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梅笙吧 关注:179贴子:9,371

回复:【收藏】文物竹木器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名  称: 彩绘木板人物图 
  制造年代: 唐 
  材  料: 木 
  收 藏 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介  绍

  唐代木器,历史悠远,保存实属不易。墨绘和彩绘人物图,仍明晰可辨,是唐代戍边军士的历史遗迹,反映了当时的戍边文化特征。

  图中墨绘持剑人物,线条简洁,衣纹处理有中国画的线描特征。附图彩绘人物双手握兵器,动态可掬,脸部及手部填白,衣衫填彩,似壁画的表现手法。墨绘人物头戴幞头官帽,五官寥寥点笔,形象有趣,衣纹走势随动态而定,表现自然随和,非刻意描绘之作,故显纯真朴实之美。

  由于这类器物未有机会进入一般市场,所以价值待议,也因此未见有仿品。仿制古代的珍贵器物,往往是出于利益上的考虑,如果无利可言,自然也就不会有仿品。

  适宜保存于干燥环境中,该类唐绘木板能保存至今,与出土地新疆干燥气候环境有直接关系。


IP属地:福建18楼2006-12-25 11:58
回复
    .


    IP属地:福建19楼2006-12-25 11:59
    回复
      名  称: 院门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木 
        规  格: 260×160厘米 
        收 藏 地: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介  绍

        这是一件院门,可以从外面将门反锁。

        此门得自陕西南部黄河沿岸,门足部包裹铁活,门上各处铁活厚实精致,质感良好,经历上百年而不锈蚀,可见冶铁技术的高超。

        黄河沿岸曾一度流行使用过铁制的钱,而且是官府批准的,这是发生在宋代的事情。除了当时因年供岁币而使铜料日见减少之外,此地的冶铁技术高明,也是原因之一。

        此门不高,对开,足部包裹铁活,大面上也分别饰以铁条,并起铁钉,凡面积稍宽阔之处,铁面錾刻花纹。门环设计别致,下承两只小兽。环上也有一对小兽面,口中衔环,其中一只可以旋转,其后藏有钥匙孔。

        此门古拙可爱,深为人们喜爱。木质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已经露出木纤维,并被摩擦得极其光润,俗称“出筋”,这种历史的痕迹是仿冒不来的。市场估价:人民币100,000元。

        这样的老门,装饰感相当好。如果放置在大厅或办公场所,能够营造某种气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IP属地:福建20楼2006-12-25 12:00
      回复
        名  称: 雕花木窗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木 
          规  格: 1200×1000厘米 
          收 藏 地: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介  绍

          这应是原先较大空间建筑里的木窗,不能开启,根据雕刻看面的位置来推测,此窗应处在较高的墙面处,主要为通风采光用。

          中国古代的门窗的制作当载入中国工艺史,并值得大书一笔。北方地区有简洁大方的穿插工艺下的木制门窗,南方地区有雕刻细致入微的隔扇,特别是苏州地区著名的能工巧匠发明了攒插工艺,即用很小的木条通过不同的榫卯结构攒插成大面,构成精致绮丽的画面,同时也克服了木材的内应力,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这件木窗,工艺并不是最精妙的,但却具有代表性。

          此窗形式感极好,外框方,内框圆,内框又以卡子花固定住一个圆形的透光面,其中以著名的攒插工艺制作的攒心格子,术语叫做“冰凌炸”。圆框下是两块浮雕人物山石图,雕刻精细,传统绘画构图。圆框和方形外框之间的空隙,以透雕草花角修饰。在运用了多种装饰手法的同时,此窗表现出的疏密关系和整体感,都是相当成功的。市场估价:人民币30,000元。

          有的木制门窗上的雕刻生动活泼,见219、220、221图等。此类木制窗,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收藏品类。从这些古代的门与窗上,我们常能看到一些传统人物故事,还有一些如今已失传的戏曲曲目。

