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吧 关注:22,816贴子:586,620

回复:这个人把沙河调论证到安徽去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法。


30楼2014-03-20 18:42
回复
    老百姓爱听就行!不要太较真


    31楼2014-03-20 20:17
    回复
      抛开观点不论,希望河南的媒体也能写出这样洋洋洒洒的文章


      32楼2014-03-21 11:00
      收起回复
        赞同唐门鼓手的观点,资料倒也翔实,至于由此而得出沙河调是有别于豫剧的一个剧种的结论,有待考证。譬如,界首剧团的杨香玲,又名杨瑶,她的手拿手好戏是地地道道的豫剧大祭桩,要说她唱的不是豫剧,而是淮北梆子,显然不太合适。但对于楼主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我深受感动,深表表敬意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4-03-23 17:06
        收起回复
          比起在河南日趋没落的境况,把沙河调归到安徽可能更利于其发展。现在的行政区划才多少年,沙河调兴盛时河南的中心还在开封,淮阳还是一个地区级概念,周口还叫周家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4-03-24 10:36
          回复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也下了很大功夫,做了大量的采访、资料整理工作。可谓来之不易。但是,拙以为,此篇文章未免以偏概全。原因有下:
            第一、在采访的人员中,大都是安徽地方人,缺少有争议地区人员采访,如沙河两岸的广大河南地区周口、驻马店、漯河等。
            第二、以行政区域替代地域流派区域。作者有个误区,以为在安徽的都是唱沙河调的,其实不然,比如刚刚故去刘传道老师,他本是典型的豫东调唱家,在这里也成了沙河调。
            三、语言叙述带有强烈的偏向性。比如叙述到马金凤离开界首去商丘、再去洛阳之事。其实马金凤老师唱的是豫东调,对商丘怀着浓厚的乡情,是很乐意落户商丘的。后来他的剧团去洛阳,也是河南省领导通过协调后进行的。团里也不乏很多商丘人,如曾广兰,桑建修等。


            IP属地:河南35楼2014-03-24 10:52
            回复
              我以为,所谓沙河调,顾名思义,就是带有沙河流域民间小调音乐原素的豫剧。就像黄梅戏,无论在安徽多么辉煌,但它依然不能改变黄梅戏产生于湖北黄梅县的历史事实,当年的小上海界首是豫剧沙河调赖以生存发展的一方沃土,她更像黄梅戏赖以生存发展的安徽安庆。黄梅戏不能称之为安庆戏,沙河调也不宜称之为淮北梆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4-03-24 16:36
              回复
                请问沙河调王登科王大眼是哪里人,有没有传人或者后人


                IP属地:安徽40楼2024-10-24 11:15
                回复
                  好帖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4-10-24 22: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