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悠心吧 关注:714贴子:106,335

自己写的【园林集】散文集~(不定期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献百度


1楼2012-05-18 11:14回复

    天地之灵气
    一个人,在与玉年年月月的长相厮守中,终将与玉渐渐共为一体。
    一块玉,在与肌肤的日夜相亲相随中,渐渐会变得更加细致而柔润。
    “君子比德于玉”,与佩玉之人总有着说不尽的婉约。那一脉脉一丝丝古典的风情,如水波一样,缓缓地浸没了钢铁城市的冷漠与坚硬。玉的温润莹洁、玉的含蓄细致、玉的纯净坚贞、玉的正气宁静······那种静静栖于一处不事张扬的内敛,那种蕴含在极深处的世事沧桑,也绝难改变它的美丽。
    而佩玉之人,想象着一个清丽的女子,自茫茫人海中盈盈逸出,浅笑轻颦,莹莹的易透的白,里面有凉沁沁的翠绿色在舒缓地荡开······
    御玉,与茶香、琴弦为伴,万丈红尘惊扰不了,外面的世界一日千里,天翻地覆,也仍在室内淡定地烹茶弄琴,不随时间老去。春夏秋冬的轮回无法在脸上留下痕迹,即使风雨侵袭,也在抬眼间的一笑,仍是从前的月白风清。
    “莫失莫忘,佩寿恒冒”。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八字,反面还有十二字:“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同样的,还有“完璧归赵”的和氏璧。这阴阳二气的精纯,古人已将美玉视为皇朝权利的象征,仁人志士也为美玉不惜献出生命。就连《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记载:玉石“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的作用。
    玉可碎,不可亵。因为它的高雅色泽投射出温润以泽和神秘,诉说着与人万物相通,人与玉亦相通,代表出玉文化中“仁、义、智、勇、洁”的品德。
    佩玉之人亦是,纤纤弱质中常有凛然风骨,温柔婉约中会有坚定的拒绝。一路行来,是玉壶冰心,虽然历尽世事,仍不染风尘。可以揣想,可以惦念,可以与之相交、相亲,却常在不经意间与之错肩而过——只因为相玉,需要的是人间难得的慧眼。


    2楼2012-05-18 11:15
    收起回复
      【芭蕉林】
      天地之灵气
      一个人,在与玉年年月月的长相厮守中,终将与玉渐渐共为一体。
      一块玉,在与肌肤的日夜相亲相随中,渐渐会变得更加细致而柔润。
      “君子比德于玉”,与佩玉之人总有着说不尽的婉约。那一脉脉一丝丝古典的风情,如水波一样,缓缓地浸没了钢铁城市的冷漠与坚硬。玉的温润莹洁、玉的含蓄细致、玉的纯净坚贞、玉的正气宁静······那种静静栖于一处不事张扬的内敛,那种蕴含在极深处的世事沧桑,也绝难改变它的美丽。
      而佩玉之人,想象着一个清丽的女子,自茫茫人海中盈盈逸出,浅笑轻颦,莹莹的易透的白,里面有凉沁沁的翠绿色在舒缓地荡开······
      御玉,与茶香、琴弦为伴,万丈红尘惊扰不了,外面的世界一日千里,天翻地覆,也仍在室内淡定地烹茶弄琴,不随时间老去。春夏秋冬的轮回无法在脸上留下痕迹,即使风雨侵袭,也在抬眼间的一笑,仍是从前的月白风清。
      “莫失莫忘,佩寿恒冒”。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八字,反面还有十二字:“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同样的,还有“完璧归赵”的和氏璧。这阴阳二气的精纯,古人已将美玉视为皇朝权利的象征,仁人志士也为美玉不惜献出生命。就连《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代医药名著中都记载:玉石“除中热,解烦懑,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的作用。
      玉可碎,不可亵。因为它的高雅色泽投射出温润以泽和神秘,诉说着与人万物相通,人与玉亦相通,代表出玉文化中“仁、义、智、勇、洁”的品德。
      佩玉之人亦是,纤纤弱质中常有凛然风骨,温柔婉约中会有坚定的拒绝。一路行来,是玉壶冰心,虽然历尽世事,仍不染风尘。可以揣想,可以惦念,可以与之相交、相亲,却常在不经意间与之错肩而过——只因为相玉,需要的是人间难得的慧眼。