          杉木是古时常用来制造棺材以及门窗的材料,因有大料,且不扭曲不腐烂。另外,楮木也是南方制造门窗常用的材料。虽然是软木,但也须时时上蜡,以保证清洁。


        IP属地:福建21楼2006-12-25 12:02
        回复
          名  称: 飞来椅
            制造年代: 元 
            材  料: 木 
            规  格: 约长2600厘米 
            收 藏 地: 北京私家

            介  绍

            飞来椅又称“廊椅”、“美人靠”,是木结构建筑上比较常见的构件,特别是在安徽南部的徽式建筑上更为多见。它一般都设在两层建筑的第二层面对天井的一边,可以当作二楼回廊的栏杆,同时又是可以倚靠的座椅。在江南园林特别的建筑如水榭等处,临水处也常有类似的栏杆。

            飞来椅是建筑和家具的统一体,从传世的文物来看,至少在元代,飞来椅已相当流行。从元以前的绘画中,也见过飞来椅的形象。至于从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更是常常能见到有关凭栏的句子。这里的栏,是不是飞来椅,已无法考证,但无论如何,飞来椅是中国最为古老的家具式建筑构件之一,是无庸置疑的。另外,它也是中国古代家具从建筑演变过来的一个佐证。

            飞来椅只有前腿,在原先的木结构建筑上,前腿应是与建筑回廊或相临地面相接的,从而椅背向外喷出,形成漂亮的曲线。而且这曲线的设计,又是合乎人体轮廓的,倚靠起来比较舒服。单个的飞来椅,只有靠墙而立,单独不能放稳。椅子的靠背依然是建筑栏杆的风格,而前牙板的壸门曲线,正说明了明式家具中这常见的设计的来源。

            这件飞来椅的造型和纹饰,都与更早以前的基本相同,古朴单纯,直线和曲线的结合是自然主义的。这种自宋代沿袭而下的自然主义审美风格,逐渐地发展成熟,影响到明代,并在明式家具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元代的飞来椅体量较大,形式上留有更多的建筑语言,如腿部弯曲的曲线,几乎保留了石雕的所有特点。

            市场估价:人民币50,000元左右,视其格调雅丽与否价格有所不同。

            飞来椅的收藏,是爱好家具和建筑的收藏家都颇为关注的。但是由于飞来椅的体量较大,而且不能独立摆放,因此陈设时需要比较宽大的墙面空间。


          IP属地:福建22楼2006-12-25 12:02
          回复
            名  称: “六盈堂”匾额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木 漆 
              规  格: 长约2800厘米 
              收 藏 地: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

              介  绍

              匾额,又称“扁额”,是挂在厅堂或亭榭上的题字横牌,有时也单称“匾”或“额”。

              匾额在明清时期非常流行,几乎但凡有厅堂亭榭之处,都要配上对联和匾额,否则建筑似乎没有完成。在传世的许多匾额中,有的体现了中国古时人们对生活的各种看法,有的凝聚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有的则是书法大家的墨迹真传,还有的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六盈堂”匾为常见的长方形,边框处以大漆彩绘,并描金绘龙纹。“六盈堂”三字为行楷,笔不连带,着墨浓重,雕刻用刀爽快老辣,更显其端庄有力。底子为金漆涂就,立粉堆出八宝纹饰,遍布匾面,富丽堂皇。款落“嘉庆二十一年孟夏吉旦古剡周无三书”。

              该匾体量巨大,字体劲道,装潢考究,是富贵人家所用匾额。此匾制作精细,特别是底子的处理,虽为嘉庆时作,但很有乾隆之风。市场估价:人民币22,000元。

              一些收藏家看好牌匾的收藏,因其携带的文化信息丰富,而本身又具装饰性,加上这些年大兴土木,有不少老房子被拆除或改建,牌匾入市量可观,如今的价格还是比较低的。

              牌匾在保存之时,还是以挂起来比较好,这样可以防止落地储藏时下部受潮而木质朽糟。


            IP属地:福建24楼2006-12-25 12:04
            回复
              名  称: 竹箫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竹子 
                规  格: 长65.4厘米 
                收 藏 地: 私家

