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乡路漫长吧 关注:2,086贴子:45,451

回复:【转帖】一个姿势足以说明问题——点评电视剧版的红楼梦的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撒帐,这是传统婚俗之一。
撒帐婚仪起源于汉朝。《事物原始》说:“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之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将五色果撒向帐中,帐中的汉武帝与夫人以衣裾接往怀中,其意义在于感应五色果的生殖力量,以早生贵子。撒帐,则是以帐中婚床或帐中新婚夫妇为对象的,中心活动是将抛撒物撒向婚床,以使得新婚夫妇感应抛撒物的生殖力量而生子。
撒东西可以有这些:
枣与栗,枣与早、栗子与立子读音相谐,枣与栗合起来含“早立子”的意思。
桂圆,桂圆中的“桂”与“贵”谐音,圆又可理解为“圆满”之意。
莲子,“连生贵子”之义。
荔枝,与“利子”谐音。
五色果,花生、黄豆、稻谷、松子、瓜子,各种果子混合在一起,五颜六色,既好看,又有祝子之意。




115楼2012-04-29 17:25
回复
    婚礼主持须是全福人,所谓全福人,指上有父母健在,有丈夫,下是儿女双全的妇人。按民间婚俗礼仪,在婚礼上须有全福人照料诸多事项,以求新婚夫妇未来吉祥如意。
    老版用的是标准的撒帐歌,这个歌原著里是没有的,难为老版剧组了。找来原汁原味的撒帐歌。
    婚礼上撒帐要童子来撒,也是早生贵子之意。
    明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记》载有一首“撒帐歌”:
    撒帐东,帘幕深围烛影红,佳气郁葱长不散,画堂日日是春风。
    撒帐西,锦带流苏四角垂,揭开便见(女亘)娥面,输却仙郎捉带枝。
    撒帐南,好合情怀乐且耽,凉月好风庭户爽,双双乡带佩宜男。
    撒帐北,津津一点眉间色,芙蓉帐暖度春宵,月娥苦邀蟾宫客。
    撒帐上,交颈鸳鸯成两两,从今好梦叶维熊,行见珠(虫宾)来入掌。
    撒帐中,一双月里玉芙蓉,恍若今宵遇神女,戏云簇拥下巫峰。
    撒帐下,见说黄金光照社,今宵吉梦便相随,来岁生男定声价。
    撒帐前,沉沉非雾亦非烟,香里金虬相隐快,文箫金遇彩鸾仙。
    撒帐后,夫妇和谐长保守,从来夫唱妇相随,莫作河东狮子吼。
    撒帐歌是配合仪式唱的,每一段歌配合着一个方向的抛撒仪式。撒帐歌具有规定抛撒程序的作用,唱完所有的歌,便完成了抛撒仪式。完整定型的撒帐仪式,应是歌与动作的有机组合。由于有了歌的配合,撒帐的祝福意义也更加明朗化了。从上引撒帐歌来看,撒帐尽管包含了多种祝福意义,但主题仍是祝子。

    


    116楼2012-04-29 17:25
    回复
      再说一个男女忌讳之话。
      这里,香菱说薛蟠要娶了,是喜事,宝玉却面露忧虑,说我为你担心,为什么这么说呢?香菱是薛蟠的妾,薛蟠要娶正妻了,那么正妻讨厌和排挤妾是很正常的(从后来看的确这样),而香菱和宝玉一起呆在园子里几年了,宝玉最怜香惜玉了,怕香菱以后受欺负,所以这么说。
      但这在过去是忌讳的,首先这是别人的家事不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跑来瞎凑合什么,而来香菱是有夫之妇了,你说“我为你担心”是什么意思?就算在情侣间,如宝玉黛玉之间,连“我为的是我的心”这样的情话都是在吵架之后真情流露时才说,这句“我为你担心”比“我为的是我的心”还要露骨些,人家小媳妇听了,肯定骂流氓了,好在香菱有涵养,又因为宝玉是个爷,才之说了句“看来你是个亲近不得的人”。

      


      117楼2012-04-29 17:26
      回复


        118楼2012-04-29 17:26
        回复


          119楼2012-04-29 17:26
          回复

            这里,秦可卿死了,所以四下,凤姐就知道家族里有人死了,才说“不好”。



            121楼2012-04-29 17:26
            回复


              122楼2012-04-29 17:27
              回复

                还是关于谁尊重原著。
                第六回,刘姥姥见凤姐。
                原话: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什么是昭君套,是一种用动物皮毛做的女式帽子,但没有顶,要露出发髻,正确的讲应是帽套。它在明代称为“卧兔儿”,用海獭皮做的就称“海獭卧兔儿”,用貂鼠皮做的就称“貂鼠卧兔儿”。(这是沈从文的中国服饰史上的话)
                现在还有老年妇女冬日常戴一种黑色大绒做的帽子,大约就是这种“卧兔儿”或者“昭君套”的遗制,不过多了一个顶而已。大家可能见过,特别在农村里。人家老人可能不知道那玩意就是昭君套演化来的。
                凤姐这戴的就是标准的昭君套,看得出是貂鼠皮毛的,没有顶,露出发鬓。
                老版的一丝不苟。

                


                123楼2012-04-29 17:29
                回复

                  这个老奶奶戴的也是昭君套,不过是演变了的,老年人专用,你回去问下老人,可能还有人知道。

                  


                  124楼2012-04-29 17:29
                  回复

                    第二句话,围着攒珠勒子。
                    勒子,通常是和昭君套即卧兔儿一起戴的,也叫“遮眉勒”,这张李纨和尤氏就戴的是勒子。

                    


                    125楼2012-04-29 17:29
                    回复
                      这张,攒珠勒子被昭君帽遮的有点看不到了,就是蓝绿色的那点。
                      围着攒珠勒子,和原著又是一丝不苟。
                      我们扣每句话都抠不出毛病。

                      


                      126楼2012-04-29 17:30
                      回复

                        “攒珠勒子”
                        “攒珠”是指系用珠子攒聚而成。
                        这张是典型的攒珠勒子。
                        656楼也是勒子,但不是攒珠勒子。

                        


                        127楼2012-04-29 17:30
                        回复
                          明代妇女在戴“卧兔儿”(昭君套)的时候,通常还要配上一个“遮眉勒”。
                          清朝也喜欢戴勒子,这张《雍正妃子像》为证。
                          和凤姐的打扮有点像,不过勒子很明显。

                          


                          128楼2012-04-29 17:30
                          收起回复

                            “攒珠勒子”与贾宝玉额上那一件“二龙抢珠金抹额”实在是一种东西,都是装饰品,不过名称不同,材料不同罢了。所以,勒子,遮眉勒,勒条,抹额其实都差不多,都是额上那圈东西,只是前三种是女用的,抹额是男用的而已。
                            至于“攒珠勒子”“攒珠勒条”“攒珠抹额”就是有珍珠的。
                            下面是“二龙抢珠金抹额”。

                            


                            129楼2012-04-29 17:30
                            回复

                              第三句,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老版又是半点不错。
                              桃红撒花袄,上身的描述,看看,桃红,撒花,一种花式,看得出袄上的碎花吧,没错。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前面脱了,这又是半点不错。
                              大红洋绉银鼠皮裙,下面是大红,上面是桃红,不错,银鼠皮裙,不错,看得出皮质,还泛光,我的图不太清楚,可去看清晰版求证。
                              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难道老版不是吗?

                              


                              130楼2012-04-29 17: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