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乡路漫长吧 关注:2,086贴子:45,450

回复:【转帖】一个姿势足以说明问题——点评电视剧版的红楼梦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著第8回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宝玉因见他(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
大红羽缎对衿褂子
这张就是。
某版的。。。
某版黛玉很节俭,几十集下来就几件衣服,姥姥不给买。。。
请问谁尊重原著?




131楼2012-04-29 17:31
收起回复
    原著第50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一语未了,只见宝琴背后转出一个披大红猩猩毡的人来。贾母道:“那又是那个女孩儿?”众人笑道:“我们都在这里,那是宝玉。”贾母笑道:“我的眼越发花了。”
    大红猩猩毡
    这两人都是。老版的认真!
    某版衣服很节俭,因为黄瓜片要钱,贴黄瓜更要请人,要钱,没钱置办衣服。。。

    


    132楼2012-04-29 17:31
    回复

      这张,和大红猩猩毡一样,都穿的是毡,这里想说的是,大家戴的帽子叫观音兜。
      旧时妇女用的一种风帽。因帽子后沿披至颈后肩际,类似佛像中观音菩萨所戴的帽子式样,故称。

      观音兜是可以摘得,不是和现在的衣服一样连在衣服上的。
      674L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就是毡,称呼不一样而已。

      


      133楼2012-04-29 17:32
      收起回复

        女子的四德:德、容、言、功。
        第一是品德(能正身立本)
        第二是相貌(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
        第三是言语(言谈有礼、出言谨慎)
        第四是治家(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
        (《周礼、天官、九嫔》)
        这张别扭。背景的城墙发虚看着不真实不说,古代都城的城墙没这么干净,没这么簇新像刚刚建的,你这城墙像网游里面的。
        第一,妇容哪去了,妇容不光是容貌端庄(注意是端庄,不是性感妖艳,某版的可卿媚眼啊),这只是妇容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这张这些婆子们就不对了,不是说你蹲身做礼不对(吉礼还是凶礼就不说了,至少我看到一个凶礼,左下角左手在上,姿势不标准,放胸上去了,要到腰。。。话说这对一个群众演员来说是苛刻了点,但这是第一集,第一集是给大家第一映像的地方,你得把功夫做足才对,老版第一集哥之前简略8了下,每一秒都是礼。。。)。
        第二,还是大户小姐的礼仪规范,要注意避讳。林妹妹才出船舱,按正理,要赶紧进轿才是,免得被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特别是男子看到,小姐,一个未出阁的小姐更要注意的,这叫“男女大防”。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你们这么在公共场合就行礼,林妹妹就得还礼,这么一来林妹妹立在船头,小姐芳容一览无余,这是个什么体统?国公府里的婆子啊,这都不懂吗?
        第三,“礼不敬,勿有为”,礼节不是随便表示的,要在恭敬的场合才行礼,在不适合行礼的地方宁可不行礼。在大街上人来人往,是不兴行大礼的,古时候止步躬身垂首即可,现在点下头握个手就行。在洗手间碰到了上司,你恰好碰到了,难道就在厕所鞠躬握手拥抱?当然不是,得出来行礼对不对。这里,码头人来人往,是不适合行礼的地方,你们这么堵在码头上行礼,不雅观,还妨碍别人。

        


        134楼2012-04-29 17:34
        回复

          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直线上。
          老版标准优雅,某版东张西望。。。

          


          135楼2012-04-29 17:34
          回复

            “立不中门”
            站的时候别站在门口,挡别人的路,还有碍观瞻,特别对小姐来说,显得不端庄。
            这张,站在门口就不对了,还停半天扭捏,要扭捏也不能在门口
            探花林如海的女儿,贾雨村的学生。。。

            


            136楼2012-04-29 17:35
            回复

              “趋礼”
              一是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二是客人造访,主人迎接,主人要快步相迎,客人要快步接迎。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老版表现了这点。看迎接宝钗母女,从裙子可以看出是快步相迎。
              宝钗母女快步接迎,可看视频发现,这时披风有点飘了,体现快步。
              某版见面的场面我看不出快来,倒是瞬间移动使一大群人快得像幽灵在飘。

              