      3楼2012-05-18 11:16
      收起回复

        问茶
        屈原问天,荆轲问剑,陶潜问菊,苏轼问月,李白问酒,陆羽问茶。
        静静地与茶相对,任凭心情和想法像柔软无骨的水一样流淌、蔓延······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茶,是岁月给予的馈赠,是人与茶的际遇。茶在解渴去乏之外,带我们进入了另外一个自由的境界,其间有悠然的情调,和耐人寻味的意蕴。
        独酌一杯普洱,仿佛“觅来天上清凉”。记得有一年的中秋,与两三位佳友烫好一壶茶,一边仰头望月,一边细细地酌着,虽少了一点雅气,但与茶为友,月光轻泄,抚今追昔,自是感慨万端。我们共叙友情,畅谈人生,自是快意无比。这样的喝茶,即使茶质欠佳,也可算是渐入佳境了。陈香的普洱,从第一杯茶到最后一杯茶,诗情、画意、禅味,品尝着、回味着,活着是如此的美丽,叫我们怎能不珍爱?真可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二三人共饮,得半月之闲,可抵十年之尘梦”!
        古人用茶,或于竹影窗前,或坐落花树下,慢慢品啜,耳能听泉瀑之声,目能见飞鸿之影,心能鹜八极之虚,超然为之是高士雅趣。
        是时,诗文在暗香浮动中品赏;疑义在无边风月中消融;情怀在青山绿水间坦吐;心曲在杯美茶醇里逸飞。伴一曲《雨打芭蕉》抑或《蕉窗夜雨》的美妙意境中。
        记得在一把茶壶上看到过一首轱辘诗:“心也可以清,清心也可以,以清心也可,可以清心也。”我这是加了标点符号的,实际上可以从任何一字开始读,怎么读都行!这绕壶的17字连看是:“心也可以清心也可以清心也可以清心也。”它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秋凉之夜,灯影花香,温情融融······带着一种让生活忽略的心情令人感动。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中有一段话:茶是清凉帖,使人清明、平静、出尘······
        日本茶道祖师爷千利休还主张茶道应遵循“和”“敬”“清”“寂”四字。“和”与“敬”居家待客;“清”“寂”二字却是要在独处时才能享受到的。
        如今品普洱茶最要紧的是品出心性,品出人生,花花世界,纸醉金迷,人的心境大都被污染得浮躁了。
        现在,我终于明白喝普洱茶真的是一种得之于天籁的真趣,喝普洱的质量并不在于它的昂贵或低廉,也不在于茶具的质地,那与品味无关,与心境无关!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品普洱的真谛是:“一杯普洱伴雨声,读书做人得真情,世间万念皆可涤,惟有贤者不功名。”
        可惜,年轻人的功利心总让人不珍惜悠游得时光,渐渐地,时光从指隙间溜走。喝普洱茶的时候倒是越来越多,普洱的档次也是越来越高,茶具也越来越讲究,但喝普洱茶成了一种程序,一点儿也找不到喝茶的情趣。
        于是仍想在一个月晚风清之夜,约二三知己,把盏清谈。或是一个人寂寞地坐在雨夜里,一边细细地小酌,一边任思想漫无边际地游走。此刻,世界也就只有我了,还有的,就是那一杯醇厚的液体。
        这样的时光,能的否?我问茶。


        4楼2012-05-18 11:17
        收起回复
          哇卡,紫箫,相识恨晚!


          IP属地:山西5楼2012-05-18 19:10
          回复
            玉、茶,正是我所珍爱的,被紫箫的飘洒文字一演绎,萌发了我的冲动。
            好久我都不写东西了,因为俗务和懒惰所致,这下更不能写东西了,因为与紫箫的作品一比,我怯怯然,不能下手了撒~~
            等小旋风吧主来了之后,加精,必须的,必须的!


