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5吧 关注:8贴子:488
  • 10回复贴,共1

【C.E.P-5】再来水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2-05-29 08:53回复
    再来刷。。。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05-29 08:55
    回复
      亲们。。。小号模式开启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2-05-29 08:57
      回复
        @薇笑Ula


        IP属地:湖南15楼2012-05-29 20:49
        回复
          @唯爱神起oppa@开西斯 


          IP属地:湖南16楼2012-05-29 20:51
          回复
            @唯爱神起oppa 


            IP属地:湖南17楼2012-05-29 20:51
            回复
              你们谁家有打印机的么有


              IP属地:湖南18楼2012-05-29 20:52
              回复
                有木有有木有


                IP属地:湖南20楼2012-05-29 20:56
                回复
                  A.这首诗是杜甫现存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3)“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 的特点。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登高才能望远;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5)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说大自然将天地间神奇秀丽的景色聚积在泰山这里,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时所见到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筏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十四)《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凄凉愁苦的心情。
                  15、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于明月人的思想感情,托付它把自己的思念、关心之之情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出与友人真挚的情谊。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十五)《饮酒》(陶渊明)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的心境。(“恬静”、“悠然”、“闲适”、“恬淡”均可)。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因为“见”字生动的描绘出了作者天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3、“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______生活。真意是指①隐居或田园。②人生的真谛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峰,飞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答: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的折磨,倦而知返。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返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5、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地就看见了南山。诗句看似平淡无奇,却写出了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佳境,传递出诗人悠然自得、恬静闲适的心境。可谓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十六)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IP属地:湖南24楼2012-05-29 20:57
                  回复
                    7.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
                    诗的开头说“君问归期”,是写亲人思念诗人,“未有期”是诗人的回答,一问一答中把自己怀念亲人,同时亲人也在想念自己的深情真挚地表达出来。
                    (二十四).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烟”、“水”、“月”、“沙”四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一二句写景,为下文抒情铺垫。
                    3.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十五)次 北 固 山 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
                    2. 颈联蕴涵的哲理。时序的交替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自然的规律是如此地不可阻挡。
                    3. 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颈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4.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夜还没有过去,太阳在就像在大海一样开阔的江面上冉冉升起了,江上春早,旧年未过去就已经感到春天的气息了。
                    (1)“生”与“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句式对仗工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涵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5.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的感情。 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二十六)关雎
                    1.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 比兴手法
                    2、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3.《关雎》选自《 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4.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诗中的“窈窕淑女 ”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辗转反侧” ,现今已成成语。
                    6.“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7.《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8.“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二十七)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IP属地:湖南28楼2012-05-29 21:00
                    回复

                      (三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⑴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答:①八月飞雪苦寒图②军营饯别奇寒图③东门惜别惆怅图④别后雪地思乡图
                      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字好在哪里?整句有什么妙处?
                      答:“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暖意和生机。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⑶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诗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运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⑷诗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描述一下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答: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山路盘旋,大雪纷飞,诗人向友人招手,友人的身影越来越小,诗人的手还停留在空中。已看不见友人身影,只看到雪地上留下一串串马蹄的足迹。
                      (三十一)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事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2、从词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答:“去年天气”“旧”“几时回”等字眼表明作者是在追忆过去的生活。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答: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蕴含哲理、耐人寻味,,因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句。
                      (三十二)《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IP属地:湖南30楼2012-05-29 2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