              137楼2012-04-29 17:35
              回复
                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某版的总觉得别扭,某版第一集吧(只看了这一集,两个舅妈和三春见林妹妹,相互之间行礼那叫一个快,一蹲身一站,一秒钟行礼完了,古时候礼可是大事,很慎重,要舒缓优雅才是。
                那时社会节奏没现在这么快,一天请安就三次五次的,你说你行礼这么快干什么。又不是用胶卷的时代了,你还心疼电不成,老版才是用胶卷,可在表现礼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细致,看了老版才觉得有味,才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看老板能学到传统文化,感受国学的精髓礼节
                某版的快餐。。。
                你是功课没做足。。。
                这是退必迟,林妹妹告退,动作要缓,优雅,端庄。
                古代就是这样,表现礼再认真都不为过,中国是礼仪之邦,是礼治社会,礼是头
                等大事。
                某版说要传承中华文化,你怎么在表现和传承?

                


                138楼2012-04-29 17:36
                回复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这张就是,我怎么觉得老版是礼仪民俗教科书了。。。

                  


                  139楼2012-04-29 17:36
                  回复

                    为什么轿子要从西角门进?
                    清制,国公府东西各有一间角门,也叫阿司门,供人们出入。
                    清代方睿师的《蕉轩随录》中说:“外官衙署正门左右各有一门,谓之东角门、西角门,下官参谒,均由角门入也。”角门的设置,使大门可以平日关闭,视时视事而开,是为礼仪方面的需要而设的。
                    接待外客贵宾才用正门,比如迎接元妃省亲,才开了正门,大家在正门等候。但林妹妹是本家亲戚,又是晚辈,就不用正门了,从正门走也是不合规矩,破坏制度的。
                    现在也一样,一些单位的大门,两边都有小门,平时大门不开的(除了车辆进出),人们从小门进出,要是哪天有领导视察,或是有什么大活动,才开大门,这样做就是古时候正门角门的沿袭。

                    


                    140楼2012-04-29 17:36
                    回复

                      为什么要换小厮抬轿。
                      外面的轿夫抬进门了,换成家里的小厮抬。
                      并不是下人太多了,怕闲得慌。是避嫌的原因,家里的小厮要服侍主子,平时看到夫人、小姐是免不了的事。所以叫他们抬进来,碰见了女眷也不算违礼制。但女眷特别是夫人小姐叫外面的轿夫看到就违礼了。某版直接就从街上抬进去了。。。

                      


                      142楼2012-04-29 17:37
                      回复

                        古代戏子的地位比妓女还低,甚至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这句话,永远给妓女和戏子上了无形的枷锁,使这两者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把人分为三教九流,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而九流又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而戏子就是下九流的第七位,地位仅仅高于乞丐,但是还低于娼妓。当然到了现在,不再分什么三教九流,现在的演员啊艺人啊什么的还是挺有体面的。
                        这句,油头粉面就是说的戏子,因为戏子要上油涂面抹粉,故“油头粉面”指代戏子。


                        


                        143楼2012-04-29 17:38
                        回复


                          144楼2012-04-29 17:38
                          回复

                            关于“慵妆髻”,原著多次提到晴雯的“慵妆髻”。
                            “慵妆髻”也叫“慵来妆”,相传是汉成帝的妃子赵合德自创的一种发髻样式。
                            是一种偏垂一边的蓬松发髻,使女子显得娇媚。
                            老版的晴雯就是标准的慵妆髻。

                            王叔晖先生的《晴雯补裘》就是慵妆髻。

                            


                            145楼2012-04-29 17:39
                            回复

                              这个赵合德是汉成帝妃子赵飞燕的妹妹。
                              赵合德体态丰盈,极擅妆容,创作了很多新奇的妆型。如淡扫胭脂的“慵来妆”,衬倦慵之美,薄施朱粉,浅画双眉,鬓发蓬松而卷曲,给人以慵困、倦怠之感,更显女子娇媚。
                              汉《赵飞燕外传》载:“合德新沐,膏九曲沉水香。为卷发,号新髻;为薄眉,号远山黛;施小朱,号慵来妆。”

                              


                              146楼2012-04-29 17: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