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旧衙门
湖广总督署(又名制台衙门) 明置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旋设湖广巡抚及总督,治江夏,总督署在望山门内,明万历癸未进士、礼部尚书郭正域故宅。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置湖广总督。署与明同。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署毁,总督一度移驻荆州,旋回江夏就三道街(因附近有盐道、学道、粮道三个道台衙门得名,今仍在,并仍用此名)盐法道署内办事。咸丰七年于原址重建。光绪十八年拓展,圈督标千总署入内,并购民房,地益增大。民国年间曾作督军署,现在武昌造船厂内。
湖北巡抚署 清顺治元年置湖广巡抚,康熙三年更名湖北巡抚,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驻江夏,署在忠孝门(小东门)内前所营。即明万历甲辰进士、太仆卿常居敬故宅拓建。同治六年十月被省垣火药局灾所震坏,旋修复。光绪二十九年,巡抚奏请裁缺,署址改建法政学堂。
湖北市政使司署 明改元设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湖广市政使司。清初仍之。康熙三年湖广分省,六年改湖广左市政使为湖北布政司,掌宣化承流,帅州府县官、廉(察)其录职能否上下其考,报督、抚上达吏部,提调考试上达礼部,十年户籍、税役、田数上达户部,凡诸政务,会督、府议行。治江夏。其署俗称藩署、藩台衙门、藩司衙门。署门以南之地因此而称司门口。太军占领武昌时,曾在此设杨秀清之东王府。北洋军阀曾在此设湖北省丧公署,后为省警察局。现为武昌区人民政府驻地。
湖北按察使署(又名阜署、阜台衙门)按察使的职责是:"掌振扬风化,澄清吏治。所至录囚徒、勘辞状。大者会藩司议,以听于部、院。兼领全省驿传。三年大比,充监试官。大计,充考察官,秋审,充主稿官。署在武昌平湖门内。乃园为其花园。
湖北提学使司署 清初置督学道,后更名为提学道、学院。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历所至,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凡有兴革,会督、抚行之。光绪三十一年,罢科举,兴学校,改学政为提学使。署在武昌水陆街。其西为学务公所。
湖北提督挚院署 在武昌胭脂山南。
湖北驿盐道署 清顺治七年置。乾隆四十四年改名分守昌盐法道署。在武昌三道街附近。
湖北督粮道署 在武昌粮道街。
湖北巡警道署 在武昌百寿巷。
武昌府署 在武昌汉阳门内。
清军同知署 在府署左(三佛阁),后移学院署右,宣统一年改设交涉司署。
江夏县署 在武昌文昌门内正街。
汉阳府署 在汉阳凤栖山南麓显正街。
汉阳县署 在汉阳府署西显正街上。
汉阳府通判署 原在汉阳城西,后移建于汉口镇居仁坊。光绪七年又移汉口镇公迎巷。二十四年移蔡甸。
汉黄德道署 汉黄德道,辖汉阳、黄州、德安(治安陆,辖安陆、云梦、应山、应城和随州,三府。道署在清初自武昌迁黄州。同治二年因委办各国通商事宜,特设江汉关监督,改建(合,署于汉口大智坊。
夏口县衙门 明设汉口镇巡检司,属汉阳县,清增设巡司,分仁义(署在居仁坊,、礼智(署在循礼坊,两司,移汉阳府同知驻镇。光绪二十五年升为夏口厅,改汉阳府汉口同知署为夏口抚民厅署(同知署、厅署在今汉口民生路西南之新风巷内,民国初年改为夏口地方检察审判厅,后改为汉口地方曲察审判厅,现改为洪益巷小学,。民国初年改夏口厅为夏口县。县衙门在汉口民生路西南八角亭内,现为武汉市三十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