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吧 关注:7,627贴子:98,676

回复:蟑螂防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成虫
若虫最后一次蜕皮后长出翅膀就羽化成为成虫 ,它与若虫的区别一是有翅,二是外部形态能分雌雄。雄的体型一般都比较瘦小、细长,而雌的则肥厚、宽大。雄德国小蠊平均成虫寿命为118天,雌德国小蠊的平均成虫寿命为87天;美洲大蠊的成虫寿命则一般为1—2年。


IP属地:浙江37楼2012-04-06 01:08
回复



    IP属地:浙江38楼2012-04-06 01:10
    回复

      我国常见6种蟑螂的成虫、若虫、卵鞘的鉴别图



      IP属地:浙江39楼2012-04-06 01:12
      回复

        1.分布 蟑螂分布在全国各地。南方地区温度高,蟑螂常年活动;北方地区虽然冷,但室内有暖气,蟑螂在室内也是终年可见。不论南方、北方,也不管是家庭、工厂、学校、医院、酒店等建筑物内,还是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蟑螂已经侵害到我们人类活动的一切场所。蟑螂重点侵害场所主要是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厂特别是酿造厂、食品商店、医院等场所。德国小蠊在许多地区中的种群数量上升并成为优势种群。


        IP属地:浙江41楼2012-04-06 01:14
        收起回复
          水平分布:
          蟑螂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分布,但由于生活环境不一样,分布的种类也不相同,如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是全国性分布,而日本大蠊只局限在北方(东北、河北、内蒙等),澳洲大蠊、褐斑大蠊主要分布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
          垂直分布:
          海拔高度对蟑螂的分布也有影响,据调查显示:蟑螂种类随海拔升高而减少。美洲大蠊、黑胸大蠊可在1650米的高度生促;而褐斑大蠊、德国小蠊的生存高度为1200米;澳洲大蠊仅能在海拔600米的高度生存;斑蠊和蔗蠊只能在海拔300米的高度生存。


          IP属地:浙江42楼2012-04-06 01:15
          收起回复

            2.栖息
            蟑螂是负趋光性昆虫,喜暗怕光,白天常躲藏在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阴暗角落里,不易被人发现。这也是蟑螂孳生所需的4个基本条件。由于体扁,德国小蠊甚至可以躲进和穿过1.6mm的缝隙。蟑螂有聚居的习性。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诱集。蟑螂的成虫和若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斑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愈多。


            IP属地:浙江43楼2012-04-06 01:17
            回复
              2. 1 居家室内
              蟑螂通常栖息在有食物、有水的厨房灶壁的缝隙、碗橱内、案桌和水池底下、放杂物的地方,也有躲藏在家具或墙壁缝隙等阴暗角落里,不易被人们发现。有的蟑螂甚至占到电视机里面和冰箱后面孳生。
              2. 2 医院
              在医院里,除了食堂、厨房等是蟑螂的主要栖息场所外,中药房、洗涤间、医护人员办公室抽屉、更衣室、病房的床头柜等均是蟑螂的栖息活动地方。各科病房中又以供应科、妇产科、小儿科、外科受侵害严重,这主要与水和病人携带的丰富食物有关。
              2. 3 宾馆饭店
              宾馆饭店由于温度适宜、食品丰富,宜于蟑螂孳生繁殖。但从整个宾馆区来讲,食堂、厨房、餐厅、面包点心房、食品仓库等是蟑螂集中的地方。办公室写字台、沙发、橱柜、客房部的衣柜、床头柜、卫生间、地毯下、水暖管道等处,均是蟑螂隐藏栖息的地方。
              2. 4 酒楼小餐馆
              在酒楼和小餐馆厨房操作间、餐厅、包间、天花板上、副食品仓库、面包点心房等是蟑螂集中的地方,受蟑螂侵害严重时几乎整个区域都可查到蟑螂。
              2. 5 工厂
              在酿造、豆制品、饮料生产等加工厂,通常是我们所指的特殊行业单位,这些单位受蟑螂的侵害最为严重,其中尤以酿造厂的发酵车间、酱油厂的制曲车间、豆制品厂的霉房等密度最高,有时白天在墙壁与天花板的墙角处也可见到大量的蟑螂,窨井、下水道、通风管道也是蟑螂栖息地方。
              2. 6 商店
              小副食品店、药材店、杂货店是蟑螂栖息场所,有的受蟑螂危害还很严重。
              2. 7 窗口单位
              火车站、轮船码头、飞机场、长途汽车站,特别是火车上的餐车和卧铺车、轮船上的餐饮间和客仓、飞机上的餐饮配餐间等地方是蟑螂栖息的重要场所。甚至渔船和深水中的潜艇上都有蟑螂生存。
              2. 8 外环境
              主要在居民、医院、宾馆、特行工厂、窗口单位向外界排放污水的管道口、窨井口和化粪池等地也是蟑螂栖息活动的地点。


