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吧 关注:38,178贴子:274,408

回复:中国科学成就面面观-咏叹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于敏 (1926年8月16日,天津市宁河县(原河北省宁河县)人,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 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院副院长、院科技委副主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


63楼2012-04-01 14:53
回复
    彭桓武(1915-2007),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原籍湖北麻城,1915年10月6日生于吉林长春。1937年6月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生肄
    彭桓武业。翌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Max Born),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1940年和1945年分获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1941年8月后,曾两度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任所长的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45年与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麦克杜加尔-布列兹班奖。1947年回国,先后担任过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并参与创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等职。1948年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64楼2012-04-01 14:58
    回复
      陈芳允(1916—2000),电子学家、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早期在国内领先研究毫微秒脉冲技术,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机载单脉冲雷达,为我国无线电电子学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65楼2012-04-01 15:00
      回复
        王淦昌1907年—1998年)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苏常熟支塘镇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大、浙大任教授。
        王淦昌1949年5月参加**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


        66楼2012-04-01 15:09
        回复
          林徽因(1904.06.10----1955.04.01),女。汉族。出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69楼2012-04-01 22:01
          回复
            林巧稚(1901-1983),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71楼2012-04-01 22:06
            回复
              李政道,1926年生,江苏苏州人。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另有同名之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奠基人,现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资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72楼2012-04-01 22:08
              回复
                1995年王大珩在首届何梁何利基金奖颁奖会上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技术专家,是中国空间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曾负责研制成功了中国的15种实用探空火箭,主持完成了中国第一种卫星运载火箭和第一种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方案论证、方案设计,担任过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火箭探空技术学科和航天器进入与返回技术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太空资源和航天技术体系新概念并著有《工程设计学》和《卫星设计学》,他曾作为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9年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73楼2012-04-01 22:17
                回复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蛋”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我国合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氢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无奇化,到新的喝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视作品、散文、游戏等。


                  74楼2012-04-01 22:22
                  回复
                    屠守锷 浙江省湖州市人, 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从50年代后期起,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6楼2012-04-01 22:29
                    回复
                      黄纬禄 1916年12月18日
                      2011年11月23日
                      我国著名的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16年12月18日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3年赴英国实习,1945年在伦敦大学帝国学院攻读无线电专业,获硕士学位。建国后,在重工业部电信局上海电工研究所、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1957年转入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先后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高级技术顾问,曾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和全国人大第六届、第七届代表。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高级顾问。“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


                      77楼2012-04-01 22:32
                      回复
                        姚桐斌 (1922-1968)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两弹一星元勋。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材料、工艺技术研究所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主持制订了该所的发展方向与规划,领导和参加了数百项课题的预先研究和研制,取得了大量的新产品及其他科技成果,为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贮备。在坚持文明科研生产,培养严肃、严格、严密作风方面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为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79楼2012-04-01 22:37
                        回复
                          郭永怀(1909.04.04--1968.12.05),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家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与核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81楼2012-04-01 22:43
                          回复
                            孙家栋,男,1929年生,中共党员,辽宁省瓦房店市人。孙家栋是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天研究院院长。获得200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201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奖终身成就奖。


                            82楼2012-04-01 22:45
                            回复
                              丁肇中


                              89楼2012-04-04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