                介  绍

                竹箫是中国古代最为流行的箫管乐器之一,最初只有孔四个,后发展为六个音孔。可吹奏较为舒缓的乐曲。箫的音色饱满清幽,尤其适合演奏空灵悠远的曲子,用于合奏或独奏。古时以若干竹管编成的管乐器为“箫”,即我们如今所说的排箫。后人将单管直吹者称为箫,又称“洞箫”。

                相传洞箫出自羌中,汉代时称“羌笛”,古有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指的便是它。由于箫的音色悠远,不似人间音乐,所以人们常将传说中的神仙和箫联系起来,如八仙中的韩湘子,又如“吹箫引凤”的故事等。另外,箫还是古时文人颇为青睐的乐器,在诗词中多次出现,如杜牧就有著名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该箫为竹节制成,正面开孔五个,背面一个,上端开一吹孔,是标准的洞箫的样式。管上錾刻有诗文一篇。

                市场估价:人民币8,000元左右。

                从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各种文献来看,箫管常常是与道家的仙风道骨联系在一起的。箫本身的造型千变万化,也只是一根管而已,重要的是箫的音色的空灵,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有着某种共通之处。

                收藏乐器像竹箫这样的,往往都是音乐爱好者。其价格不是高得离谱的情况下,可以一购,但要注意,这类器物特别精彩的很少,因此升值的希望不大。注意不要折断。竹子经历上百年,韧性已失,变得较脆,易于折断。


              IP属地:福建25楼2006-12-25 12:06
              回复
                名  称: 黄花梨官皮箱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黄花梨 
                  规  格: 高41厘米 
                  收 藏 地: 私家

                  介  绍

                  官皮箱,并不是官府衙门里使用的东西,却主要是妇女所使用的盛放梳妆用品的箱匣。 

                  王世襄先生曾著文讨论官皮箱的实际功能。从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官皮箱这一事实来看,官皮箱定为日常用物。从不少官皮箱内里仍存镜支来看,一部分官皮箱可能是镜箱。从大部分官皮箱都有拍子、锁鼻,有些还有夹层、暗室来看,官皮箱还具有一定保藏贵重物品的功用。另外,从见过的官皮箱实物中,也发现有作为盛放文具的匣子的,可能是孤品。 

                  此官皮箱为平顶,(也有盝顶的,),对开门(亦见独门的)。揭开上盖后,内有一平台,可置放镜支等物。对开门内,是数件细小抽屉,为盛放首饰、妆奁用品的地方。箱体两侧,有提环各一只。上盖与两对开门相交处,设叶面和拍子,可加锁。此官皮箱是传统常见式样。 

                  官皮箱的造型和装饰随着其主人的经济地位和审美趣味的不同而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如官皮箱有大漆满饰立粉彩绘的,华丽雍容,有饰以镶嵌或满雕花纹的,也有不加雕琢的。此件作品当为后者,虽然制作时间为清代,但仍保留了较浓厚的明式风味。市场估价:人民币50,000元左右。 
                 
                 官皮箱多是打开上盖后,方才能打开两门。如果在关闭对开门时,没有揭起上盖,容易将对门近合叶处和上盖正面两角磕坏。这一点尤其得注意。


                IP属地:福建26楼2006-12-25 15:52
                回复
                  .


                  IP属地:福建27楼2006-12-25 15:53
                  回复
                    名  称: 黄花梨小箱 
                      制造年代: 明 
                      材  料: 黄花梨 
                      规  格: 42×24×18.7厘米 
                      收 藏 地: 上海博物馆 