            IP属地:山西6楼2012-05-18 19:16
            收起回复
              【钟磬亭】
              音尘绝
              一切是空,空即一切。
              当溪韵蛙鸣在夜空交响,当梵音禅响于心湖处划过,正是连接宇宙与心灵的刹那,大自然与生命已为一体······
              我们是欲望的孩子,也是物质的奴隶;我们生于尘世,也归于尘土。
              无极
              太初有道,道化太极。流水潺潺,古琴悠悠,信手之间勾勒出一副云峰鹤谷的泼墨山水。此不若大道无形。大音若希之境乎?
              在自己的心中,心中无事、无烦恼,就是要无心。善知识在哪里?在心。修行不能执着,执着即生烦恼,对于任何事都能放得下。
              人的一生要平淡、自然、随缘、无挂碍才是真。就仿佛鸟飞于空中,云无心处岫,风自由自在,超脱了一切极限,逍遥物外。
              无知
              溪流溅溅喧响,那种纯净让人超然物外,心便缓缓地融进了绿野深处,飞向梦中的天堂。轻柔的山风自由地掠过,弥漫着淡雅的清香。此时此刻,竟不知身在何处,仿佛自然地女儿,同天籁和鸣。
              人还是要学会糊涂、冷静。这世间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在无可奈何的时候,无须理直气壮,要理直气和。每一分菩提心,就会造就一朵芳香的莲花。
              无觉
              憩在林间的古树下,阳光将古老的岩壁映照得璨烂耀眼,湖面上洒满细碎的金子,那份神秘和宁静浸成一首敲击灵魂的诗篇。心随着湖水轻盈的流动,在清音梵唱中睡去醒来。
              人有时都会为很多的事情牵绊,又为很多渺小的事从没有去思考过,认为那样不值得。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往往忽略的细节有时候是想不到的结局。不论小事大事,要散发光和热,生命才有意义。
              无我
              坐听潮起潮落,笑看风起云灭,才明白人生何增不像那沙滩上的城池——即使如何金碧辉煌,也不过转眼云烟。浪花淘尽,一切终被冲刷得消散无痕。
              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纷扰和身不由己。纷扰的怕不是江湖,而是人的心。若要自在江湖行,就要有自在之心,人世间任何纷扰却不乱我心。既然无法选择就要随心自在。
              人生,可以至巅峰,更可以至无穷无竟,与天地自由,无我之心。
              