              IP属地:浙江44楼2012-04-06 01:19
              回复

                3.食性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可以说是无所不吃。除了饭菜、馒头、糕点等各种食品之外,人的排泄物、痰液、血迹等都要吃。此外还有香烟蒂、泡过的茶叶渣、浆糊、纸张、皮革、特种铅笔芯、肥皂、牙膏、棉花、丝毛织物,各类水果,蔬菜,如香蕉、苹果、西红柿、西瓜皮、土豆、洋葱等。另外也喜欢吃酒类,如烧酒、啤酒、葡萄酒以及面包屑、玉米糊、糖渣、酒糟、蔗糖、谷物、鲜酵母和各种食用油(豆油、菜油、花生油、麻油等)。蟑螂可被罗列出的“菜谱”虽然很多、很杂,但它们主要还是喜欢食香、甜、油的面食品。蟑螂尤喜嗜食油脂,在各种植物油中,香麻油对它们最有吸引力,所以有的地方称它们为“偷油婆”。在食糖中,红糖、饴糖对它们的引诱力最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毒饵一般都含有麻油、红糖和炒面粉等。
                不同种类的蟑螂,食性也有一定的差距,如德国小蠊爱吃发酵的甜味食品和饮料,美洲大蠊喜食腐败的有机物,澳洲大蠊却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等等。
                蟑螂是喜水的昆虫,因此水对蟑螂的生存比食物更为重要,蟑螂能耐饥,而不能耐渴,如美洲大蠊在只给干食而不给水的情况下,雌虫只能存活40天,雄虫只能存活27天,如果只给水而不给食物,则雌虫能存活90天,雄虫能存活43天。


                IP属地:浙江45楼2012-04-06 01:21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46楼2012-04-06 01:22
                  回复

                    蟑螂在环境恶劣情况下,如既无食物又无水时,可出现相互残食现象,大吃小,强吃弱,尤其对一些若虫特别是一些刚脱皮的若虫,成了被吃的对象。蟑螂还有食同类粪便的现象,若虫尤为明显,特别是二龄以内的若虫,活动范围很小,主要是以食同类粪便为生。


                    IP属地:浙江47楼2012-04-06 01:23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48楼2012-04-06 01:24
                      回复

                        4.扩散
                        蟑螂的扩散分为主动扩散和被动扩散两种。
                        主动扩散:
                        蟑螂主动扩散方式通过它们爬行或滑翔而散布到其他场所。蟑螂的这项活动主要是为了一是觅食、找水,二是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和生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食物以及隐蔽场所等。如在冬季寒冷季节室温低的情况下多数就会主动移居到比较温暖的环境中,如炉灶、暖气管、电器等部位;在夏天酷暑高温季节,为了避免高温,它可以作较远距离的迁移、爬行、滑翔到较为凉爽的场所,如下水道等。蟑螂的主动扩散主要是通过墙洞、门窗的缝等向周围水池等地集中扩散。
                        蟑螂很少发生大量迁移,只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如洪水泛滥时,可见成群的美洲大蠊从下水道迁移,分别寻找适宜的新住处。如2007年台州路桥一餐饮型客户电话救急,门口因大雨导致大量美洲大蠊在白天从下水道向四处逃串。
                        被动扩散:
                        蟑螂在全球遍布,主要是被动扩散的结果。在35000万(3.5亿)年前生活在非洲大陆,后随着通商的船只、货物被带到欧洲、亚洲、美洲的一些港口,随时间的推移和交通的发展,商贸货物交换的频繁,使得全球各地都有它的栖息、繁殖。蟑螂的扩散中,交通工具起着重要的作用。蟑螂一直是船舶、火车的重要害虫,密度都非常高。货物的携带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IP属地:浙江49楼2012-04-06 01:25
                        回复
                          小蠊是以成若虫为主,大蠊以卵鞘为主。


