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盛大创新院的一位产品经理介绍,“麦库笔记本”下载量有420万,“省电精灵”超过百万,但与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的上亿用户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在移动互联网上,盛大是有产品,无战术,更无战略。”胡延平认为,盛大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产品线众多,但布局分散,也没有清晰的战略,总是“东一锤子,西一榔头”,还没有找到一个核心的产品和杀手级的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盛大的产品线很多,但很多产品活不过一年半载。据盛大创新院的一位产品经理介绍,比如2010年底开始上线的“切客”,在“签到”功能之外,团队还在摸索一些O2O的应用,如优惠券,但半年之后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于是切客就被打入“冷宫”。
“我们自己都不用盛大的产品,因为不知道哪天它停运了,存储里面的应用就再也收不回来了。”一位盛大创新院负责市场的员工告诉记者,当游玩网团队去做切客时,游玩网就立即关停,停止服务,很多用户抱怨上传的资料都没来得及下载保存。
今年6月,盛大将推出智能手机,号称4.3英寸屏幕、售价千元左右。但业界对盛大继Bambook之后的再次出击并不看好。
在对创新业务的收缩调整中,专门投资早期创新项目的盛大投资部也被拦腰斩断。鼎盛时期,盛大投资部有20多人,这还不包括旗下子(孙)公司每家皆有2-4人的投资团队。而到了2012年初,盛大投资部只剩下十余人,每家子(孙)公司的大多只留下1~2人。
“那时候拨给盛大投资部的资金许多都被抽走用于私有化。我们光看项目,却没法投项目。”一名盛大投资部员工告诉记者,2011年下半年之后,盛大投资部再也没有投过一笔钱。2011年上半年投的项目,有的继续,有的则终止履约。
这位投资部员工告诉记者,“即便是那些未来有前景的项目,但现在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未来也不一定能够带来营收,盛大的当务之急是回笼现金,自然许多项目都被砍掉了。”
上述盛大业务收缩与裁员,记者未获盛大官方核实。但盛大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在完成私有化之后,盛大的确在清理非核心业务。2012年4月,盛大将边锋和浩方卖给浙报传媒,获得35亿元。紧接着,盛大又将吉胜科技以8000万元卖给顺网科技。再加上之前获得的现金收入,盛大现在手持现金80亿元左右。
“对于非核心业务,陈天桥现在的想法是能卖的都卖,只要有人出合适的价格。”上述盛大创新院员工告诉记者,“市场上甚至有传言,只要有人出得起价格来买盛大游戏,陈天桥很可能也会卖。”
“盛大私有化正好成为陈天桥收缩非核心业务的契机。”胡延平分析认为,陈天桥其实也正在反思当初的扩张策略。
“过段时间,我也会离职。虽然盛大文学的模式比较新,但大势如此,谁知道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前文所述的盛大文学中层员工坦承,近两年,盛大一直在走下坡路,他对公司的信心也在走下坡路。
文学与游戏不如人意
在盛大庞杂的业务图谱中,目前能盈利的有三大业务:一直以来的“现金奶”牛盛大游戏、微利的盛大在线和盛大文学。
2012年第一季度,盛大文学营收1.91亿元,净利润为306万元,首度实现盈利。
“虽然盛大文学开始扭亏,但亦是微利。由于资本环境不好,加上网络文学是一种慢生意,还需要证明其模式的长期可行性。”一位负责美股投资的基金合伙人告诉记者,盛大文学欠母公司达7000万美元。融资之后,需要还母公司的欠款,这也会让投资人对盛大文学产生疑虑。
他认为,近期盛大文学很可能无法上市,这意味着,它不仅无力自给自足开展新业务,亦无法给母公司提供融资渠道。
但在陈天桥的战略版图中,盛大文学亦是盛大网络融资的一枚棋子。据一位文化产业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国内一只大型文化产业基金想让盛大文学回到A股上市,但陈天桥的开价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