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绦虫症
寄生于大之绦虫类甚多。密布于世界各地。为犬之重要寄生虫。最常见的瓜实条虫,虫体很长,头节吸着在粘膜上,其节片会随 粪便排出,经跳蚤而传给其它犬只。虫体大量吸取营养,而使犬只营养不良、毛质干燥无光,若虫体过多,亦会阻塞肠道。
1.犬绦虫(瓜实绦虫) Dipylidium caninum 大小15×50宽2mm。成熟节片之形状似西瓜种子。寄生于犬外亦可寄生于猫、狐,偶见于人之小肠。中间宿主为犬蚤及犬虱。
2. 胞状绦虫Taenia hydatigena大小120×500,寄生于犬及野生肉食兽之小肠。中间宿主为猪、绵羊、山羊、牛。有时为犬、猫、猿及人。在中间宿主之腹腔浆液膜、肝、横隔膜等处形成鸽卵大至鸡卵大之细颈囊虫。
3. 孟松裂头绦虫 Diphilobothrium latum大小80cm寄生于犬、猫之小肠,第一中间宿主为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蛇、虻、鼠、狸、狼、貂、猪、在人体甚少见。
一生活史
拟叶目绦虫(裂头绦虫)与圆叶目绦虫之生活史差异甚大。裂头绦虫之绦虫有产卵门,故寄生时虫卵与粪便同时排出。虫卵于自然界徐徐发育,经2至3周后孵化出六钩幼虫,六钩幼虫于水中游泳被第一中间宿主水蚤食入于其体腔,约经20天后成为前拟尾虫(procercoid)。
有前拟尾虫之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之蛙、蛇、猪、鼠等摄食,寄生于其皮下组织、肌肉、及体腔,经3周后变为拟囊尾虫(plerocercoid),拟囊尾虫被最后寄主摄食时则感染。圆叶目绦虫之绦虫无产卵门,故成熟节片不产卵而直接与粪便同时排出,被中间宿主摄食后于其体内发育成囊(cysticercus)。
二病害
症状通常以消化障碍兴贫血为主征。寄生数多时有肠炎、下痢或便秘、稀毛、异嗜、腹痛、**有痒觉、故以会**着地爬行。
三诊断
粪便检查。裂头绦虫可由粪便中检出虫卵。一般绦虫需由粪便中检查成熟节片。孟松裂头绦虫卵60~63×30~35卵壳厚、微棕色呈纺缍状。左右之弯曲,两端尖一端卵圆,内含一个卵细胞与数个卵黄细胞。一般绦虫类依形态易识别之。犬绦虫呈瓜子种子状, 7~2至3m,两端尖,胞状绦虫比犬绦虫大7mm,各节两端呈方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