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之所以有“屈原同性恋论”,最主要的是因为离骚等作品的意象描写里,有一种朦胧的暧昧美感,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有一定的朦胧性。这只作品的文学特点,有着无限魅力,却也可能让某些人产生联想。自然,用这些文章意象来推断屈原的性取向是荒谬的,用社会风气来为屈原贴标签也站不住脚。但在我阅读离骚时,我觉得它的意境美有种莫辨雌雄、纯粹艺术的感觉,而透出的感情也仿佛游移不定琢磨不清。这大概是很多人猜想屈原性取向的初衷,但其实这种感觉只是文学性的体现,与真实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至于屈原是不是同性恋,大概没有人能证明,也不需要证明,为什么要强行解释一种纯感官的、因人而异的意象美感呢?这只是我读离骚时的一点感受,不懂楚辞与学术,见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