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吧 关注:188,349贴子:1,243,504
  • 8回复贴,共1

王曾瑜教授回答网友提问(完整版)--------大家觉得怎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按,这是国学数典开展向王曾瑜教授的访谈,得到了王先生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首都师大邱志诚兄的热情支持。感谢王先生,感谢邱志诚兄。由于国学数典最近服务器搬家(延边-许昌),所以暂时贴不上地址了。等论坛恢复,我再把地址贴过来。
向王曾瑜教授请教!
1、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提交给了王教授。问题由论坛选择,可能选的不准,甚至错误。请原谅。
2、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得到回答。
3、请耐心等待。
4、问候的话、打招呼的话,均已删除。



1楼2012-05-10 21:59回复

    二0、中国古代私家军比官军更有战斗力是否普遍的现象,原因何在?军队在打天下时很有战斗力,守天下时缺乏战斗力是否普遍的现象,原因何在?(绿如兰 )
    答:不要以为民间称呼为岳家军,即是岳飞的私家军。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的政体,决定军队的腐败必然滋生,而天长日久,就丧失战斗力。
    二一、宋代有武弱文强的现象,两者之间有某些必然联系吗?(绿如兰 )
    答:不见得文强必定武弱,但在宋代,确有必然联系,人们已论述很多。
    二二、《文献通考》对岳飞抗金不以为然,颇有岳氏不识时务之慨,王先生以为然否?(恨晚)
    答:不记得。如果说岳飞抗金为不识时务,无非是宋高宗和秦桧降金有理,不必再论。
    


    6楼2012-05-10 22:04
    回复

      三一、宋代两浙路中的浙东、浙西路的分界线是钱塘江还是行政上的划分?宋代的杭州城也是跨江的吧?以及后代所说的浙东浙西所包含的范围是否有变更?(西泠处士)
      答:宋代的杭州城当然不是跨江的,钱塘江,即浙江在城南。浙东、浙西路的分界线,有的恰好是钱塘江,但非全部,当时各级行政区划的分界线也不可能准确。
      三二、阅读先生的作品,我发现先生很少几乎没有提及“唐宋变革论”,很好奇先生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而今宋史学界似乎对此非常的热衷,在理论上似有一种被冲击而不得不反应的感觉,先生对北南宋社会经济等有深入研究,同时亦是唐史大家张泽咸先生好友,看先生文章也知道先生对通鉴颇为熟悉,所以有此唐宋研究背景,希望先生谈谈你对唐宋变革论的看法或者说该如何对待这一“理论”。 (盖棺)
      答:对所谓“唐宋变革论”没有深入考虑,自己学力不够。我在《宋朝阶级结构》的后论中有一小段议论,“在中华四千年古史中,最明显的社会变动自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到明清,尚看不出有如春秋、战国时期那样剧烈的社会变动”。“直到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方继春秋、战国之后,发生了另一次新的更剧烈的大变动”。但在此书确是说了一点唐宋之际阶级结构的小变动,如张邦炜先生的书评说拙作的“贡献”,是“从阶级结构方面为‘唐宋变革论’提供了若干论据”,此说也可说有一定道理。唐宋之际的变化,当然不可能与上述的两次相提并论。另外有一通信,将在适当时候发表。“唐宋变革论”如今成了时髦,这里有《治辽宋金史杂谈》(《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的一段话:“目前社会经济史门庭冷落,而唐宋变革论却香火颇旺。一些学者颇愿将自己的选题戴上唐宋变革论帽子,其实,究某些论著的内容,似不必戴此帽子。依我之见,欲谈变革论,只怕首先应从社会经济史着眼,而正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一些学者如果不从自己的研究范围跳槽,认真对唐宋社会经济史下功夫,只怕难以有真正有份量的发言权。”
      三三、请问王先生:中国史学界对宋朝评价偏低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近年来却因为西学的推动,把宋朝的地位抬高,而先生的高见如何?宋史研究的前沿和方向又应如何前进?(中国民学生)
      答:我没有对自宋以降,人们对宋朝历史所作的各种评估做过认真调查和研究,印象似乎人们是从各种视角,或高或低,对宋朝评价偏低的抬高,不能说全在于西学的推动。例如钱穆先生从制度史的角度,对宋评价很低。当人们从经济和教科文的角度着眼,又对宋朝予以高评,例如陈寅恪、邓广铭、漆侠等先生。但他们也决不是对宋朝处处予以高评。关于后一问题,请参见拙作《宋史研究要点》(《文史知识》2006年第9期或《丝毫编》),但其上所说也仅供独立思考,至少不见得全面和系统,可以作不少补充。
      三四、一说王安石变法失败,因为地方行政混乱,地方县级行政机关名存实亡云云,可采信否?上意不落地方,自古有之,变革者自不可迷信京师发出号令然后天下一心,况始唐五代以降地方离心,王安石其时可有顾及於此?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千头万绪,况复中国行改革行新政,一举而成功之时,亦必举国一心之时,王安石的经验有否作为后世改革的指引?(chimotree)
      答:王安石变法是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如此简单化的论述。如欲真正下功夫研究,需要认真研讨宋神宗在位时的各方面情况,并且也会牵涉至少北宋时的不少方面情况,就须认真读史料。
      三五、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中国历史版图的形成,文德与武功在其中的影响关系能否度量,如何度量?“由流寇到坐寇”是中国改朝换代、重新建立社会秩序的基本模式,不知先生以为然否?(绿如兰 )


