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学吧 关注:1,509贴子:21,879

转贴:初读“宛子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2-03-17 09:08回复
    《初读“宛子城”》是我2010年上半年“钩沉”《水浒传》过程中,从文史角度对《水浒传》中的宛子城今昔进行全方位探讨的阶段小结,全文一万七千多字。被《探秘水浒王国·现代人论水浒》第五章“现代人论水浒”收录。该章共收录了国内水浒研究界有代表性的专论十二篇。
    《探秘水浒王国》2011年1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北京)出版发行。


    IP属地:山东2楼2012-03-17 09:13
    回复
      梁山,因地处古汶、济水交会处,生态宜人,水运便利,历史上人类在这里定居生息悠久,迄今发现的聚落遗址表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遍布居民,并创造了华夏文化和东夷文化交融的“青堌堆文化”。
      但是,近代梁山成为中外人士心仪之处并纷纷前来寻踪问古,很大程度上却是因《水浒传》的成书与广泛传播。然而,令人们不无遗憾的是,很长一个时期内,沧海桑田,不仅“八百里梁山泊”不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作为梁山好汉聚居的大本营“宛子城”,也仅留下残垣断壁而已。
      本文谨以文史的角度,对当年梁山好汉大本营——宛子城的沧桑予以考察,以部分地宽慰心仪梁山的朋友之赤心。
      


      IP属地:山东3楼2012-03-17 09:20
      回复
        一、《水浒传》中的宛子城
        《水浒全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描写,宋嘉佑三年春,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仁宗天子准众臣所奏,急令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在龙虎山,洪信误开“伏魔之殿”,放走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妖魔,
        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神蛟。
        这是《水浒传》中“宛子城”的第一次出现。但没说在什么地方。《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中,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欲烧死林冲,被林冲意外躲过。林冲杀死陆虞候等后,“亡命”至柴进的东庄。为避官府擒拿,柴进举荐林冲暂避去处。柴进说:
        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为头的唤做白衣秀士王伦,第二个唤做摸着天杜迁,第三个唤做云里金刚宋万。那三个好汉,聚集着七八百小喽罗,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他都收留在彼。三位好汉,亦与我交厚,尝寄书缄来。我今修一封书与兄长,去投那里入伙如何?
        在这里,水浒作者通过柴进之口,明确将“宛子城”定位在梁山泊中。
        此后,书中几次出现宛子城,只是重复柴进的说法,并没有具体描述,留给读者心目中的宛子城及其周围地理状况,只有林冲初上梁山时眼中的情景:
        朱贵当时引了林冲,取了刀仗行李下船。小喽罗把船摇开,望泊子里去奔金沙滩来。……林冲看岸上时,两边都是合抱的大树,半山里一座断金亭子。再转将过来,见座大关,关前摆着枪、刀、剑、戟、弓、弩、戈、矛,四边都是擂木炮石。小喽罗先去报知。二人进得关来,两边夹道遍摆着队伍旗号。又过了两座关隘,方才到寨门口。林冲看见四面高山,三关雄壮,团团围定。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靠着山口,才是正门,两边都是耳房。(《水浒全传》第十一回)
        


        IP属地:山东4楼2012-03-17 09:23
        回复
          二、宛子城释
          关于宛子城,曾令不少读者感到困惑,这里试释之。
          宛子城的城,是古代为防御而修建的寨墙。宛,同碗,是说城很小,圆或椭圆形,多在山上顺势而建,有的地方直接称之为碗子城。
          历史上,山西太行山上曾有个碗子城,光绪八年(公元1879年)的《凤台县志》还附有一张颇为详细的地图(见下图),清晰标明碗子城的位置。

          


          IP属地:山东6楼2012-03-17 09:25
          回复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的《凤台县志》对碗子城记载道:
            (碗子城)县南九十里,太行绝顶,群山回匝,道路险仄。中建小城,若铁瓮。唐初筑此以控怀泽之冲。其城甚小,故名。宋太祖征李筠,山多石不可行。太祖于马上先负数石,群臣六军皆负之,平为大道,即此。正统间,宁山卫指挥胡刚凿石平险,车骑差可通。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有河南怀庆府境内碗子城山,云:
            碗子城山在府北五十里太行山畔,山势险峻,羊肠所经。上有古城,亦名碗子城关。元至正十八年,汝颖贼掠山西,察罕击之,自河东进泽州,塞碗子城。既而守将周全以怀庆叛降刘福通,察罕遣将守碗子城,为全所败。明初,大兵攻山西,自碗子城北出,破泽潞诸州。盖南北之要道也。
            关于梁山上的宛子城,按《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描写,林冲“进得关来,两边夹道遍摆着队伍旗号。又过了两座关隘,方才到寨门口”。今天看来,在这里,林冲到了梁山虎头峰,所谓寨,自然就是宛子城了。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寿张县志》载有一幅“梁山图”,将位于“梁山大寨”内梁山虎头峰上的宛子城标为“宋江寨”(见下图)。