                      介  绍

                      《正字通》给“箱”下的定义是:“凡可藏物有底盖者皆曰箱。”箱是中国最常见的传统家具,宋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柜橱形式的家具少见,因此衣物、书籍等通常存贮在箱中。这是因为箱子的结构较为简单,使用空间可被充分利用,同时,通常形体不大,便于外出携带,因为两边都装有提环,便于搬动,也是居室中必不可少的贮物家具。这类箱子由于经常挪动,极易损坏,为达到坚固目的,各边及拼缝棱角处,常用铜叶包裹。箱盖四角多加工成云头形,正面装铜叶和如意云纹拍子、铜鼻等,以便上锁。箱式家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周墓葬中出土的家具中就包括箱,同时出土的还有案、凭几、木枕、榻,反映了当时贵族日常生活的风貌。 

                      它可代表小箱的基本形式。全身光素只在盖口及箱口起两道灯草线。此线起加厚作用,因盖口踩出子口后,裹皮减薄,外皮如不起线加厚,便欠坚实。故此线不仅是为了装饰,有更为重要的加固作用。正由此故,起阳线或灯草线成为小箱的常见做法。 

                      立墙四角用铜叶包裹,盖顶四角镶钉云纹铜饰件。正面圆面叶,拍子云头形。以上铜饰件均卧槽平镶。两侧面安提环。 

                      小箱的造型简练单纯,除为稳固而镶的铜饰外,少有其它装饰,展现出大面积黄花梨秀气的纹路,铜饰的金属光泽与古朴木质形式鲜明的对比,但却形成了古典的风韵。为明式箱式典型作品。市场估价:人民币60,000元。 

                      明式小箱虽然结构简单,光素无纹,但最能体现黄花梨木质美丽纹理的造型。明式家具的简洁风格在它的身上得到了极完美的体现。有的小箱在两侧的提环上方的箱体以及箱盖边缘处,各有一对铜制小环,原是拴有链子的,以防箱盖在打开时角度过大而损伤合页。没有安装链条的箱子更应注意。


                    IP属地:福建28楼2006-12-25 15:55
                    回复
                      名  称: 黄花梨凤纹衣架
                        制造年代: 明 
                        材  料: 黄花梨 
                        规  格: 底座176×47.5厘米,高168.5厘米 
                        收 藏 地: 上海博物馆

                        介  绍

                        衣架是用来搭披衣衫的架子,多放在家内床榻的一侧。《鲁班经匠镜》讲到有素衣架和花衣架两种,外间较为少见。当时的衣架与现在的衣架不同。现代衣架大多采用挂钩式或枝叉式,衣物多以脖领处挂在衣钩上。古人衣架,包括清代衣架,多采用横杆形式,两侧有立柱,上下承木墩底座,两座之间有横板或横枨,立柱顶端安横梁,两端长出立柱,尽端雕出龙凤纹或灵芝或云头之类。横杆之下安中牌子,上有透雕装饰,主要起牢固作用。衣服脱下后就搭在横杆之上。另外还有一种巾架,结构与衣架基本相同,只是长度较短,且多与盆架组合,但如放在室内,也可挂衣服,可称为单人衣架。

                        此衣架以厚木两方作墩子,上植立柱,每柱前后用站牙抵夹。两墩之间安装由纵横直材组成的棂格,这样使下部连接牢固,并有一定宽度,可摆放鞋履等物。此上加横枨和由三块透雕凤纹绦环构成的中牌子,图案整齐优美。最上是搭脑,两端出头,立体圆雕翻卷的花叶。凡横材与立柱相交的地方,都有雕花挂牙和角牙支托。

                        此衣架具有明式家具造型的特点,结构合理,装饰恰到好处,比例协调,不仅有很好的使用功能,也是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传统雕饰纹样有聚有散,使单纯的造型更加丰富,加之黄花梨的使用,增加了许多典雅、华丽的气质。

                        衣架在唐代就已出现,画于十世纪的《韩熙载夜宴图》就有一件带幔帐的架子床边立有一衣架,上面搭有衣服和铺盖。另外,大同华严寺附近金代阎德源墓所出土的家具中也有衣架,只是结构简单,造型粗糙,有立柱和底座,立柱之间为一整板。但无论如何,这些都反映出我国一千多年前的生活场景,说明了当时贵族和官宦家庭日常生活的细致和讲究。