      9楼2012-05-10 22:09
      回复

        五一、想提一点意见供先生参考,即先生已出之三本论文集《锱铢编》、《涓埃编》、《丝毫编》,后学觉得在收文上有些混乱。个人觉得丝毫编中大量回忆书评自述为学历程等文章,以及锱铢编中几篇书评可以单独作为一本集子。实际上先生涓埃编就全收录的正式论文。(盖棺)
        答:其实,所谓正式论文与非正式论文并无严格的界限,我开始编文集,也有您的思路,后来觉得,不妨所写的都编入。
        五二、先生一直呼吁年轻学者应该了解学习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灵活运用到治史中。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之深刻认识,以及对此之坚持,大家有目共睹。请问先生在西方理论大量进入历史研究的当下,该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研究历史,怎样做到先生所说的“历史事实应是历史哲学之母,而不是历史哲学之奴”。 (盖棺)
        答:从史实出发,多考虑、分析与某些论点相悖的史料。依个人之体会,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及由此派生之国家与法的理论,区分表象与本质,支流与主流,个性与共性等,对研究历史尤其有用。譬如某些统治者冠冕堂皇的浮词说了一大堆,其实大抵只是表象,不必认真或过于认真对待。如宋太祖说“道理最大”,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他真要认识“道理最大”,就须恪守臣规,不抢孤儿寡母的江山。宋人附和的史料不少,史家似无重视的必要,似难于将此语对宋朝历史进程的影响说出个究竟。
        五三、请王先生评论一下当代中国以及海外宋代史研究的现状,总体水平和展望。(东海人)
        答:近年对国内外宋史研究动态了解愈来愈差,问题太大,没法说。但前面对三八、三九、提问的回答,讲了部分情况。
        五四、请问王教授是怎样看待野史的?野史的真实度一般有多高?(lujie)
        答:笼统说野史的好坏和真伪不妥,贵于对某些记载具体分析,以判断其史料价值之高低。
        五五、后学想研究宋代礼制,重在礼制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应该如何着手?目前我是准备了二条路:一是从文献入手,梳理晚唐五代宋的礼制方面的文献;二是选择某一朝就其礼制制度上的变革进行一番细致探讨,如徽宗朝。不知是否可取?(周克商 )
        答:可以,但首先应研读《周礼》、《仪礼》之类。我对此并没有下功夫。唐宋之际,恰好是席地而坐到使用椅子之类的转变,这对礼制的具体规定有相当影响。
        五六、王先生您好,我在读书时发现《武经总要北藩地理门》保存了辽代诸多地理建制及其周边民族情况的记载,据我了解,此部分是宋人根据其使节报告和边疆谍报综合而成的信息,感觉很有价值。后来看到傅乐焕先生在《辽四时纳钵五考》一文中谈到《武经总要北藩地理门》的史料价值,他认为“武经所记各地道里方向最多错误,余别有跋《武经总要边防门》及《北藩地理门》论之”(《辽史丛考》,第74页),即对自己原来的看法产生动摇,想请教您现在学界对《武经总要北藩地理门》史料价值是怎样评价的,其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信史来使用。此外,我查遍诸多目录,没有看到傅乐焕先生所提“跋《武经总要边防门》及《北藩地理门》”之文,不知在哪里能看到傅乐焕先生的这篇文章。多谢王先生的指点!!! (cn_hyunhwa)
        答:此非伪作,我也使用过,可与一般史料同等对待,其记载之正误当然须作考证。傅乐焕先生此文我也不知是否发表。
        


        13楼2012-05-10 22:13
        回复
          发完了...吧主们觉得怎样?
          @宋朝吧
          @红茶魔术猫
          @东归
          


          14楼2012-05-10 22:18
          回复
            啊?在哪啊?没看到啊


            17楼2012-05-10 22:51
            回复
              本来还想捞个精品,这回糗大了啊!!!


              20楼2012-05-10 23:01
              回复
                @红茶魔术猫 吧主是岳飞粉,他应该知道吧...
                


                22楼2012-05-11 00:02
                回复
                  人家有疑问,你应该给他解释一下嘛,毕竟他也没骂人,就这么封号不太好吧....


                  24楼2012-05-11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