            


            IP属地:山东7楼2012-03-17 09:26
            回复
              1984年印刷的《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梁山”条下记道:
              虎头峰有“宋江寨”,巨石筑成重围。
              该书“宋江寨”条下记道:
              寨成椭圆形,寨墙由块石垒成,底宽约2米,高约1.5米。南临悬崖边缘,东西北三面各有两重石墙,只有北门一门。山寨中央有“聚义厅”遗址。前面有一碗口大石窝,是当年宋江树立“替天行道”杏黄旗的旗杆窝。右面有一石井,是宋江起义军的蓄水井,故称“宋江井”。
              


              IP属地:山东8楼2012-03-17 09:27
              回复
                三、宛子城修复前的文物考证
                由上述可知,《水浒传》中描写的的宛子城就是山东省梁山县境内梁山虎头峰上的“宋江寨”。
                梁山,汉时一作良山,《史记·梁孝王世家》“北猎良山”、晋宏《北征赋》“背梁山,截汶波”,即此。梁山地处今梁山县中部偏南,县城东南隅,包括虎头峰、雪山峰、青龙山、郝山峰等4个主峰和鏊子山、黄山、骑三山、小平山、狗头山、狗爪子山、玉皇顶等7个支脉。南北2.5公里,东西2.4公里,周边约10公里,面积3.54平方公里。
                虎头峰是梁山最高峰,海拔197.9米,位于梁山的东南部,山势呈三角形,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呈岭状延伸。东、西、南为陡峭的山崖,不能攀登。峰顶周围筑有石墙,在石墙外的山腰处,又筑有一周外墙,内外石墙都只在北面开一个门,形式均为扭头门。正对着从黑风口登山的那条唯一的山路。 石墙是依山坡做墙基,用大小不等的石块迭建的,所以,墙内侧不过半人高,而从外墙看高达两米以上。据说这残垣断壁就是当年的宋江寨,也就是水浒中说的“宛子城”了。
                据考古部门介绍,在墙址处没有采集到有关古代遗物,石寨墙的确切修筑年代尚难断定。元人袁桷《过梁山泊》诗中有“历历见遗址”,“崛强寻故垒”等句,可证明这里的“故垒”至少是元代以前筑成的。另据《大明一统志》载:“宋政和中,盗宋江保据于此,其下即梁山泊也”;清初进士曹玉珂在《过梁山记》中亦有“梁山者……其上有宋江寨焉”的说法。据此可以断定,石寨墙建造的年代,上限早不过东汉,下限则不会迟到元代。
                寨墙内的峰顶平坝呈梯形,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上底约40米,下底约100米;两翼延伸的山岭宽窄不齐,宽处30多米,窄处仅10米许。总面积约有1平方里。顶峰的一片平地正中,也就是水浒中林冲眼中“中间里镜面也似一片平地,可方三五百丈”的地方,为“宛子城”中聚义厅所在地。对此,文物部门曾进行过考古性探掘,发现了地层和遗址。
                据考古纪要,地层堆积有三层,第一层为灰土层,灰褐色,松软,厚0.34米,内包含大量乱石、两汉至明清的瓦片和圆形石柱础,此层属于清代;第二层为黄土层,厚0.27米,稍硬,包含有汉代瓦片,是汉代或梢晚的地层;第三层为夯土层,厚0.65米,黄褐色,坚硬,纯净,圆形夯窝,直径0.06米,每层厚0.06-0.11米。从压在它之上的汉代黄土层推断,是汉代或汉代以前的文化遗存,从范围上看,是一处建筑基址。夯土层下为自然石。挖掘出的遗物包括石柱础、瓦片、砖、器皿残片、瓷器和陶器等,上自战国,下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均有。证明自战国以来一直到明、清时期,这里都曾有过建筑物。至于各个时期建筑物的形式、规模、布局,都还是个迷,很难找到他的踪迹了。
                如今宋江寨内的聚义厅等建筑已经修复,寨墙(也就是“宛子城”的城墙)则保持原样未动。不过,从寨墙四周为陡峭不能攀登的山崖看,虽变成残垣断壁,但仍能给人以森严壁垒之感。