                          IP属地:浙江50楼2012-04-06 01:26
                          回复

                            5.活动的昼夜规律
                            蟑螂是一种昼伏夜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据观察蟑螂一般从晚19时开始活动,大都在20-24点,活动达到高峰(上半夜活动比较频繁,下半夜活动逐渐减少),而后逐渐下降,至黎明前又会出现一个小高峰,4时终止。美洲大蠊19时开始活动,21时活动增加,22-24时达高峰,至2时下降7时消失(单峰型);日本大蠊19时左右开始活动,21时开始上升,23时达活动高峰,4时逐渐下降,6时终止(单峰型);
                            德国小蠊一般19时开始活动,20时大量出现,22时为最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直至凌晨4时又出现小高峰,5时下降,6时消失(双峰型);褐斑大蠊19时出现活动,21时急剧上升,22时达高峰,1时活动开始下降,2—4时有小回升,5时消失(双峰型);黑胸大蠊19时左右就有繁活动,20点钟即成高峰,21时到22时活动减少,23时和2时又会出现两个小峰,翌晨4时活动终止(三峰型)。


                            IP属地:浙江51楼2012-04-06 01:26
                            回复

                              6.季节消长与越冬
                              蟑螂活动与繁殖和其他昆虫一样受温度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消长,当温度低于15℃时,绝大多数蟑螂活动不活跃,15-37℃是最活跃 繁殖也最快,室温超过40℃有趋于死亡。室温低于7.5℃时进入越冬状态。4℃时就不能活动,零下5℃死亡。
                              不同地区蟑螂的季节消长略有所不同。上海和江、浙地区,黑胸大蠊是居民家的优势种群,在4月中旬开始活动,随着气温逐月上升,活动增强、密度明显上升, 7~9月为活动盛期, 8月为密度高峰。从10月起,随气温下降而活动逐渐减弱, 12月到翌年3月为越冬期。这一地区美洲大蠊季节消长与黑胸大蠊基本相同。
                              南方地区的福建、广西因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室内终年有蟑螂活动,但有明显的消长规律,如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都在6月为高峰期;南宁市美洲大蠊在6月和8月呈双峰型。
                              东北地区的日本大蠊一般于4 月上旬开始活动, 5月密度明显上升, 6月出现高峰, 7月中旬密度有所下降, 8月又出现第二高峰, 9月又见下降, 10月下旬活动明显减弱,进入越冬期,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
                              在冬季,在无取暖设备的建筑物内,蟑螂都匿藏在阴暗和较暖的隐蔽地点越冬。成虫、若虫和卵鞘都可以越冬,而以若虫和卵鞘为主。从目前的资料看来,它们的越冬是静止而非滞育。根据这一情况,在冬季开展灭蟑螂活动比较有利,一是找到的蟑螂,由于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容易捕打;二是在靠近热源附近,比较集中,容易采取杀灭措施。
                              但是冬季室内有取暖设备的情况下和在南方地区,室温较高,蟑螂可以终年活动,不出现越冬状态。如在哈尔滨的冬天,室外气温常在- 20℃左右,客观存在室内因较温暖,德国小蠊照常活动。这时期蟑螂比夏季更为集中,大多聚在有暖气的房间里,紧挨热源栖息。


                              IP属地:浙江52楼2012-04-06 0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