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地方杨梅标准《余姚杨梅》系列标准于1999年9月起在产地实施,以组织标准化生产、实施名牌战略为重点的余姚杨梅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鹤顶牌余姚杨梅荣获1998 年度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2000 年经浙江省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成为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2002年,余姚在杨梅贮藏、运输保鲜领域获得突破,在全省该项公开招标中市林技总站夺得中标科研权。最近,中国标准化协会在杭州组织召开《原产地域产品 余姚杨梅》国家标准审查会议,审查会最后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该标准草案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在余姚每年杨梅节期间,都有大批国内外宾客游览杨梅山,参观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签订大批经济合同和经济意向合同。现余姚“杨梅为媒,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已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余姚经济和文化建设,扩大和增加了余姚对外的影响和吸引力。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果品消费愈来愈注重天然化、营养化、保健化,杨梅的消费市场变得更为广阔。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作为我国的特色农产品,在今后参与国际果品市场的竞争、发展、创汇中,更具有不可估量的前景。
余姚杨梅的地域特性
余姚杨梅原产地域在地理上位于东径120052'12"—— 121025'15",北纬29039'56"-30021'58", 地处钱塘江和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北麓、宁绍平原中心。山地地貌具有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多低山、丘陵为主的地理特点和典型的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构成了独特的有利于杨梅生长发育的气候、土壤、水分、植被等四大要素优化组合的自然条件,为余姚杨梅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稳定的生态环境。根据浙江省杨梅气候生态区划的研究成果,余姚属于最适宜气候区(I)宁舟亚区(I2),具有杨梅产量高、品质佳、果实含酸量较低的特点。
地理特点:杨梅主要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丘陵山麓,地势起伏平缓,山脉呈西南~东南走向,呈带状分布,坡度多在0-17度之间。四周山丘水库多,水资源十分丰富。
气候特点: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10℃积温为5130℃,年平均降水量为1300毫米,年日照时数21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112.2千卡/CM2,全年无霜期长达250天。
土壤特点:杨梅土壤深厚,多属微酸性砂质壤土,PH值为6.5左右。有机质含量丰富,为3.625%,含氮0.21- 0.30%、速效钾71-104PPM,含磷量低,平均为6PPM。
余姚杨梅的品质特色
余姚杨梅品种分为荸荠种(包括从中选出的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新品种)和水晶种。
鲜果特性:荸荠种(包括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果扁圆形,最低单果重8.0g,可溶性固形物>10.5%,总酸≤1.5%;水晶种果球形,最低单果重10.0g,可溶性固形物>10.0%,总酸≤1.5%。
余姚杨梅代表品种为荸荠种。该品种树势中庸,树冠较整齐,半圆形或圆头形。果实中等大,平均纵横径2.60厘米×2.71厘米,果形指数0.96;肉柱头圆有光泽,核果比5%;单果每千克约93个,果形近圆,顶部稍凹,果底平,缝合线较明显,果蒂小,微凹蒂,苔淡红色;肉质细软,汁多味浓,香甜可口,品质极佳;可食率95%,总糖量9.52%,总酸量0.87%;富含各类矿物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性平,无毒,甜酸适口,并具有生津止咳、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闷等药用功能。果核小,卵形,顶端微尖,基部圆珠形,平均重0.56克,与果肉易分离,其果仁对胃癌细胞有杀伤抑制作用。风土适应性强,果实成熟后不易脱落,常年6月中旬始熟,7月中旬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