                IP属地:山东9楼2012-03-17 09:28
                回复



                  IP属地:山东11楼2012-03-17 09:47
                  回复
                    上两条史料来自南宋朝廷官方记载,虽称张荣为“张敌万”,但只说他的水军几百只舟船的规模,对其战绩亦不提。单看宋史,让我们对张荣的勇烈,只有想象,难以窥见。
                    看看金史是如何记载的:
                    天会六年,伐宋主,取阳谷、莘县,败海州兵八万人,海州降。破贼船万余于梁山泊。(见《金史·斜卯阿里传》)
                    天会是金太宗和金熙宗的年号。金太宗使用天会这个年号一共十二年。天辅七年八月戊申日(公元1123年9月19日),金太祖崩,九月丙辰日(9月27日),金太宗即皇帝位,丙寅日(10月7日),大赦中外,改天辅七年为天会元年。天会十三年正月己巳日(公元1135年2月9日),太宗崩。第二天,金熙宗即皇帝位,继续使用这个年号,至天会十五年十二月癸未日(公元1138年2月7日),金熙宗始诏改阴历第二年(公元1138年)为天眷元年。所以,天会六年就是公元1128年,是金人灭北宋(公元1127年)的第二年。
                    这条史料记载北宋被灭后的次年,金兵南犯“伐宋主”路过梁山泊时“破贼船万余”,可知张荣梁山泊水军的规模和与斜卯阿里部金兵激战时遭受的损失情况。
                    1129年,经山东南犯的赤盏辉部金兵北返途中,张荣率梁山泊水军再次迎战金军,对此,《金史·赤盏辉传》亦有记载:
                    破贼众于梁山泊,获舟千余。
                    金史中的这两条史料虽没有记载金军的损失情况,但也可反映张荣率梁山泊水军在损失“船万余”的情况下,仍在坚守梁山泊迎战金军,再次损失“舟千余”。可知当时张荣的梁山泊水军规模之大。


                    IP属地:山东12楼2012-03-17 09:49
                    回复
                      经过连续两次的同金军血战,张荣率梁山泊水军是否被摧垮了呢?没有!
                      金军路过梁山泊两次受到张荣部的顽强抵抗后,意识到梁山泊已经构成其进攻南宋的有力障碍,决定集结重军予以扫除之。在此即将面临的险恶形势下,张荣被迫主动转移,由梁山泊沿南清河安全撤退到鼍潭湖,并用菱草和泥筑起一座城池,名曰菱城,严阵以待金军,时在1129年。鉴于张荣的威名,时前来奔赴者成百上千,队伍很快又发展到1万多人。对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三朝北盟会编》作了客观记载:
                      金人之陷扬州也,荣乘间以舟师自清河而下,满舟皆载粮食,驻于鼍潭湖。积菱为城,以泥傅之,渐有众万余。(《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
                      金人进入淮扬也,荣乘间率舟船,自清河而下,满舟皆载粮食,驻于鼍潭湖。积菱为城,以泥傅之,渐有众万余。(《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三)。
                      鼍潭湖位于承、楚(今江苏淮安)二州之间,和樊梁、白马、新开三湖相连,锦亘300余里,自然环境类似于“八百里梁山泊”。在这里,张荣率领他的梁山泊水军,凭借地理优势多次挫败金军的进攻。
                      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十月,挞懒攻陷楚州后,欲渡江南侵,乃攻张荣水寨,屡攻不得进。十一月,天寒水冻,金军并力攻击菱城,张荣力不能当,乃焚其积聚,率义军转战通州(今江苏南通),引兵入泰州缩头湖(今江苏兴化东)筑水寨防守。对此,宋史记载道:
                      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左监军昌(完颜昌,即挞懒)既得楚州,有经营南渡之意,乃攻张荣鼍潭湖水寨。金人屡攻荣,阻湖淖,不得进。及是天寒水深,遂并力攻其菱城,荣不能当,焚其积聚而去。(见《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建炎四年十一月,金人攻张荣于鼍潭湖,破其菱城……是时,天寒水冻,金人已得楚州,遂并力攻其菱城。荣不能当,焚其积聚,弃城率舟船遂入通、泰州。(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三)
                      在泰州缩头湖,张荣率领他的梁山泊水军同前来攻打的金左监军挞懒率领的金过水师展开了一场大决战并大败之,歼敌五千余众,擒挞懒女婿万户布拉,挞懒率残兵两千败逃楚州,七月,率金军北归。此役史称“缩头湖大捷”,时在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请看历史记载:
                      先是张荣在通州,以地势不利,乃引舟入缩头湖,作水寨以守。金左监军昌在泰州,谋久驻之计,至是以舟师犯荣水寨。荣亦出数十舟载兵迎敌,望金人战舰在前,荣惶遽,欲退不可。徐谓其众曰:“无虑也!金人止有数舰在前,途皆小舟,方水退,隔淖不能登岸,我舍舟而陆,杀棺材中人耳!”遂弃舟登岸,大呼杀之。金人不能骋,舟中自乱,溺水陷淖者不可胜计。昌收余众二千奔楚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三,“绍兴元年”)
                      谋再渡江,欲先破水寨,以舟师直犯之……时新为张敌万所败,锐气沮丧,又南兵已复淮东,去金兵不远,且多传南兵袭之,军中每夜无故而惊……七月,北还。(《大金国志校证》卷七)
                      “缩头湖大捷”大扬梁山泊水军军威,但此时张荣“自京东来未尝承王命”,遂投奔驻扎在镇江的宋将刘光世,正式成为宋军。此后,张荣被南宋朝廷任命为泰州知州,接管了长江口一带的防务。缩头湖也因之改名为得胜湖。
                      由此不难看出,张荣的水军在梁山泊与强捍的金军浴血奋战中连续损失战船“万余”“千余”的情况下,仍不失其斗志,充分反映了梁山好汉的忠义的勇烈。同时,这一史实也为我们彰显了一个事实,从规模上看,在梁山,张荣的水军不亚于此前的宋江起义军,尽管未见到文献记载,其据守梁山时修复宛子城应该是自然的事。