                        这件黄花梨衣架的精妙装饰确给整个造型增色不少,环板上拐子凤纹对称均匀,古色古香、牙板、牙头等卷草纹舒展优美,整个雕刻手法细腻、流畅,表现出精湛的技艺。市场估价:人民币300,000元。

                        现代收藏中,衣架更多的时候是作为补壁的装饰物出现的,当然在装饰之外,又是非常雅致的实用物。


                      IP属地:福建29楼2006-12-25 15:59
                      回复
                        名  称: 黄花梨折叠式镜台
                          制造年代: 明 
                          材  料: 黄花梨 
                          规  格: 49×49厘米,支起高60厘米,放平高25.5厘米

                          介  绍

                          折叠式镜台,又名镜支,是梳妆用具。明代尚无玻璃镜,普遍使用铜镜,镜子后背有钮,拴以绶带,通常挂在支架上。镜台小巧玲珑,放在桌上可随时移动,十分方便,自是家居必备之物。

                          这件镜台上层边框内为支架铜镜的背板,可以放平,或支起约为60度的斜面。背板用攒柜做成,分界成三层八格。下层正中一格安荷叶式托,可以上下移动,以备支架不同大小的铜镜。中层方格安角牙,门成四簇云纹,中心故使空透,系在镜钮上的丝条可以从这里垂到背板的后面。其余各格装板雕螭纹。装板有相当的厚度,且为“处刷槽”,使图案显得分外饱满精神。底箱两开门,中设抽屉三具,四足内翻与蹄,造型低扁有力。

                          此黄花梨镜台色泽文雅,可平放的背板支起时,立即营造了另一个空间。背板上六块螭纹浮雕的重复使用,加强了装饰的节奏感,中间透空的云纹雕饰则虚实相应,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规律。整个镜支给人以富丽、灵秀、典雅的女性气息,具有明式典型的风格。市场估价:人民币140,000元。

                          镜支的收藏自成一系,为一些收藏家所珍爱。明及清前期的镜台主要有三种,即折叠式,俗称拍子式,是宋代流行的镜架演变而来的。图中这件镜台即为此式。不仅设计严谨,木工雕刻处处精到,看面用材也经过精选,且每块面板上都有深色花纹,是明式小型家具的精品。宋代镜架在《靓妆仕女图》中有见。折叠式镜台的保养主要是几点:首先是支架处结构纤细,容易折损;其次是箱体的对开门之合叶易损坏。这些都是须注意的。


                        IP属地:福建30楼2006-12-25 16:00
                        回复
                          名  称: 乌木书柜式多宝格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乌木 
                            规  格: 长99厘米,宽39厘米,高182厘米 
                            收 藏 地: 北京宝古斋

                            介  绍

                            多宝格也称什锦格、百宝架,在清代十分流行,与清式扶手椅同被认为是最富有清式风格的家具。

                            顾名思义,多宝格就是可同时陈列多件文玩珍宝的格式柜架,它兼有陈设与贮藏双重功能,但与一般纯为贮藏用的箱、柜、盒等有本质的不同,是可随主人所好陈设与各个空间相适合的艺术品。多宝格的尺寸伸缩性很大,可以大到一列成排,组成山墙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供陈列百件珍玩,也可小到一尺左右,置于几架之上作为摆件。图中这件乌木多宝格为书柜式,其上可陈列古玩,下可摆放书籍,具有多种功能用途。放置书房之中,消去其各种珍宝并置的俗气,格外雅致。多宝格的出现也体现了我国各种艺术品制作的成熟。

                            此柜为成对之一,是清中晚期作品。上部高低错落隔出格层,中间置双抽屉,下部为柜格,是清中后期流行的上格下门形式多宝格。多宝格主框架线脚铲地起边线,抽屉、柜门和牙子都有铲地浮雕,图案为拐子龙和八仙。多宝格上部辟出七个空间,两侧方形及长方形空间安装了透雕圈口(已有残缺),中间立墙,锼出正圆,入扇面、冬瓜椿、倭角、上翻云头等不同形状的开光。

