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季节消长与越冬
蟑螂活动与繁殖和其他昆虫一样受温度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消长,当温度低于15℃时,绝大多数蟑螂活动不活跃,15-37℃是最活跃 繁殖也最快,室温超过40℃有趋于死亡。室温低于7.5℃时进入越冬状态。4℃时就不能活动,零下5℃死亡。
不同地区蟑螂的季节消长略有所不同。上海和江、浙地区,黑胸大蠊是居民家的优势种群,在4月中旬开始活动,随着气温逐月上升,活动增强、密度明显上升, 7~9月为活动盛期, 8月为密度高峰。从10月起,随气温下降而活动逐渐减弱, 12月到翌年3月为越冬期。这一地区美洲大蠊季节消长与黑胸大蠊基本相同。
南方地区的福建、广西因受亚热带气候影响,室内终年有蟑螂活动,但有明显的消长规律,如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都在6月为高峰期;南宁市美洲大蠊在6月和8月呈双峰型。
东北地区的日本大蠊一般于4 月上旬开始活动, 5月密度明显上升, 6月出现高峰, 7月中旬密度有所下降, 8月又出现第二高峰, 9月又见下降, 10月下旬活动明显减弱,进入越冬期,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
在冬季,在无取暖设备的建筑物内,蟑螂都匿藏在阴暗和较暖的隐蔽地点越冬。成虫、若虫和卵鞘都可以越冬,而以若虫和卵鞘为主。从目前的资料看来,它们的越冬是静止而非滞育。根据这一情况,在冬季开展灭蟑螂活动比较有利,一是找到的蟑螂,由于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容易捕打;二是在靠近热源附近,比较集中,容易采取杀灭措施。
但是冬季室内有取暖设备的情况下和在南方地区,室温较高,蟑螂可以终年活动,不出现越冬状态。如在哈尔滨的冬天,室外气温常在- 20℃左右,客观存在室内因较温暖,德国小蠊照常活动。这时期蟑螂比夏季更为集中,大多聚在有暖气的房间里,紧挨热源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