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9贴子:191,303

两晋南北朝的后妃制度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周礼,王者立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
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太多,各有各的后妃制度,有些政权有详细规章记录,有些没有留下,后者,我也只能根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脚推测推测。
=================
西晋:
晋书上直接写着,((
“贵人,夫人,贵嫔,是为三夫人”
“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嫔”
))
三夫人次序: 贵人<夫人<贵嫔
(( 贵嫔地位最高,剩下的可以从下文看出:孝武文李太后,讳陵容  "及孝武帝初即位,尊为淑妃。太元三年,进为贵人,九年,又进为夫人.))



1楼2006-12-30 21:12回复
    晋书里写明了石勒的命令,他没有三夫人这一概念,宫中昭仪地位很高,离皇后只有一步,有昭仪被提拔为皇后的案例。
    ((立其妻刘氏为皇后,又定昭仪、夫人位视上公,贵嫔、贵人视列侯,员各一人;
    三英、九华视伯,淑媛、淑仪视子,容华、美人视男,务简贤淑,不限员数。))


    3楼2006-12-30 21:34
    收起回复
      这个我好迷糊,
      苻建有昭仪,苻坚有夫人,“秦主登立昭仪陇西李氏为皇后。 ”
      估计苻秦有皇帝的时候,昭仪地位很高。

      我原来见苻坚最爱张夫人,便把拓跋魏早期人人封夫人的制度往苻坚身上套,现在想想可能错了,
       从苻坚的好色程度来看,觉得他不太会如早期的北魏一样封一大堆夫人?!!苻坚最爱的那位张夫人说不定是三夫人之一。

      但苻坚没有称皇帝,而称天王,会不会改了很多后妃制度?找到的一个没称皇帝又给后宫起了一大堆称谓的就是曹操。(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


      4楼2006-12-30 21:38
      收起回复
        估计昭仪地位很高。
        “秦立昭仪齐氏为后”
        “秦王兴立昭仪张氏为皇后


        5楼2006-12-30 21:39
        收起回复
          只知道有昭仪,夫人的封号。
          冯“跋纳其女为昭仪”
          冯跋有宠爱的宋夫人


          7楼2006-12-30 21:49
          收起回复
            拓跋魏:
            开始时候,因为妃子数目小,皇后以下一咕脑儿都叫“夫人”。
            后来有了贵嫔之号,拓跋焘的母亲就是杜贵嫔, 拓跋焘时候,加了左右昭仪及贵人、椒房等。
            孝文皇帝元宏改革: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但我感觉孝文皇帝死后一直到北魏分裂,北魏似乎没出现“昭仪”,于烈侄女于贵人被立为皇后,高偃女高贵嫔被提为皇后。不知道是否因为 “昭仪”位置一直虚着。
            三夫人内容具体不知。估计有“贵嫔”和“贵人”。

            ((孝文改定内官: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
            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后置女职,以典内司。内司视尚书令、仆。
            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
            书女、小书女五官视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视四品。
            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北史)


            8楼2006-12-30 21:56
            收起回复
              1)萧道成开国,建元元年(公元479年),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
              九嫔: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以上同晋朝制度)
              散职: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2)萧赜,永明元年(公元483年),
              ((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佩于阗玉。淑妃旧拟九棘,以淑为温恭之称,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以比三司。夫人之号,不殊蕃国。 降淑媛以比九卿。七年,复置昭容,位在九嫔。))(南齐书)
              这段文字看得我糊涂,“金章紫绶,佩于窴玉”是三夫人的标志,又在南齐书里看到这样的句子(( “永明中无太后、皇后,羊贵嫔居昭阳殿西,范贵妃居昭阳殿东,宠姬荀昭华居凤华柏殿。”)),看来永明元年的新令颁布后,羊贵嫔范贵妃地位都很高,还知道后来的潘贵妃潘玉儿非常得宠。怀疑此时三夫人具体名额为:贵嫔、贵妃、淑妃

              我还猜永明中九嫔可能变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昭容、淑仪、婕妤、容华、充华(用昭容换去了淑媛?)

              3)建元三年,太子宫设置三种女职,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


              11楼2006-12-30 22:29
              回复
                萧衍玩的女色不多,找不到确切制度,他的儿子们当皇帝时间都很短,反正萧纲很多女人都叫“夫人”。
                ((萧衍最爱的丁令光“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
                “贵嫔>贵妃”(萧绎最爱的王氏为贵嫔,此外他还有一个不太出名的夏贵妃)
                “贵嫔>贵人”
                三夫人,九嫔封号具体不详。


                12楼2006-12-30 22:33
                回复
                  陈霸先不好色,也没当多久皇帝,来不及拟定后宫制度,他的继承人陈茜是个风流的主儿,在世祖天嘉(公元560年开始)初,诏立后宫员数。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
                  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以上同刘宋泰始三年即公元467年制度)
                  散位:美人、才人、良人

                  贵妃>贵嫔>贵姬(张丽华比孔贵嫔得宠)

                  公认,陈后主宠爱张贵妃和孔贵嫔,可
                  “张、孔二贵妃日夜构成后及太子之短”(陈书和资治通鉴都犯错了,又一处把贵嫔误写成贵妃的例子)


                  13楼2006-12-30 22:35
                  收起回复
                    南史后妃传里有对梁后宫的描述,说和陈朝制度一模一样??? 贵嫔位在三夫人之中,且没有贵人封号,明显和梁书矛盾,((萧衍最爱的丁令光“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 (梁书)

                    从南史后妃传找出的下文会不会是从陈书里抄的??我不觉得萧梁贵妃地位会比贵嫔高。


                    ((梁武拨乱反正,深鉴奢逸,配德早终,长秋旷位。定令制贵妃、贵嫔、贵姬
                    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
                    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东宫置良娣、
                    保林为二职。及简文、元帝出自储蕃,或迫在拘絷,或逼于寇乱,且妃并先殂,
                    更不建椒阃。))


                    14楼2006-12-30 23:10
                    收起回复
                      我反复考虑,会不会
                      石勒后宫里
                      昭仪、夫人,贵嫔、贵人,淑媛、淑仪,容华、美人
                      的次序,无三夫人九嫔的概念,每个封号没有定额等等特征,是一套对北方各朝影响很大的体系,因为后来北方的多数政权里,昭仪成了众妃之首(对比南方“昭仪”偶尔能上个中级职称),而只有匈奴汗和慕容燕的众妃之首能明确为贵嫔。
                      我不知道孝文帝之前的北方各朝有无三夫人九嫔的概念,反正石勒,拓跋魏早期是明确没有的。


                      30楼2007-01-13 00:39
                      收起回复
                        上夫人是不是三夫人的统称?把“夫人”作为后妃的封号真造孽,如果不是因为司马昭,可能晋宫里就会有昭仪了


                        52楼2007-08-23 19:04
                        回复
                          怀疑此时三夫人具体名额为:贵嫔、贵妃、淑妃

                          我还猜永明中九嫔可能变为:修华、修仪、修容、淑媛、昭容、淑仪、婕妤、容华、充华(用昭容顶替了淑妃的位置)

                          ----------
                          他人意见
                          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


                          53楼2007-08-23 19:18
                          回复
                            我的印象中,明朝后宫很多是官军户家女儿


                            124楼2011-01-31 23:48
                            收起回复
                              在晋朝“夫人”是皇帝“三夫人”之一的封号,也可以是泛称,比如晋书写“及后有疾,见帝素幸胡夫人”。这里的胡夫人就是司马炎的贵嫔胡芳。


                              126楼2012-12-05 2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