                            此柜上部两侧方形及长方形空间圈口透雕装饰,为卷草纹,繁密连贯,为欧式风格,柜门八仙浮雕,刀法细腻,神情举止各异,十分精美。整体造型简练,牙子装饰为西方风格、格柜分割错落有致,装饰的优雅结合于造型,具有清式风格意趣。

                            多宝格是装饰性家具,造型多种多样,过去一定是有钱有身份的家中的摆设,由此可以推断,其价格不会太低。市场估价:人民币240,000元。


                          IP属地:福建32楼2006-12-25 16:15
                          回复
                            名  称: 红木升降式台灯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红木 
                              规  格: 长33.4厘米,宽35.5厘米,最大高125厘米 
                              收 藏 地: 北京私家

                              介  绍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清代,科学技术又有新的进步,各种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最高峰。同时,又受西方艺术的影响,清式家具在明代的造型基础上不断出新,仅灯具的款式在清代就有很多。常见的有置于地上的立灯、置于桌上的台灯、悬挂于楼堂庭院中的挂灯、装在墙上的壁灯、手持的把灯,引路的提灯等。为不同场景不同生活活动而设计的灯的种类如此之多,最终把古代简陋的灯具上升为做工考究、设计精良的家具类了。

                              图中这一款为可升降式灯台,为红木所做,属于立灯,又称为蜡台,民间称为“灯杆’,南方地区称其为“满堂红”。陈设于厅堂与建筑物融为一体,既美观又实用。此灯不仅说明工匠的制作水平之高,也向我们展示出了清代上层生活追求处处变化,处处讲究的心趣。

                              此灯台底座为座屏式,两块横墩之间夹壶门披水牙子,横墩各植立柱,由前后两站牙抵夹。两根立柱由四根横木(抹头)隔成三段,上段和下段分装透雕和浮雕的绦环板。灯盘以整料挖做,方中带圆,似柿蒂形,由四块倒挂花牙承托。造型风格仿明式家具,由于使用功能不同也多有创新。装饰上繁简得宜,相互呼应,很是协调,自有一种俊秀、儒雅的气质。市场估价:人民币120,000元左右。

                              此灯台可升降。灯杆下端有横木,横木两端出榫舌,能在立柱的内侧滑动;灯杆在侧面的不同位置开有三个小孔,可做三级升降。调整时,先推开最上一根横梁上的活木榫,将灯杆升至所需高度,再推进木楔即可锁定。

                              有一些收藏家专门收藏有价值的各式灯台,所以这些灯台在国际市场上十分走俏。


                            IP属地:福建33楼2006-12-25 16:16
                            回复
                              黄花梨三屏风式罗汉床 
                                名  称: 黄花梨三屏风式罗汉床
                                制造年代: 清 
                                材  料: 黄花梨 
                                规  格: 长210厘米,高80厘米

                                介  绍

                                中国古代款待至亲好友时,最高礼节便是“上床”,这里的床,即罗汉床。在中国古代汉语以及其衍生的语言中,凡水平之面,都有可能叫做床,如机床、苗床、牙床等。罗汉床原本也只是坐具,或者说是中国式的沙发,也被叫做是床。

                                此床有束腰,无托腮,牙条与束腰一木连做,床围子均用短材攒接成寿字图案。三屏风是一种称呼,指罗汉床的背板和两边靠板为三个平面组成。

                                以前寿字有许多种写法,有时难以辨认,如此罗汉床的围子的图案,如非点明,一般人是很少能够认出来的。

                                罗汉床常常比架子床更加受到收藏家的欢迎。这是因为罗汉床从功能上是客厅书房家具,格调比较高雅;另外,从形制方面来看,罗汉床与现代的床比较相象,而且所占空间较小。市场估价:人民币3,000,000元左右。

                                罗汉床的藤屉一般不能重压,以免断裂。


                              IP属地:福建34楼2006-12-25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