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想写点什么。
从来想写点桃源君的,可是,又怕写的不好。
桃源君,所说温文尔雅,也恐怕不能突出他的个性。
坊间流传桃源君七岁仍在吃母亲的奶,坊间流传很多女子都不愿去嫁给他,坊间流传桃源君软弱无能。那么,坊间又可曾流传过桃源君为救父半夜冲到伯祖父家中让其能领宗亲进宫?坊间又可能流传过桃源君挡在父亲的面前让其不要进宫?坊间又可曾流传过桃源君坚定不屈的答应了瑞宗会永远保护他?都没有。
桃源君未必软弱,只不过是忠,是孝,更是单纯,单纯的没有惨进过任何的杂质。
虽然我始终认为桃源君的忠是愚忠,但也从不否认他的做法。
如果说这本剧里最没有野心与城府的,那么必当为桃源君所莫属。
虽然也曾同情过瑞宗,但后来对于瑞宗的做法我并不觉得他有多可怜。
是,他从小失去父母双亲,上无父亲父亲教养,下无兄弟姐妹扶持,而他的身边有些很多的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叔父们,随时想着要篡他的权。但是他又何曾单纯过?
生长在乱世中的不易却教会了他去利用那些比他单纯,却比他很有能力的人。比如说桃源君。
韩贞说的其实并没有错。只有桃源君才才会可怜瑞宗,只有桃源君才会同情瑞宗。瑞宗在利用他。是,其实瑞宗一直在利用他。
看得遍数多了,我越发的没有觉得瑞宗到底有多将桃源君当做兄弟。在桃源君面前遇事遍哭说自己的悲哀。是,诚然是有悲伤的成分,但很多的,是为了博得其的同情。
就此我并没有看出他有多么的悲惨,如果他年长一些,那么,他将更加的有心机,他会去保住他的王位,甚至会为了王位杀了自己的哥哥与叔叔。但是他还太小,并没有能力去做这一切。
在权利的争斗中,在政治的争纷中,从来只有胜利与失败,胜便是生,败既是死,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也幸亏瑞宗还只是个孩子,一切的道德伦理并没有沦丧,也终究在死之前救了不少人的性命。
但,纵然韩贞对着桃源君说瑞宗的不好,桃源君依旧效忠着他的表弟。
他的那句“所以我说还是我先死了算了”不仅是为他过后逝去的伏笔,更是他当下的写照。忠孝难两全,也许,说的便是这样的吧。
都说他软弱,其实那也不过只是因为孝,将自己的想法埋在心底,而去遵照父母要求去做。也就传成了软弱。其实,他又何曾软弱过?坚决的抵制妻子的想法,强烈的反对父亲的做法,甚至,不愿继承那个位子。他也终究没有继承那个位子。
他与韩贞的姻缘是韩贞自己求来的,但是性质却是一场政治的联姻。首阳和明朝的联手。但是,我庆幸的是他们彼此深爱着对方。纵然有摩擦,有不满,却依旧彼此相爱。
在政治联姻的悲剧下却能收获一段虽然短暂却又美好幸福的姻缘是幸。
纵然政治主见,理想报复的不一样,但是他肯愿意为了她而不与他的父亲在反抗,并登上世子之位,而她亦肯答应他只要他还或者就别无所求甚至愿意与他一起遁隐山园。
最后的结局是虐心的,总不愿意再去看下去,桃源君也是残酷的,他抛下了韩贞与孩子们,让韩贞往后的几十年只能对着牌位独自流泪,独自扛起一切。但是,依旧谢谢他,谢谢他给予她不长的七年。一切的喜怒哀愁也终将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