现成功对接,必须要把这相对速度差降到20厘米/秒,相当于要把飞机和汽车降到同一速度,而且这些调整必须要在运动的过程中完成。
这次中国航天所用的是联想ThinkServer技术,最后达到的精确度十分碉堡。

我们再看发射神九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它跟发射天宫一号、神八的火箭是同一个批次的。但据火箭的总设计师荆木春说,有30多项进行了改进,这些改进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可靠性。太空航行就像一个穿针的活儿,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次发射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可靠性指标是0.97。
当然,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长征二F遥九火箭安全性是0.997,几乎秒杀其他火箭。
更牛逼的地方在于这些技术都是咱中国自己独立自主研发的,不但靠谱,还省钱。
如果按照国外当时用的飞船和飞船对接,看起来简单,但是飞行成本高。做3次交会对接,需要发射6次飞船。这次咱们研制出目标飞行器,如果要进行N次交会对接,只用发射N+1个航天器就行,这种中国独创的技术能够为航天飞行省下一大笔钱。
总而言之吧,搞航天就跟搞微雕一样,在细心、冷静的前提下,把技术搞好搞扎实,这样才能在空空如也的太空里雕出花儿来。

能够在浩渺的天空中完成这种精准工作的,就说明咱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也能为以后的发展和航天安全提供更多信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