              7楼2012-05-19 11:30
              收起回复
                当众人欣赏韩剧爱情片为之流泪时,有多少人明白虞姬的忠贞不渝?有多少人知道雷峰塔下白娘子魂归何处?又有多少人听到窦娥的哭喊声和侍萍的怨恨声?
                当外国人要到日本赏樱花、品茶道,欣赏穿着和服、登着木屐的日本女子,并称之为“东方文化”时,有多少人明白“晴窗细乳戏分茶”的心情?有多少人愿意去体味登高时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苦楚?又有多少人能解释“孔明为何要重用只会夸夸其谈的马谡去守街亭,让关羽守华容道?为何要殚精竭虑地辅佐那“扶不起的阿斗”?而中国人自己又有多少对日本女子的温良恭顺嗤之以鼻,却在满街毫无个性的烈焰红唇中标榜个性?
                个性?一个连自己的名族文化都可以抛弃的人何以谈个性?这样的所谓时尚,无非是西方文化的劣质拷贝。
                我怀念,怀念那红袖添香的温柔,“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画船听雨眠”的悠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倜傥;“山临绝顶我为峰”的潇洒;“青松挺且直”的刚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旷远······
                我渴望,渴望那芙蓉出清水般的清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万风云人物的丰功伟绩,一首首隽永优美的唐诗宋词元曲······
                我期待,期待那刚出土的汉代编钟,与孟子、庄子“会晤”,与鲁迅、李白“交谈”,向吴承恩、司马迁“请教”······
                重新唤醒远祖的精魂,千年的文明。
                可悲的是,不仅地球那边的外国人,就连我们中国人自己,有几个人知道我们的文化?有几个人知道我们的霓裳羽衣、中国古曲?我们的老子、《四书》?有几个人知道重阳节、文房四宝、经史子集?有几个人知道中国的陶瓷器、丝织刺绣、名茶名酒中药、京剧?有谁了解寂寞濠粱的含义?有谁懂得月落时分渔火下钟声敲响时诗人内心的愁苦?又有谁真正领会“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恐怕都已在现代文明中销声匿迹。
                当我们的国产优秀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在国内无人问津时,一位日本商人以八百万买下版权却在日本狂赚一千多万。日本娱乐刊物评价:“人,山,狗,独特的视角,充满中国文化的气息。是否,一定要我们的文化在某个强国获得认可重视时,我们才会戴起眼镜重新审视它的价值?是否,只有那艘装饰华丽、异国情调十足的泰坦尼克号才能赚走我们大把大把的眼泪,而宝黛的爱情悲剧就不能在我们浮躁的心底卷起一点点的涟漪?
                以酒会友,以茶会友,以文会友,无可厚非;泡吧、听歌、跳舞,无可指责。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在百年的文化传统中,我徘徊。我曾为商鞅、屈原而感动;为王安石痛惜;为太史公、董孤的秉笔直书而喝彩;为嵇康而流泪;为谭嗣同扼腕······在他们面前,秦桧显得是那样的猥琐;和珅显得是那样的渺小;刘禅显得是那样昏庸;慈禧显得是那样的无耻······历史的对比,是非功过,无一不在我的心海中漾起涟漪。时时在洗刷着内心深处的污迹,荡漾着灵魂深处的浊水。愤怒时,可像岳飞怒发冲冠;惆怅时,可像辛弃疾栏杆拍遍;思乡时,与东坡一起把酒问月;开怀时,同曹孟德一道横槊赋诗······
                历史被淡忘,文化被遗忘······
                谁还记得一百单八好汉?谁还记得帝王的功过?又有谁还记得端午与重阳?难道只有圣诞节下的狂欢、视觉系下的摇滚、西洋画中的曲线美才能竖起拇指称赞,才能让我们痛饮欢唱?
                我迷失,我彷徨。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文化是无法通融的,就像你无法想象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何会写出一篇关于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文章。同样,就像曹雪芹之于莎士比亚,孔子之于苏格拉底,孟子之于柏拉图,荀子之于亚里士多德一般。也许这个多元的时代会让他们有了一些跨越时空、国界的联系。但是,这样统一的另一面是绝对的对立。一个简单的事实即可证明:浩浩荡荡的五千年与小河淌水般的几百年历史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等同的。
                当然,我们不否定外来的一切,我们可以吸取别人的精华,接受好的文化。而为何要遗忘我们的文化?天人合一,人文精神,刚健自强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但是这些都已经随着《兰亭集序》埋葬了。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传统不外乎是历史上形成的。可悲的是,在中国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中,外来文化的进入被中国文化同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好与坏都纳入了?曾经有人说:“你的花的浓郁芬芳里,弥漫着如今已成梦境的岁月的声声叹息——那已消亡的世界的眷恋情深的哀思,你的轻风里满载着已从人类语言中消失的古老的爱的传奇。”
                我醉心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醉心于中国历史,我流连忘返,我不可自拔。不在乎它是花开在中国而果结在了他乡,我只沉醉于花的圣洁、芬芳、高雅、美丽以及在绽放时淋漓尽致地释放生命的激情,那是我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愿望的追求和渴望灿烂的写照。
                青灯一盏,素纸两张,我在对无尽的绿格子挥洒时,把从和历史与文化的对话中获得的灵感记录在案,并融于许多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向世人请教我这肤浅的思考。
                孤灯灭,却见历史滴下血红的泪在瑟瑟发抖,中国传统文化瞪着恐惧的双眼望着历史······


                9楼2012-05-21 09:10
                回复
                  紫箫原来是个女娃娃呵~~
                  抱歉!看你的信息空间是男~~
                  这个吧园一度饱受着乱舞的恶魔摧残,在风雨飘摇之中挺了过来。
                  恶魔随时都在乱舞,所以我不期望紫箫常来,怕脏乱差污浊了你的眼睛,真心话!~~