                      IP属地:山东13楼2012-03-17 09:51
                      回复
                        六、梁山营都阃府和梁山大寨
                        说起来,梁山营都阃府和梁山大寨与“宛子城”已无关系,前者为清政府设置,而“梁山大寨”则为反清武装修筑,但二者的建立均为军事目的,所以,这里介绍一下。
                        历史上的梁山是名副其实的“边区”,其“原生态”就是“多盗之区”。从大禹治水时开辟大野泽滞洪区,到宋代的梁山泊,居民一直在梁山周边相对高地分布,直到元、明、清代京杭运河的必经之处和漕运枢纽,这里的居民始逐渐稳定下来。所以,尽管梁山一带历为国、路、州、郡、府、县驻地,但都在其周边,梁山脚下始终未被染指,是新中国成立,始成为梁山县政府驻地。
                        近代梁山人95%以上是明朝以后逐渐形成的。今梁山县境,明朝分属于兖州府东平州治下的寿张、汶上、郓城三县,清代分属于寿张、汶上、郓城三县和东平州(时已降为散州),时梁山脚下为梁山集,属于寿张县辖区。
                        鉴于梁山集的特殊地位,明朝一建立,就在这里设置了巡检司,这是梁山第一次成为国家政权机构驻地。清代在这里设置了梁山营都阃府。
                        


                        IP属地:山东16楼2012-03-17 10:01
                        回复
                          关于明朝梁山集巡检司,《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梁山集”下只有“梁山集在山东寿张县南梁山之西,旧有梁山巡检司”句;张廷玉等编的《明史·卷四十一·志第十七·地理二·寿张》记载道:“(东平)州西。洪武三年省入须城、阳谷二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济宁府,后来属。东南有故城(今梁山县寿张集),元时县治在焉。今治本王陵店,洪武十三年徙置。南有梁山泺,即故大野泽下流。东北有会通河,又有沙湾,弘治前黄河经此,后堙。(东平州)西南有梁山集巡检司”。
                          


                          IP属地:山东17楼2012-03-17 10:02
                          回复
                            “都阃”原指统兵在外的将帅。清代都阃为官名,即都司。清代武官职衔中设有游击、都司等职,都阃是四品武官。梁山营实授都阃多为武榜眼、武探花、武进士出身的旗人,也有行伍出身的汉人。同治年间的贾宗江和光绪年间的黄某都是因战功赫赫被任命为梁山营都阃的,战乱时也曾起用过地方名流富绅,如咸丰时,后集士绅马凤云(范县营守备马昌杰之孙)曾被任命为都司官,后集名流包朝魁也代理过。义和团运动后,满清政府内外交困,银饷馈乏,对梁山营无暇顾及。宣统年间,兵员寥寥无几,仅每天子、寅、亥时鸣放三声定更炮,对地方匪患不轨之事再也无力过问了。
                            辛亥**后,梁山营撤消,兵员开散,最后一任都司官旗人荣某在当地富绅的护送下回京,曾名播鲁西南的梁山营由此结束了它二百余年的历史。
                            


                            IP属地:山东19楼2012-03-17 10:07
                            回复



                              IP属地:山东21楼2012-03-17 10:15
                              回复