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⑶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⑷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三十一)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2、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答:“去年天气”“旧”“几时回”等字眼表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因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三十二)《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