                  IP属地:山西10楼2012-05-21 13:03
                  收起回复
                    老大是不是多虑了嗫?。。。。有点撵客的味道唉。。。不好不好。。。。
                    紫箫不必在意。。。老大是好意。。。不过我相信紫箫的鉴别、承受能力也如同你的文字一样匠心独运独具慧眼咯。。。。既来之则安之。。。。紫箫就开心玩吧。。。。。。


                    11楼2012-05-21 16:32
                    回复
                      说实话。。。。我最先就认为紫箫是咯女士。。。。但看你的文字。。。既具有男儿的刚劲有力视野宽阔。。。又具有女子的细腻。。。。所以才那样问了一句。。。实在是冒昧得很。。。。
                      80后像你这样优秀。。。实属少见。。。。对你刮目相看也。。。。。
                      继续写下去咯。。。。。。。


                      12楼2012-05-21 16:35
                      回复
                        看见了你的文字。。。。让我想起了昭韵妹妹来。。。一个在校大学生。。。。文字也是那样的了得。。。。有一部章回连载小说我去看过几次。。。写得真的不错。。。。只是因为被某些不良分子的胡闹。。。不敢再来青吧了。。。。很惋惜。。。。。。


                        13楼2012-05-21 16:38
                        收起回复

                          蓝色箫声
                          牵强附会之势,美之泛滥,何时开始懂得,唯自然为最美。只觉得日益空旷,日益狭窄。剩下萎缩的意志,干涸的渴望,还有枯燥的节奏。
                          一管枯瘦的洞箫,握着时空挣扎的臂膀,潜入行云流水间—
                          剑 · 扇子
                          仗剑挟酒江湖行。
                          有的人,像把剑,锋芒毕露,直指咽喉。
                          一柄剑,得天地之理以成性,掬天地之气以成形。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应是无价的。
                          剑数雕窗,拔剑如光。纯粹,通灵。
                          侠骨柔肠,江湖笑傲。
                          我们要这样的人,有剑一样犀利的光芒,有剑一样耀眼的性格。即入江湖,必欲笑傲江湖。在千年之外,深情缱绻。
                          一把扇子,精美,从容,优雅,高贵。
                          摇扇子之人怡然自得,柔情刻骨。
                          惊涛骇浪化作清风明月。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一把扇子代表一份道义。
                          不知所终人,
                          着一身布衣,浣出轻纱如流云。
                          罩一袭华服,温柔乡里亡故君。
                          驾一叶扁舟,江海余生携夫隐。
                          立足天地间,岂能事事如意。
                          但求问心无愧。
                          温一壶好酒,和世间所有的障碍脱胎为云,化骨为雨。
                          与李白对饮,与风花雪月对饮。学会享受世界,品位人生。
                          一口美酒入喉,身心随梦而飞,箫声荡漾在月光下……
                          天使 · 魔鬼
                          天使很美丽,纯洁的身姿,临空飞舞。一对洁白的翅膀带来黎明的曙光。
                          我们需要天使,需要像天使一般的人。
                          善良,忠诚,可爱。
                          人们在期待,望见金黄光芒下的希望。
                          但天使也很脆弱,因为善良姑息了罪恶,纯洁总容易受伤。
                          魔鬼很丑。凶残,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永远只能在漆黑中前进。
                          恐惧袭寒。
                          但魔鬼也很嚣张。因为善用手段,因为变换花样。
                          但魔鬼永远不能胜利,因为正义才是最大的力量。
                          但是,我们要这样的人,
                          有一颗天使的心,善良,正直,包容,感性。
                          但有魔鬼百无禁忌和雷厉风行。其实魔鬼,并不可怕。
                          有魔鬼的永往直前和求胜求切,用天使的善良和魔鬼的手段,打造世界,让明天更加灿烂。
                          假如,
                          一个人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
                          事实上,
                          他是真正的天使。
                          亦正亦邪,亦柔亦刚,站在山巅之际,临听黎明前忧伤的箫声……
                            蝴蝶 · 老鼠
                          谁不愿做一只蝴蝶?
                          柔美的飞,翩翩起舞盘旋。美丽,优雅,轻盈,周旋在万紫千红,代言着如梦春光。
                          蝶之舞,千古之曲。
                          长袖善舞,人人倾慕,彩蝶双飞。
                          但蝴蝶经不起一场不怀好意的风雨。
                          朝生暮死。更别说能风光到下一季。
                          谁愿意做一只老鼠?
                          形容猥亵,灰头土脸,格调低下,不登大雅之堂。与苍蝇为友,蟑螂为伴。绝缘鲜花掌声,人人喊打。
                          但老鼠生存能力超人一等,遍布世界,蓬勃成长,前途无量。
                          但谁说美丽就一定脆弱,坚强的就注定丑陋。
                          我们要这样的人,
                          像蝴蝶般优美,迷人,
                          像老鼠般强劲,胆小。
                          内外皆优,征服世界,所向披靡。
                          倚窗而歌,
                          让希翼持一管蓝色箫声,
                          同寂寞一起撤退,
                          奏一串哭泣的音符,
                          在感伤的歌谣中审视自己……
                          


                          14楼2012-05-23 16:52
                          回复
                            倚窗而歌,
                            让希翼持一管蓝色箫声,
                            同寂寞一起撤退,
                            奏一串哭泣的音符,
                            在感伤的歌谣中审视自己……


                            15楼2012-05-23 17:48
                            回复
                              佛经里说:“于苦不倾动,于乐不染着。”在快乐的时候不会被快乐所污染,痛苦的时候也不会被痛苦倾动,这才是有智慧的人的境界。
                              佛祖释迦牟尼在他八十岁生命里曾有三个阶段讲过三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诞生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成道后张开眼睛看到星星时说:“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征德。”圆寂时他对弟子说:“凡是该度的都已经度了,凡是未度的都留下了得度的因缘。”
                              这样的思考,可以开发我们的智慧,超越自我,调动潜能,激起灵感。
                              三.慈悲心
                              佛是美的化身,禅是美的灵魂。慈悲与智慧总会滋润众生的生命。
                              “慈”是“予乐”,“悲”是“拔苦”。一生中从未体会过悲哀的人,就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如果在悲哀时生起利他之念,悲哀立即转化成为慈悲。
                              慈悲是菩萨的根苗。感同身受。感受别人的痛苦,感受到别人无法解脱,希望使他解脱。产生平等的心。同样,就会发现每一个人的内在世界都是非常柔软的。有了平等的心对待这个世界,就会有一个开放的胸,就是慈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因此,做人要体贴众生,要有包容心,包容这个世界,超越世间的无知。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即慈悲心。有了慈悲心,拓展慈悲的胸怀,就可获得清明的心灵,使我们可以看到众生的苦和众生的快乐。
                              观世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常常观照这个世间的音声而寻声救苦,也常常观照自己的内在世界而十方圆明,使自己的内在得到自在。
                              开展我们慈悲的胸怀,以便可以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并且来成就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走向清明,光明,柔软,芬芳的境界。
                              在拓展慈悲的胸怀时,不忘智慧的重要,经典里说:“悲以无嗔为体,大悲以智慧为体。”慈悲和智慧合在一起也叫菩提,三者是无法分开的,也不可能分开。在我们开展外在的慈悲时,也要回来开展内在的智慧,即可获得“菩提”。
                              ......
                              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来自一些看起来无意义的事情,如我最喜欢在秋风萧瑟的秋季,经过那梧叶飘黄的大街,红叶飘落的小径,那时一颗跳跃的心随着一片落叶而飞舞。
                              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东西,因为我们有了一颗菩提,慈悲。智慧的心,而成为幸福,快乐的片段。
                              残阳如血。钟磬声声。“六根清净”之下耳畔又传来木鱼之声,很清,很静,很明亮......
                              


                              17楼2012-05-27 14: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